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潘冬霞,梁 霞
(山东管理学院工会理论研究院,山东济南250357)
[摘 要]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越来越多元的内容,同时,不论从职能定位,还是工作内容和目的要求,高校工会的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紧密联系。高校工会应当重点围绕精神文化、教学科研文化、管理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培育校园文化。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工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崭新的挑战和一些问题。为应对挑战和问题,高校工会应转变职能定位,完善工会规章制度;创新互联网工作团队建设,提升人员素质;与其他部门合作,共同加快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内容建设,使校园文化与互联网无缝对接。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工会;校园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已进入“互联网+”信息网络时代,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与互联网相伴随的新生态不断涌现,以互联网为载体,各行业的优化、成长、创新进程不断加速。“互联网+”对当前社会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均借助互联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互联网+高校校园文化”已经不是崭新的概念,但由于受地域不同、高校层次和具体情况不同等因素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面临较大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工会作为“最接地气”的教职工群众组织,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互联网+”趋势的推动下,更好地发挥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成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工会必须认真考虑和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位纪检干部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查阅一名违纪干部的履历表时,他发现该干部曾有多次参加党校学习和理论培训的经历,并且几乎每次考核都为“优秀”。为此,该纪检干部一时困惑:“这位履历表堪称完美的领导,为何竟会违纪?”学风不正、教育培训走过场是症结所在。
一、高校工会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高校工会与高校校园文化在内容属性和目的要求等方面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一)高校工会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联系
高校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性组织,是党和教职工之间联结的天然桥梁和纽带,体现了明显的政治性、阶级性、群众性和公益性特征,代表着最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和诉求。高校校园文化是以高校教职工和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内容涉及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生活等在内的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由全校师生在对既有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创新和发展,最终形成本校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从高校工会和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高校工会和高校校园文化都以高校教职工为重要主体。高校工会由广大教职工会员组成,代表了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利益,自觉践行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构建,且建设主体之一也是教职工。因此,从主体与核心价值来看,高校工会与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高度重合性[1]。
(二)高校工会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关联
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的群众组织,承担着党和教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长期以来,高校工会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为丰富教职工的教学、科研以及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高校教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会活动,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工会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很可能就无法再取得明显效果。实事求是地讲,高校工会带给教职工的传统印象更多的是发发福利、组织演出、比赛等文体活动。高校工会已经将这些活动作为工作的常规内容甚至“固定节目”,每年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表开展这些工作,久而久之,高校教职工也就习惯了高校工会的这些工作内容。很明显,这些工作在构建传统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对于教职工尤其是思维活跃、乐于追求新鲜事物的青年教职工,是否能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就值得商榷了。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职工有了更多选择,对于工会组织的传统活动就有了“完成任务”甚至消极应付的心态,这明显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七条规定:“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教职工会员不论来自哪个党派,不论学历层次高低,都能在高校工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高校工会因此在教职工中具有广泛的号召力。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地对高校师生进行教育的作用,是培养“四有”型教职工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理应承担重要任务,扮演重要角色。高校工会应充分调动所有教职工的积极性,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献策。因此,高校工会凭其组织和教育职能,理所应当地能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起者和倡导者。
2.高校工会的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具有紧密联系
以支撑未来图书馆资源的深度利用为目标,以更强的资源组织能力为抓手,建立平台化的系统结构,并针对本馆和第三方应用的信息利用方式,构建对外信息服务平台。
