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我国外汇外贸管理体制改革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汇论文,管理体制改革论文,外贸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按照国际惯例开展对外贸易的需要,1994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汇外贸体制改革措施。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改革的成果,我们对外汇外贸体制改革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了跟踪分析。
一、1994年我国外汇、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994年外汇外贸体制改革的重点包括: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统一规范的外汇交易市场;对进出口许可证和配额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快授予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出口经营权的步伐;进一步发展海外投资企业和规范它们的跨国经营行为等。
(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1、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4年1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以前一天外汇市场的交易价格为基础,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的变动情况,公布人民币汇率,使人民币逐步成为可兑换货币。
2、建立以银行为主体的、统一规范的外汇交易市场,改变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3、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停止发行外币兑换券。从1994年1月1日起,取消任何形式的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境内禁止外币流通和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停止发行外汇券。
4、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仍然实行银行结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外贸企业平价上缴30%的外汇,创汇单位要按银行挂牌汇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用汇单位到指定银行在贸易项下按市场汇率实行有条件的自由兑换。
5、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对外汇和国际收支进行宏观调控。
(二)外贸管理体制改革。
1、进一步改进出口商品配额的管理办法。取消了外贸指令性计划,对进口总额、出口收汇和进口用汇实行指导性计划;改进了重要商品的进出口配额管理。总的原则是:凡是国家需要管理的出口商品,一定要管住,可管可不管的商品放开。对38种实行计划配额管理的商品和54种实行主动配额管理的商品中的少数商品试行有偿招标的方法;有选择地对部分出口金额较大、经营单位较多、国际市场敏感、低价竞销和国外反倾销的商品也试行配额招标的办法。
2、进一步完善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主要是对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目录,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建立严密、科学、完整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发证机关的监督检查方法和对企业配额许可执行的后期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并实现奖惩制度。
3、继续调整了关税税率结构,降低了关税总水平;改进和完善了出口退税制度,实行了有利于外贸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
4、加快授予具备条件的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物资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出口经营权。同时,规定了赋予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原则、自营进出口企业和科研院所所应具备的条件和审批程序,以及自营进出口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等。
5、加快了外贸立法。1994年7月1日起,中国《对外贸易法》正式实施;另外,与之相关的《进口商品管理条例》、《出口商品管理条例》、《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处罚低价出口行为规定》、《关于中国出口商品反倾销案件的应诉规定》等法规、条例也正在研审之中。
为了保证以上改革措施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1994年外汇、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分两个阶段进行,即:1994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为第一阶段,是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了汇率并轨,外汇券停止发行,禁止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和流通,取消外汇流成与上缴等项措施。与此同时,仍允许外汇券流通,允许企业继续使用现汇和额度留成帐户。从1994年4月1日起,为第二阶段,是新体制全面实施期。4月1日起,银行结汇制度正式实施;4月4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营;8月1日,《进口付汇核销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外汇券自1995年起停止使用,在1995年6月30日以前办理兑换外汇券或人民币的手续。至此,1994年新一轮的改革措施出台完毕。
二、1994年外汇、外贸体制改革的作用与效果
1、顺利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
根据国务院决定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有关指示精神,1994年我国外汇外贸运行有四个宏观调控目标:(1)完成进出口总额2000亿美元;(2)扭转1993年的外贸逆差,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3)全年汇率稳定在8.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4)国家外汇结存回升到1992年的水平,即达到250亿美元。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四个目标已顺利实现。首先,据海关统计,1994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367亿美元。其次,对外贸易收大于支。1994年完成出口总额1210亿美元,进口总额1157亿美元,顺差为53亿美元。其三,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据统计,1994年4月4日人民币汇价为1美元兑换8.6967元,12月2日已升至8.5084元,升幅达2%。其四,外汇结存远远超过250亿美元的目标。据统计,1994年我国外汇储备达516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1.4倍。
