天津上建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18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建筑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部分建筑企业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将精力放在进度管理、节约成本等方面,忽视了安全管理,导致建筑安全事故频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巨大,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因此,必须采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安全生产;作用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项目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保障,同时也是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和完成的关键。目前,我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还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和问责机制,安全意识薄弱等,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应从组织机构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安全信息标准化、安全防护标准化、评价机制标准化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涵
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中认真负责、严格贯彻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安全规程、安全标准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同时融入了国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相关理念,形成共同参与、权责分明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目标。安全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员、场地、材料、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各个方面,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安全管理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立科学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适应项目安全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2建筑安全标准化现状
2.1各层面对安全重视不够
在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安全文化理念以及安全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操作性不强。安全教育也只是讲究形式而已,并不重视管理的效果,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只是单纯的讲解安全施工的常识以及相关的技术等,缺少在安全文化上的宣传以及教育。如果出现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安全管理不重视的情况,施工现场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通常会在检查之间抓强安全管理,他们宁可停止施工一天进行突击管理,也不愿在平时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管理,为了应付检查会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物资、财力,但是检查一过仍然不会重视施工安全问题,这些安全费用的投入并没有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提升的作用。所以,部分领导人员一听到要进行安全检查就习惯性的想到花钱,他们仅仅是认识到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浅层部分,并没有将安全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思想认识当中。
2.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到位
建设与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当中,并未真正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认识到位,缺少全方位的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大部分建筑安全管理者都是针对建筑施工环节,制定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措施。我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到位,施工方为了追赶工期,根据主观经验臆断,导致事故出现。直接反映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到位,安全标准化管理并未真正的落实到建筑项目的全过程当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建筑企业管理模式不规范
通常情况下,对于材料方面的管理没有把控到位,从采购阶段开始,就存在计划不清晰的现象,没有根据标准要求的内容完成采购,还有一些人为了在采购环节牟取暴利,不顾集体的利益,对于材料经常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完全没有考虑质量问题;另外,很多材料管理人员没有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工作,对相关材料的性能、规格不了解,无法对其进行科学的控制,也是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同时,不注重对建筑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工作,或者无法正确使用机械,造成机械出现损坏的情况,也会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3.1组织机构标准化
完善管理组织,将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标准化工作,设立安全监察部门,直接由项目经理负责,成员由企业指派或项目部自行任命;所有安全标准化管理负责人均应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部门设置及人力资源调配。落实安全责任制,项目经理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组织落实工作,将标准化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明确安全职责,消除事故隐患;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抓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持安全防护、检查、验收等工作;设置专职安全员,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2标准化现场管理
首先标准化的标识管理。想要提高施工过程安全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面对工程施工的具体环境,积极布置有关的标识。例如将建筑现场的整体平面图设置在入口位置,帮助原材料运输、施工人员等所有和工程有关的工作者在平时工作当中可以充分了解工程,从而更好的将施工安全性水平提高。同时要积极构建制度板,包括文明施工、各种消防和安全知识等内容;将清晰的划分建筑工人施工区域与生活区域,确立不同工作项目的责任人;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牌要包含多种类型,主要是警告牌以及禁止牌等的组成;其次,标准化的临时设施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括多种临时设备,面对这样的设施管理,一定要实施标准化。比如,建筑工人临时宿舍管理过程中,增强消防与环保意识,对有关工作者的保暖防暑等进行明确规定检查,避免出现火灾;对食堂等临时设施,保证高度卫生的基础上,定期检查电路线路,确保环境安全。
3.3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施工前,作业者一定要经过培训才可以获得上岗证,编制临时的用电设计,对施工现场用电区域进行维护。项目建设当中应用脚手架、防护网根据规定进行设置,另外,建筑外侧要按照规范悬挂安全网进行封闭,高空作业一定要将安全带系好,通道口、电梯井口以及楼梯口等地方,综合具体情况设置好防护棚、防护门或者是防护栏杆,有必要的加装安全网,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必须将安全防护设施拆除或者改变的时候,一定要施工负责人同意之后,提前将替代的安全措施做好,完成作业后立刻恢复安全防护措施。
3.4实行标准化的安全信息管理和评价机制管理
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作为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前提,信息在各个部门以及人员当中进行交流,信息一定要保证在记录与收集的同时确保绝对安全,确保原始数据记录的保存做到系统、完整可靠性。项目的计划实施、设备工作状态以及工艺工序的控制、操作监督都需要进行详细完整的记录。此外,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要求使用现场资料按照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派出专业人员对资料的真实完整和有效性进行负责。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还应该具备评价机制,综合考虑项目安全管理,有效性的考核项目安全运行机制,考核项目各层的人员安全标准化工作情况,确定行之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将更好的调动全员参与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积极性,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结论
总而言之,目前,建筑规模以及难度逐渐增大,主动增强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具备重要作用。构建此模式的同时,组织、现场和安全信息管理是关键,建筑方要按照实际情况以及客观建筑工程环境,针对性的构建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翟勇,刘继元.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J].建筑安全,2015,(8).
[2]李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式的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53+160.
[3]黄玥诚,罗云.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机制建模及优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4):159-166.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标准化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项目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