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维护教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文化权益、民主权益等各项合法权益。作为教职工的群众性组织,高校工会能够借助各种专家讲座、文体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紧密联系教职工,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推动校园文化深入人心。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高校教职工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教职工关注学校发展,感受自身努力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依附感。通过工会组织举办各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校内外文化活动,既能够充实高校工会工作的内容,更能够在无形中巩固和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可以说,高校校园文化本身就是高校工会工作的一部分[2]。
由于传统环境中的高校工会往往负责常规活动,如举办讲座和文体活动等,这些日常工作往往不需要较高的知识层次,因此很多高校的工会工作往往由年龄偏大、学历水平不高的人员负责。而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明显需要更多熟悉互联网、懂得利用互联网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会人才。此外,当前高校工会还普遍存在编制人员少、校内兼职人员多、工作经验不足且自身培训不足等现象和问题,这就导致高校工会无法做到深入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4]。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提高高校工会服务水平,规范高校工会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给高校工会开展文化建设在内的多项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浏览部分高校及其工会部门的网页,笔者发现与工会制度建设相关的新闻几乎很少出现,尤其是如何结合互联网开展工作的新闻更是凤毛麟角。高校工会更新制度建设的进度普遍滞后于学校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此外,高校工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还未能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无法吸引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充分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高校工会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精神文化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包括被高校大多数主体所接受和认可的价值观念及学校传统、理念、校风、教风、校训等,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及核心部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弥散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对师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崇高理想和共同价值取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也是高校工会工作目标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高校工会应当配合高校其他管理部门,将精神文化的形成和培育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首要任务。精神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尤其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而成的精神文化,更是高校教职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各种信息充斥网络,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容易被负面信息误导,高校工会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自己的职责,利用现代化互联网工具,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答等形式向高校教职工传递正能量,讲解党和国家最新政策,陶冶教职工情操,提升教职工道德水平,将积极正面向上的信息传达给全体教职工。
(二)教学科研文化
当前大部分高校工会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模式,以工会为发布主体的学校文件少之又少,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上面,导致其他部门和师生对高校工会的职能定位产生了认识性偏差。如前文所述,高校工会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其实是在培育精神文化,尽管非常重要,但并不足以代表高校工会的全部工作,不能履行高校工会的应尽职责,也并没有囊括工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内容。因此,与高校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相比,高校工会必须尽快转变职能定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需要完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各项文化建设和培育的规章制度。只有将工作的方式方法以正式的规章制度体现出来,才能保证在高校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严格贯彻与落实。结合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高校工会应当着重补充完善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更好地构建和培育校园文化的规章制度,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分配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等。
(三)管理文化
培育管理文化的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通过人本管理文化的培育,能够形成上下关系融洽、富有凝聚力的工作氛围。互联网及其工具的出现和应用,加速了管理层级的扁平化。高效管理工作中,不论是跨层级还是跨部门的管理人员,完全可以在一个工作群内实现无缝沟通。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管理文化,就是最大化地鼓励教职工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为教职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了达到价值实现和制度保障的目的,需要运用互联网信息和计算机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构建有详有略、层级分明的管理指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动态分配机制,以及民主决策机制、用人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在既有管理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不断予以改进,形成符合高校自身发展规律,同时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管理文化[3]。
