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新特点及其对高考复习的启示_高考论文

2007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新特点及对高考复习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试题论文,化学实验论文,高考复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实验在2007年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形式以及解答方式均出现了新的变化;纵观2007年高考化学试卷(含理科综合卷)发现,化学实验试题及分值占的比例较大,全国卷与各省自主命题的试卷各有特点,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和实验高考复习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认真分析高考试题的新特点无疑也是备考复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拟结合2007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试题来解读化学实验考查的特点及对化学实验备考复习的启示。

一、试题设计突破常规模式,注重基本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

例题1 (全国Ⅰ)28(15分)

点评:该题起点比较低,最大亮点是突破了近几年实验题中很少出现仪器连接顺序的考核,而是给出中学最常见的仪器由学生按实验目的进行组合,其中每一部分实验装置仪器的作用以及一些未知装置中要添加的药品都要求学生有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该题充分考查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对物质性质及其检验实验设计的能力。该题的难点是(5)、(6)两空问题描述的准确性及科学性,该题的瑕疵是没有考虑CO对环境的影响问题,(4)的答案难以和(5)、(6)的答案相匹配。如果答案为(4)g-ab-kj-lm(1)-hi-cd(dc)-fe-lm(2),(5)lm(1)处石灰水未见浑浊,lm(2)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提供尾气处理装置,并把这个装置放在lm(2)后面,则试题会更科学,该题和1991年全国高考第32题类似。

例题2 北京26(13分)

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已知: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有共价键最多;b甲分子含有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

点评:该题最大亮点是突破了近几年实验题中没有出现的仪器绘图((2)①)能力的考核,同时该题和方框题糅和在一起,这些都体现了实验题考核题型的新变化,试题中涉及的实验都是课本中典型重点的实验设计,但并不局限于教材,而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

二、源于研究性学习,体现对新信息处理能力及实验设计原理的考查

例题3 天津28(19分)

点评:该题是在给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已学信息解题的一种类型,考核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其中(1)空的问题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出现过,(2)、(3)、(4)、(5)的回答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实验知识,(5)、(6)两空的回答有一定难度,其中(1)的问题在1995年上海(32)、2004年高考理综试题内蒙古海南卷第28题中,有过类似考查。

例题4 四川26(18分)

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溶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分液漏斗(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B(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两者的差异是碱溶液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的晶体析出,上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M(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过滤(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试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点评:该题为探究性实验试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了仪器的识别使用,除杂,实验原理条件的判别,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现象和原理因果关系的考查,其中(4)里的问题的描述要求要准确到位。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重视对教材实验的拓展和评价,体现实验创新和绿色化学的考查

例题5 重庆27(16分)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点评:该题基于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立意导向非常好,题中涉及气密性检验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同时也考核了实验现象的观察,其中(2)“…现象是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没有认真做过该实验的人是不好填的,同时该题渗透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观念,该题称得上是精品试题。

四、重视与科学技术进步相联系,重点考查运用信息推理能力

例题6 江苏18(12分)

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黏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用的措施有增大乙醇速度、移去生成物等。

(2)若要用上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原料来不及反应就被蒸出;温度过高发生副反应;冷凝效果不好,部分产物挥发了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造成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或污染环境)、部分原料炭化,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催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C(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 hB.80℃,2 h

C.60℃,4 h D.40℃,3 h

②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乙醇脱水生成乙醚。

点评:该题基于改进教材中“乙酸乙酯制备”的实验,题中重点涉及催化剂效果的评价,也考核了乙酸的利用率和乙酸乙酯产率的相关问题,其中(4)涉及了“…质子酸离子液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在乙酸乙酯制备上的应用,试题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突出考查了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该题也渗透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等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卷(Ⅱ)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黑龙江、吉林、广西)第26题、2006年高考上海卷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26(B)考核的内容和该题类似。五、源于教材,注重对重点实验知识及其迁移能力的考查

例题7 宁夏25(15分)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过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2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坩埚钳,酒精灯。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步骤②有错误,应先将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称重。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因硫酸钠放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4)步骤⑤的目的是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B、D、F(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F加热时晶体溅出。

点评:该题源于高中化学重点实验硫酸铜晶体结晶水的测定,涉及仪器的选择,实验操作原理的明晰,实验误差的分析等知识的考核,该题特点是和教材联系密切,试题的导向好,只要学生平时的学习重视教材上实验的操作和原理研究,该题的解答是很容易的。

例题8 全国(2)28(15分)

(2)若反应刚结束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这时不能立即取出导气管,理由是因为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没有恢复到室温,气体压强还不等于大气压强。

(3)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待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

点评:该题源于教材中乙炔气体制备实验设计试题,设计角度是利用乙炔气体的体积来测定电石试样的质量分数,试题考核了乙炔制备的原理,气体体积测量的方法和实验操作以及简单的计算,试题的特点是源于教材中乙炔气体的制备,但以乙炔气体的制备为切入点设计了一系列围绕着这个知识点的问题,不偏不难,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该题是与乙炔有关的实验设计,类似问题已经多次考查,该题和2005全国卷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8题考核的内容类似。

六、重视对实验问题的变换,体现对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查

例题9 山东30(16分)

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点评:该题最大亮点是突破了近几年实验题中很少出现的仪器连接顺序的考核,同时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1)、(2)、(3)三个环节巧妙地把气体的分离及性质的验证转化为气体的制备及性质的验证,每个问题的起点比较低,但整个试题的综合程度比较好,能比较好地考核学生对问题分析的能力,其中(3)①的准确解答是对学生分析问题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及全面性的全面考核。

七、对高考复习的启示

总的来看2007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立意新颖,但陌生度不高,源于教材实验和经典高考试题的再创题较多;加强了各种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情景和信息给予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背景,具体体现了实验探究的创新(重庆27),科学技术进步背景化(江苏18,(4))、化学实验重点问题常考常新的趋势(全国(2)28;(全国Ⅰ)28),个别试题的考核形式发生一些变化(北京26、(2)、①),因此2007年的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对今后化学实验教学和化学实验高考复习具有如下启示:

(1)回归课本、重做实验、研究创新

高考的立足点在于课本,当然实验题也不例外,纵观这几年的化学高考实验题,处处是源于课本实验的再创题。这些实验题要么是课本学生实验的创新,要么是课本演示实验的创新,要么就是将课本中某种物质的制备或性质知识转变为实验的创新。因此重做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感悟和体验,才能发生质的飞跃产生创新,这样不仅可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可以使高考的实验复习更具魅力。

(2)讲评到位、训练表达、延伸和拓展

要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的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以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消除随意性、避免盲目性,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验讲评课要针对重点内容有所延伸和拓展,在实验题的命题和答题中,文字表达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应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应用化学概念说明问题语言文字要明确、简练、规范,尤其重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类的试题,这类基础性试题恰恰容易被忽视,高考中失分严重。

(3)选择典型、启迪思维、形成方法

日常的化学实验教学和高考化学复习中选择一些典型的重点的实验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让学生体会出典型的、重点的化学实验的创意和变迁,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能力的提高可以形成对实验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实验教学和高考实验复习的效果。

(4)研究高考、体会变化、把握趋势

每年的高考实验题都是专家经过严格论证的高质量试题,这些试题经过高考的检验更加趋于成熟。因此认真研究这些试题以及研究这些试题的演变可以发现很多珍贵的考试信息,更好地把握化学实验的命题趋势,同时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会出现以往类似试题的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为了保证高考命题的连续性和试题难度的稳定性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更说明了研究高考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

标签:;  ;  

2007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新特点及其对高考复习的启示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