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与经济速度地发展,使建筑行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合建筑业的发展,对造价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势在必行。BIM 技术现阶段在对造价的管理工作中应用广泛,它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从而对施工各阶段进行精细管理。文章就 BIM 技术下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进行探讨分析,以及为造价管理质量的提升作出贡献。
关键词:BIM 技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问题;价值
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坚持“精、准、严、细”的原则。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细化到各环节,对工程造价实施阶段性管理,从而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解决工程造价的“三超”问题,提升总体经济效益。
2.BIM 技术的内涵
可视化是BIM技术最大的特性,这一特点使得空间设计更为准确,还可以实现全过程的模拟化施工,从而帮助建设、施工单位准确、动态地掌握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BIM 的模型立体性十足,其可以将设计内容更为准确细致地表现,并且可以利用所建模型,对设计产品里可计算部分进行获取。企业可以利用 BIM模型实现对项目预期的表达,进而将变更次数降到最低,避免成本进一步增加。BIM技术特有的可视性为造价的核算工作提供极大便利,特别是该技术呈现的3D空间使审核造价的过程变得更为直观,可以迅速地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有效降低工程风险。
3.BIM 技术下工程造价精细管理的问题
3.1 预算的准确度不高
在实际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受专业人才匮乏和信息准备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建筑施工单位都不具有构建项目虚拟模型的能力,从而造成投资估算人员很难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对项目的理解不到位,导致项目投资成本增加。由于工程造价预算不准确还会导致返工、索赔等问题,增加投资成本,影响项目施工进度。
3.2 信息化的程度较低
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其在建筑业应用也愈加广泛。信息技术在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造价管理的效率,还可以实现精细、动态化地管理。特别是BIM技术,其可以在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时形成相匹配的数据库,进而实现对施工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地更新、共享。但现阶段国内造价有关的精细管理工作,并没有构成较为完整的精细管理体系。首先表现在处理信息的速度过低方面,一般而言工程建设所需的工期较长,而且规模也较大,整个过程会涉及到大量数据、信息,但管理工作在分析、处理此类数据上仍存在较大不足。此外,信息传递时会出现失真的情况,使得各部门间不能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从而阻碍了精细管理工作的发展。
3.3不可预测的情况时有发生
工程建设过程中时常会出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且各阶段均会呈现不同的特征,进而也增加了数据收集工作的难度,数据精准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保障。在个别情况下,还需要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也延长了工期,进而给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增加了困难和阻碍。
4 BIM 技术下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分析
4.1 构建3D可视化BIM模型
BIM 技术能够对类似项目进行创新和改造,并进行虚拟施工,具有高精准的可视化效果。3D效果的BIM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达主旨内容,降低对审图人员和使用者的专业要求,在施工前直观地了解建筑成品的虚拟形态,降低了设计变更的风险。另外,BIM 模型能够及时发现不合理构件,从而及时进行重建或剔除,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和工程造价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实现快速而准确地信息计算
BIM模型具有强大功能,特别是在计算方面。该能力具体表现于对信息的收与存两个方面。首先,BIM模型内的任何一个构件都具有多类型的特性。在决策阶段与工程有关的计价信息较多,并且内容十分繁杂。利用BIM,可以实现对所有定额信息以及市场价格的存储, 将相像数据导入模型内或者是手动将数据输入至模型,最终将计价结果全部存至模型内。同时,可以对BIM内构件信息进行修改、覆盖,进而动态地对信息进行更新;其次,BIM模型计算迅速且十分精确,这种参数化的形式可以对信息进行同步更新。BIM一经使用,其模型的数据可自动地进行读取,从而对构件进行快速计算,并可以自动地形成估算数,使造价的计算工作得到极大简化。
4.3 BIM 对信息进行实时共享
在传统造价的管理当中,设计阶段需要将建筑、节能等各个方面的设计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再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进而可更方便地获取建筑信息。但这种模式下,由于不同设计单位采用的软件大不相同,还有的会出于自身利益对资料进行保密。这便使设计信息的交换要利用2D图纸实现。该方式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共享程度,同时不利于各建筑单位间的信息沟通。但利用BIM 模型后,便可以在同一平台进行 BIM 模型的建立,利用通用标准来进行建筑物体系的构建,还可以及时地进行信息共享。 此外,BIM可以对多个施工位置进行统一协调和调配,从而实现施工的有效交流,避免由于沟通的延误或误传等导致进度受到影响。此外,由于BIM 是在统一平台进行共享、共建,因此设计单位可实现远程监控,从而避免因返工等问题导致各种资源的浪费,进而避免后期设计与施工不符而产生问题。
4.4 BIM技术精细化管理的阶段分析
(1)决策阶段通过 BIM 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只需简单建立模型,便可对工程量信息加以掌握,并以此为基础查出相关的估算指标和价格信息,无需图纸辅助,便可轻松完成项目投资估算工作。
(2)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 BIM 技术在招投标阶段凸显出重要的价值。通过 BIM 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准确地掌握项目中的工程量,以此为依据提高报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提高中标机率。BIM 模型内的建筑构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构件空间位置与工程量信息均可对应。因此,投标单位可根据空间位置迅速核实招标文件内工程量清单的精准度,从而拟定出合理投标方案。此外,BIM 技术能够运用互联网络实现对于招投标全过程的掌控,避免出现暗箱操作行为。
(3)施工阶段将BIM 应用于工程施工阶段,可结合相关条件选取恰当的工程信 息,使计算机可自动化生成工程量报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模型数据库进行调整和更新,以此实现数据共享,从而为进度款结算进度和精准性提供保障,并可对各分包单位的施工状况加以监督。
(4)竣工结算阶段 BIM 模型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参数化的特征,确保了各建筑构件几何属性的一致性,同时也包括物理属性,如空间关系、成本信息、 地理信息、建筑元素信息等等。该数据模型在应用过程中,会随着施工的不断深入而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及时录入工程信息,以此确保工程竣工结算结果的精准性,提升了工作效率。
结束语
BIM 技术作为建筑业一项重要变革,其自身带有的协同、参数化等优势,可以将建筑实体与模型进行有效关联,从而有利于查询、核对有关工程信息,提升造价精细管理效率。总而言之,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不仅简化了工作流程,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数据结果的精准性和及时性,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弥补了传统技术模式的缺陷和不足。
参考文献:
[1]李庆琛.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 价 ,2016,9(5).
[2]张迎春,潘捷.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03
[3] 王斌 .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6).
论文作者:黄绪庭1,李啸龙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模型论文; 信息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技术论文; 精细化论文; 建筑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