(四)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是必需的物质条件,它外在地体现了高校的文化底蕴,具体包括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甚至包括校园建筑和桌椅的样式、教室的结构、食堂的美食等内容。物质文化并非要求学校耗费资财大兴土木,而是在既有学校环境和硬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更好地展示高校的精神文化、教学科研文化和管理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一所高校的物质文化很容易被横向对比,如何保留高校自身的传统环境,又能体现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是培育和发展高校物质文化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工会应广泛收集高校师生对高校环境布局和绿化等的意见建议,并将意见建议传达给相关管理部门。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整体而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工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制度建设滞后
高校工会需要在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常性地组织和开展包括文体活动在内的各种活动,并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改进工作形式,创新工作方法。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工会必须推陈出新,结合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最新互联网方式,将全体教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这些创新是辩证的,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等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还包括前文所述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更需要实时关注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点。一般而言,高校工会往往会通过教育论坛、文艺表演、知识竞赛、体育活动等传统形式吸引教职工参与,而结合互联网开展工作,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同时也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其要关注新时代新背景下,应当建设怎样的校园文化,应当如何延续、充实和发展校园文化。共同的目的和要求,使得高校工会的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共通性。
由表2可以得知,发信台供电功率7KW,取功率因数为0.8,则所需UPS的视在功率为8.75KVA,结合产品的实际参数,应配备UPS的视在功率为10KVA。另外,根据观察,近三年来发信台的最长停电时间为4小时,为确保UPS具有充分的后备时间,本方案拟将后备时间增加到5小时配置。
(二)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3.从目的要求看,高校工会与高校文化建设具有高度一致性
从镍的用途来看,红土镍矿主要用于烧结和熔炼,初始的镍产品用于生产制造镍生铁、氧化镍、电镍、羰基镍等等。这些镍的一级产品在不锈钢制造领域的用量是最大的。不锈钢的镍使用量约占全球镍使用总量的68%左右。在中国,有86%的镍用于不锈钢的生产制造。此外,还有一些合金、超合金等都会用到镍,合金钢及含镍图层的镍用量约9%。电镀也是用镍量较大的领域,镍使用量约为8%。新能源电池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虽然目前镍使用量仅为3%,但预计未来的增长量将会非常可观。相比而言,从数量上来讲,不锈钢的镍使用总量依然更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不锈钢的生产大国,全球有一半的不锈钢是在中国生产的。
(三)工会活动单一,缺乏创新
1.根据高校工会的职能定位,高校工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发起者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根据前文对高校工会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校工会应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而言,应遵循如下工作路径(见图1):
图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图
具体而言,高校工会应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转变职能定位,完善工会规章制度
教学与科研,相当于高校工作的左膀右臂,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所在高校的实力,更关乎学生的成长。严格来讲,培育与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非高校工会的职责范围,但是高校工会完全可以通过与学校管理部门配合,评选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科研骨干等荣誉。通过“教学模范”“科研模范”的评选,广泛宣传教学与科研活动中的先进典型事迹,逐步培育起浓厚的教学与科研文化,使全体教职工在良性竞争的氛围内向模范们看齐,学习模范们在教学和科研上的优点和长处。尤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范”和“科研模范”借助互联网工具能够将自己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形式,在更多人群中得以传播。教学与科研是没有边界的,良好的教学科研文化不仅能在校内师生之间传递,更能走出校门,帮助学校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创新互联网工作团队建设,提升人员素质
当前互联网时代已由传统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也相应地从单一建设转变为多元和移动模式。为了及时紧跟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形式创新的步伐,高校工会应利用高校丰富的师生资源,创新互联网工作团队建设,在保证原有的工会组织形式不变的情况下,积极组建一支在工会委员会领导下的,熟悉网络技术、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工会互联网工作兼职工作人员队伍。这支队伍可以是公益性的、自愿的,完全可以由热心工会活动的行政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并着力吸收年轻教师和学生社团负责人作为兼职成员。这支队伍是扁平的而非垂直的,是摒弃了机械和单一管理模式的,成员之间实行无障碍无层级沟通。值得强调的是,之所以需要吸收年轻教师和学生社团负责人作为工会工作人员,是由于青年教师和学生本身就代表了高校的“新鲜血液”,他们极富创造力,思维极为活跃,更容易接受新观点,更乐于采用新技术,尝试新方法。在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青年教师和学生大有用武之地,借助于他们的努力,可以很容易地构建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开发简单的手机APP,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以更加形象、更加活泼、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
(三)与其他部门合作,共同加快网络平台建设
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培育需要群策群力,并非单靠一己之力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高校工会应结合自己的职能定位,与高校其他部门相配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地构建和发展校园文化的网络平台。按照前述校园文化的内容,可以在高校党委指导下,与二级学院党总支、学校团委或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联合构建精神文化平台;与高校教务处、科研处和二级学院管理部门联合构建教学科研文化平台;与高校办公室等部门联合构建管理文化平台;与高校资产处、后勤处等部门联合构建物质文化平台,并根据情况开设校园文化网络研究中心等非正式机构。通过一系列网络平台和中心的构建,既能够对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培育及其影响力进行总体把握,更能够根据全校师生对网络平台的使用和反馈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育提供量化数据,不断弥补短板,发展优势。
