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场磁共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论文_陈刚,刘泽华

低场磁共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论文_陈刚,刘泽华

(河北省青县中医医院 河北 青县 062650)

【摘 要】目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低场磁共振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依据其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4组,其中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肾精亏虚患者各20例,对各组患者开展MRI检查,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影像学差异。结果:各组患者的关节腔积液没有明显的差异,尪痹与着痹的半月板损伤及软骨损伤严重程度明显大于热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尪痹的韧带松弛严重程度明显大于着痹;尪痹与着痹的关节游离体、骨质增生、滑膜增生等比较明显,与其他两种证型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开展低场磁共振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其各种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发生机制,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作用。本课题组拟选取四大常见证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发现每一证型的影像学共性,研究其中医“证”本质,更好地服务临床。

【关键词】低场磁共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97-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进展性的慢性关节疾病,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案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中医的诊疗特色为辩证论治,随着各种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低场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1],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找到各个临床常见中医证型的共性资料,延伸中医四诊资料,为临床辩证论治膝痹病提供影像学支持。本文就主要对低场磁共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予以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其中包含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处于45岁到8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64.53.3)岁。通过为患者开展临床检查,发现患者除了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之外,不存在其他慢性关节病损。

1.2 中医分型标准

本次研究中所选80例患者共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肾精亏虚,患者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的相关分型标准[2],具体表现为:(1)尪痹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屈伸功能严重受限、骨性肿大畸形、关节强直等,患者同时存在脉弱、苔薄、舌淡、形态消瘦、肌肉萎缩;风寒湿痹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疼痛剧烈,遇寒痛增,肿胀重着,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浮弦紧等(2)着痹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肿胀、酸痛等,这类患者的病程通常比较长,患者存在濡缓、脉沉涩、苔白腻等现象;风湿热痹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3)痛痹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的剧烈疼痛,但是痛有定处,遇寒时疼痛加重,遇热时疼痛减轻;痰瘀痹阻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刺痛,局部皮肤瘀斑、关节周围出现结节,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4)热痹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病变关节存在疼痛、灼热、红肿等症状,并且起病比较急,患者存在脉滑数、苔黄、舌质红、硬结、皮肤红斑等现象,部分患者伴随有全身发热。肾精亏虚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疼痛麻木,或关节偏废无力,遇劳加重,眩晕耳鸣,遗精盗汗,甚则形销骨立,筋脉拘急,肘膝不得伸,舌质暗红,脉细涩。

1.3 方法

在为患者开展低场磁共振检查的过程中,应用永磁开放型MRI系统开展检查,所有患者开展检查的过程中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之后略外旋转10到25度之后应用专用线圈来进行固定,然后应用常规的SE序列开展T2WI、T2WI矢状位、T1WI、脂肪抑制T2冠状位扫描。扫描参数表现为:T2*:TR/TE 2500/120ms;FOV200mm;T2WI:TR/TE 3000/150ms;脂肪抑制T2:TR/TE1000/70ms;FOV220mm;T1WI:TR/TE450/25ms[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实施处理,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应用来进行表示,实施t检验,若P<0.05(P值怎么得出来的?全文无体现),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依据关节软骨的病理分级,将患者的软骨病变的MRI表现划分为5个级别,各个级别的具体表现如表1所示:

表1 膝关节软骨病变MRI分级

分级MRI表现

0级正常软骨

1级软骨内信号异常,但是其表面光滑

2级软骨表面的缺损小于软骨全层的50%

3级软骨表面缺损大于软骨全层的50%,但是软骨下骨没有裸露

4级患者的全层软骨缺损,软骨下骨存在缺损或者裸露

将半月板MRI信号改变划分为4级,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半月板病变的MRI表现分级

分级MRI表现

0级正常的半月板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信号形态规则

1级半月板中吹按球状与点状的信号增强影,但是没有累及半月板的关节面与关节缘

2级半月板中出现条状与线状的高信号影,延伸至关节缘,但是没有到达关节面

3级半月板中的异常信号影累及到关节面

中医分型与软骨病变MRI表现分级之间的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中医分型与软骨病变MRI表现分级之间的关系

中医证型0级1级2级3级4级合计

尪痹 1 2 2 3 12 20

着痹 2 3 1 4 10 20

痛痹 7 8 2 1 2 20

热痹 6 3 5 4 2 20

合计 16 16 10 12 26 80

各组患者的关节腔积液没有明显的差异,与其他两种证型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MRI表现与中医分型对比

中医分型关节腔积液关节游离体骨质增生滑膜增生交叉韧带损伤(松弛)

尪痹2016202016

着痹19918124

痛痹172420

热痹181310

合计6428473520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的损伤与退变所导致的膝关节滑膜、韧带、骨质、半月板的综合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活动受限、僵硬、疼痛等症状,中医辨证分型中,将其划分为尪痹、着痹、痛痹、热痹几种类型,并主张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标本兼治、内外兼顾的方法开展治疗,尪痹患者主要是开展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的方法开展治疗;着痹患者开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方法开展治疗;痛痹患者开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等方面的治疗;热痹患者开展通络止痛、清热疏风等方面的治疗。在为患者开展中医分型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各种分型予以准确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通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开展低场磁共振检查,能够对患者的横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进行直接的检查,对关节软骨、骨髓、骨皮质等软组织予以清楚的显示。

本次研究中,通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开展低场磁共振检查,能够发现,各组患者的关节腔积液没有明显的差异,尪痹与着痹的半月板损伤及软骨损伤严重程度明显大于热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尪痹的韧带松弛严重程度明显大于着痹;尪痹与着痹的关节游离体、骨质增生、滑膜增生等比较明显,与其他两种证型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通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开展低场磁共振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其各种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发生机制,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凤华,张志强.中华、推拿及针灸并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149.

[2]马军虎,胡沛铎,牛相来.针灸推拿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8例[J].2012,33(6):55-56.

[3]范艳华.中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4(3):148-149.

论文作者:陈刚,刘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低场磁共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论文_陈刚,刘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