2、为各类出口企业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环境,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新外汇、外贸体制的实施,取消了人民币的双重汇率和外贸企业平价上缴30%的外汇,减轻了外贸企业的负担,使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均处在平等的竞争环境中,调动了国内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同时,汇率并轨客观上形成人民币汇率下降。这些措施均有力推动我国出口的增加。据海关统计,1994年完成出口总值12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1.9%。
3、较大地提高了外商对华投资的收益率,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
在原来双重汇率制度下,外商在华投资的注册资本按牌价计算,利润汇出按市场调剂价计算,无形中增加了外商的外汇投资成本,减少了外商的盈利收入。单一市场汇价的实施,使外商投入同量外汇,可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增加。另外,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外币的买卖,外汇管制的放松,为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提供了方便,从而使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据外贸部门统计,1994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万余家,全国实际利用外资4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38亿美元。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因素。
4、有效地扼制外汇的黑市交易。
在双重汇率制度下,人民币的牌价汇率处在高估价位上,未能反映国际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加上外汇管制,国内对外汇的需求又远远大于供给,利用非官方渠道进行本币与外币交易,获利颇丰,这就使外汇的黑市屡禁不止。实行单一的市场汇率后,官方牌价与市场汇价合二为一,人民币汇率按照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确定,从而消除了外汇黑市存在的基础,黑市交易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扼制。
5、有利于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在九四改革措施出台以前,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由于受范围、容量、机制等方面的限制,加上入市的外汇额度大部分被外贸公司所垄断,使中央银行调控市场乏力,外汇调剂价格大起大落。新的外汇体制实施,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的建立,汇率的统一化、市场化,为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多种金融手段,对外汇市场的汇价予以调控创造了条件,可以防止汇价的大起大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6、有利于与世界经济接轨。
实行由市场决定的单一汇率,实现了经常项下的汇率无歧视原则,在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GATT对汇兑安排的要求方面,前进了一大步。这表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已向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从而促进了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加快我国“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
7、有利于限制出口竞销,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
九四外贸体改,对部分出口商品配额试行招标办法,使那些靠不平等竞争优势、对内抬高价格抢购、对外低价竞销的企业难以为继。这就为降低进口贸易国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频率、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创造了条件。据外贸部门统计,我国1994年试行的13种配额商品有偿招标,效果很好,出口价格普遍提高20~50%。
8、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外贸体改方案确定了今后我国在国外开办合营企业的重点,制定了鼓励国内各企业、事业单位跨国经营的办法,以及申办海外企业的条件与审批程序。这就为企业跨国经营的进一步发展直接投资重点的进一步明确,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行为进一步规范创造了条件,促进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尽快成长。
三、1994年外汇、外贸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一)汇率并轨和本币贬值,给国内通货膨胀增加了压力。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主要是需求增加和成本提高引起的。而以汇率并轨为主要内容的外汇体制改革,是以市场汇价取代原来的双重汇率,造成人民币贬值,便从两个方面加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1、扩大了对国内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汇率并轨后,人民币相应贬值,给出口企业提供了获取较大利润的机会。因为,在出口商品数量不增加或增加不多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利润的增加,这便刺激企业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与之相应的便是对国内投资及国内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需求的扩大,加剧国内市场的供求矛盾。再者,在新的汇率制度下,外商投资可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增加,有利可图,对华投资积极性提高。可是,外商以货币形式投入的增加,便会同样加剧国内资源型产品短缺,价格趋涨,同时牵动相关商品价格上升。另外,外汇结存的大量增加,意味着潜在需求的扩大。据统计,1994年底,国家外汇结存51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304亿美元。外汇的大量结存必然导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中外汇占款人民币资金的大量增加。外汇占款所引起的基础货币的增投,使潜在需求扩大,必然影响国内市场的价格水平。
2、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汇率并轨后,原来那些靠国家给外汇额度、用平价外汇引进设备和原材料的重点建设项目和企业,现在均要以高出原牌价汇率3元人民币的价格购进同等数量的设备和生产要素,这势必造成其生产成本的提高,引起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
