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拉开竞争序幕_银行论文

外资银行拉开竞争序幕_银行论文

外资银行开启竞争帷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帷幕论文,外资银行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陆续在我国获准经营国内外汇业务,一些原中资银行的大客户纷纷倒戈、弃“土”投“洋”,南京爱立信、杭州庆丰印染便是其中的先行者。而这还不过是开了个头,接下来中资银行还将在规模实力、产品创新及服务各个领域面临外资银行的全方位竞争,中外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将从此拉开帷幕。

抢占高端客户入股中小银行

曾在媒体激起千层浪的南京爱立信“倒戈”其实只是一个标志,实际上中外资银行间的较量此前早已悄然开始。以南京为例,由于毗邻上海,沪上的外资银行试点便频频光顾南京,拉走了大批优质客户,从而导致中资银行在江苏的贷款剧减。资料显示,江苏省内银行2001年贷款流失1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01年末,上海外资银行在江苏省内的外汇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2.06亿美元,相当于中资银行在江苏省外汇贷款额的36.45%。

花旗开业时,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威尔竟专程赶来上海为第一个中国个人客户开立外汇帐户,由此可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而类似花旗这样觊觎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绝非一家。

今年2月1日,新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正式实施,为外资银行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此后,外资银行纷纷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要求增加营运资金或扩大业务范围。汇丰银行、香港东亚银行、花旗银行向人行上海分行先后递交了增加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营运资金的申请;渣打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华侨银行等也都在着手准备增资的相关事宜。由于新《条例》和《实施细则》对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申请条件作了修改,取消了对外汇贷款规模的考核而选择了一些审慎性标准,另一些外资银行也开始向人行详细了解本币业务的申请程序。恒生银行向人行上海分行递交了人民币业务的书面申请材料,比利时联合银行、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也在准备人民币业务的申请材料。

继花旗之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也很快获准在北京、上海两地向国内企业和居民提供外汇业务。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王浵世还宣布,汇丰将进一步扩展在中国内地的业务,目前其已在汇丰深圳分行开辟了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汇丰卓越理财”服务区,其上海分行也将于今年6月推出相同服务。为扩大在中国内地的业务规模,这家银行正在申请在上海开设第二间支行。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中资银行面临的第一大危机是优质客户资源的流失。业内人士称,中国银行业60%的收入来自10%的客户,而这10%的优质客户正是外资银行争夺的焦点,南京爱立信的倒戈则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除了直接的市场操作外,外资银行在进入方式上还选择了入股国内中小银行的策略,将在今年陆续结出果实。

这还只是开始。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从加入世贸第一年开始,中国将逐步放开外资银行在华的地域及业务范围方面的限制,五年后,国内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届时,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是彻底的短兵相接。

除了客户和市场,另一场争夺发生在金融人才方面。由于采取“本土化”的发展战略,所有外资银行的绝大多数中层管理人员皆来自中资商业银行。诱人的高报酬、完善的培训机制、可预见的发展前景,使得金融“白领”的择业天平发生了倾斜。花了大量时间和财力培养的金融人才,到头来很可能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这恐怕是此后一段时间中资银行共同面临的尴尬。

中资银行急起应对力求稳扎稳打

烽烟四起中,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迫于无奈,中资银行已经开始应战。

2001年末,总投资额高达220亿元的上海90万吨乙烯项目公布了本、外币融资和帐户银行的初步安排。这个重量级项目是由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及世界石油巨头BP公司三方共同出资兴建的,其巨额融资计划自然吸引了众多世界级银行的目光,为此很多人将之视为加入世贸后中外资银行的“第一次较量”。

根据投资方最后公布的方案,在此项目所涉及的人民币贷款、美元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及帐户等各个方面,中资银行都获得了多数的份额。其中,中国银行被委任为美元贷款代理行及美元资本金帐户、结算帐户开户行。融资银团中仅有汇丰和日本兴业两家外资银行,且所占份额很小。此间金融业内人土认为,这一结果表明,中资银行完全有实力坦然应对世贸挑战。英国《金融时报》也撰文指出,中资银行在BP项目中的胜出,预示着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后将遇到“来自本土的强大竞争对手”。

而在爱立信“倒戈”风波中成为议论焦点的保理业务,也不像某些媒体形容的那样“中资银行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位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京爱立信所需要的保理业务,我们早就有了”,来自中行有关部门的统计则证实了此说:2001年中行国内保理业务总额高达60亿元。中行上海分行结算业务处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1992年,中国银行就在其海外分行网络中引进了这一服务产品,十年来中行与国外保理公司及国际保理组织密切合作,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

针对近年国内企业频繁使用的赊销等信用销售方式,中行从1999年起便借鉴国际保理经验开办了国内保理业务,以满足这种方式对帐款催收和帐务管理的需求增加的需要,增加了银行在国内贸易活动中的信用支持作用。

确实,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在管理、产品、服务等方面还处于劣势。但各大中资商业银行的信息显示,在来自外资银行的巨大挑战面前,中资银行已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开始加紧修炼内功,并通过与中外同行的合作提高自身竞争力。

丢失了“庆丰印染”这一大客户后,上海浦发银行杭州分行立即推出了“公司金融VIP(贵宾)服务模式”。行内人士评论,此举标志着杭城银行业打响了对外资银行的“狙击战”。这也是该行继2001年11月推出个人金融VIP服务之后的又一大举措。银行承诺将根据VIP公司客户的需求为其度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每一位VIP公司客户都由两名高素质的客户经理专门负责服务。

比较中外资银行的优劣势,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认为中外资银行具有相互不可替代的比较竞争优势。中资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具有较庞大的国内分支网络,熟悉国内政策与市场,拥有良好的本地客户基础,具有本币经营优势等。中行上海分行公司业务处孙亮分析认为:“我们的不少客户都表示,在清算网络、帐户服务等基础服务领域,中资银行一点也不比外资银行差。许多客户把企业帐户开在中资银行,贷款方面自然也会‘就近’依靠中资银行,各种中间业务也会‘顺便’委托开户行办理。”孙亮将这种状况称之为基础服务优势所具有的“放大效应”。

近年来,中资银行数量与规模迅速扩张。来自有关方面的统计显示,全国现有104家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达到12.6万亿元。随着筹资能力的显著增强,银行不再满足原来存款、贷款和结算等简单业务格局,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不断创新。而在宏观环境方面,央行在逐步放开对外资银行限制的同时,也开始在政策方面为中资银行“松绑”。历来由外资银行独揽的外商投资项目的外汇贷款部分,在上海90万吨乙烯项目融资中已经向中资开放。加上中资银行具有的本土优势、整体协作优势、基础服务优势和国际化优势,世贸承诺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的挑战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有更多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也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开始进行全球化的采购、生产和销售,这对于中资金融机构来说,将是很好的赢利机会。

也因此,露出冰山之一角的中国金融业竞争,胜负局势很难预料。

标签:;  ;  ;  ;  

外资银行拉开竞争序幕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