(四)加强内容建设,使校园文化与互联网无缝对接
相对而言,互联网更多的是一种工具和载体,只有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做精做良,才能够借助互联网更好更快地深入传播。因此,借助互联网的内容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高校的校园文化尤其丰富多彩,任何一项活动都可以成为“互联网+”的后缀[5]。在互联网与校园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一些传统校园活动如知识竞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线上进行,更应该根据学校师生年轻化、网络化的特征,由高校工会精心设计和组织一系列积极向上、思想健康、形式活泼的特色网络活动[6]。通过这些“新”活动,能够不断吸引全校师生的关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高校工会可以设置开发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手机APP,定期整理汇编国家和地方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和相关材料,以观看视频、文献阅读、题目回答、专题辩论等线上形式,辅以象征性的虚拟或实物奖励,充分调动所有教职工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那天早上,李萍没来得及吃早饭,踩着缝纫机的脚使不上劲儿,脸色煞白,额头上冒虚汗,整个人直想往地上栽。以前她就贫血,这是低血糖了。她的缝纫机上,放了一个搪瓷缸子。李萍抬起头,陈建伟已经转身走了。他给她端来的是一杯白糖水。那么大一个厂房,几十号工人,陈建伟一眼就看出来李萍的身体不舒服。隔了没几天,车间主任突然宣布,从这个月开始,车间拿出小金库的钱,给大伙加顿餐。有些女同志为了减肥,连早饭都不吃,万一在车间出点啥事,他这个主任可担不起责任。厂房里欢呼声一片,临时工也是人啊,能有这待遇很满足了。有人说,这是陈建伟向主任提的建议。质检员有够得上和领导说话的优势。
2.4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复发率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共2耳复发,复发率为4.88%;对照组共9耳复发,复发率为24.32%,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1,P=0.014)。
五、结语
互联网、高校工会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相互关联和有机统一的。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工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紧跟时代,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一工具,不断将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到更高层次,实现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睁开双眼时,小伊身穿病号服裹在白色被子里,迎面而来的是来自一些穿着制服的人探寻的目光。出乎意料的是,警察并没有追究他的民事责任,只是指着病房外抽泣着的女人问他是否认识。本来毫不犹豫的“不认识”三个字,不知为何无法说出口,那女人头上的发丝白的有些晃眼,刺痛了他的眼睛,熟悉的阵痛再次袭来。
参考文献
[1]杨博惠,肖建.当代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创新[J].才智,2017(11).
[2]何静.浅析高校工会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J].劳动保障世界,2016(26).
[3]龙晓颖.高校工会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5(18).
[4]李鹏,赵悦,杜立辉.高校工会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会论坛,2015(4).
[5]陆优优.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16(4).
[6]李正.努力探索构建互联网时代高校教书育人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9(2).
Analysis on the Ways of College Trade Unions Promoting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an Dongxia,Liang Xia
(Institute of Labor Union studies,Shandong Management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Province 250357)
Abstract: Due to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presents more and more diverse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n inh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k of college trade un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regardless of functional orientation, job content and purpose requirements.College labor unions should focus on spiritual cul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ulture, management cul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 to cultivate campus culture.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t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to the promotion of campus culture by college trade unions. In order to cope with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college trade unions should change their functional orientation, improve trade un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nov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work team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cooperate with other department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platforms; strengthen content construction, achieving seamless integration between campus culture and internet.
Key Words: internet;college labor union;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D4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416(2019)06-0074-06
收稿日期: 2019-08-10
作者简介: 潘冬霞(1981—),女,山东郓城人,大学学历,硕士在读,山东管理学院工会理论研究院科员。梁霞(1976—),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山东管理学院工会理论研究院讲师。
(责任编辑:王友才)
标签:互联网论文; 高校工会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山东管理学院工会理论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