由此可见,这次外贸体制改革,尤其汇率并轨是国内物价攀升和通货膨胀加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加重进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状况。
在汇率并轨,进口用汇实行自由兑换的同时,我国对进口商品的政策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便使得外汇用于能够带来近期收益的国外产品上,即用于那些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高的物质和商品上,而对国内急需,但难以近期见效或收益不大的商品则很少进口。目前,企业对技术进口的消极做法就是明显的例子。汇率调整后,我国对原来技术进口的积极政策也作了修改,由过去的免征关税和增值税,改为减半征税,技术引进的成本比去年提高80%以上。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技术引进(包括关键设备和成套设备)下降。1994年1~8月,共签订技术引进合同218个,合同金额22.2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0.1%和45.4%。技术引进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0.4%下降为3.2%。用近1000亿美元进口的商品大多是一次性消费品,进口结构趋于恶化。如长此下去,必须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改造,削弱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不利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正常发展。
1994年推行的外汇结售汇办法主要是根据国有企业的情况制定的,没有把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纳入国家结售汇管理的范围,使外商企业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首先,外汇体制改革后,外贸企业进口用汇可相对自由地从指定银行购入。可是,在进口结构不合理、外汇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对那些坚持外汇自求平衡、自主使用的外资企业而言,向银行购汇就难以保证。其次,实行银行间结、集汇制,其结汇所需人民币资金原则上由外汇指定银行自行解决。可从各专业银行存贷款状况及资产负债比例来看,增加结汇所需的人民币资金必然影响到人民币贷款规模;况且,用于结汇的人民币资金所占银行资金总额的比例相当大(约占3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外商投资企业分得的“粥”会更少,从而增加了外商企业所需人民币贷款的难度,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外汇交易市场仍不完善。
首先,改革后的外汇交易市场还未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仍是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这主要表现在:人民币还未成为真正的可兑换的货币;外汇市场是有形的市场,只进行本币和少数外币间交易;国内市场汇率水平与国际市场汇率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其次,外汇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竞争不充分。当前在指定的外汇交易银行中,由于大多数外汇指定银行系统内的资金调拨渠道不畅,中国银行占据着市场垄断地位,其结售汇业务所占比重高达80%,其他外汇指定银行的交易总量仅及其1/4。其三,外汇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还未发挥作用。为了防止汇率的剧烈波动和缓解各外汇指定银行人民币资金紧张的状况,中央银行对刚刚形成的外汇交易市场进行频繁的干预,即采取敞开口子收购外汇的措施。可由于收购外汇所投放的基础货币比目前国内信贷还缺乏约束力,便有可能破坏外汇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央银行过分干预取代市场力量的局面。
(五)企业的出口机制仍不健全。
首先,由于外贸体制改革未完全处理好外贸公司与出口生产企业的关系,众多的外贸生产企业仍被隔离于国际市场之外,对外贸易通过外贸公司的收购便可完成。因此,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利益变化生产企业很难得到,生产企业对汇率调节难以作出灵敏的反应。其次,出口经营过于分散,出口商品的削价竞削仍严重存在。我们出口是以美元计价为主的,在美元近年来较大幅度贬值;主要出口市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发达国家经济回升,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卖价是完全可能的。正如前面所述,实行出口招标的商品普遍提高了价格。但是,由于企业没有建立起真正自负盈亏的进出口机制,它们的出口行为往往不是提高卖价,而是以削价进行恶性竞争,造成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日趋降低的局面。例如,我国水泥出口,1991年时每吨售价41美元左右,1994年的每吨卖价仅为34美元多一点。
四、进一步深化外汇、外贸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一)搞好国内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
目前,我国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外汇需求仍然旺盛。由国内通货膨胀引起的汇率波动和由外汇供求变化引起的汇率波动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为了有助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就需在继续执行偏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规模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汇率政策与国内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将中央银行外汇储备量、外汇吞吐的基础货币投放、商业银行自有外汇储备、商业银行结售汇人民币的周转资金与社会货币供应量协调起来,制订中央银行合理的综合储备计划,切实做好中央银行外汇吞吐与国内货币投放的平衡。
(二)加快进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进口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是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新的一轮改革中,要加大进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争取在近期有较大的突破。进口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是:弱化行政干预,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的作用,按照国际规范对进口进行管理。经过汇率的多次调整,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已基本合理;加之实行17%的进口增值税和一定比例的关税,可以说,目前我国除小汽车等少数进口商品外,对绝大多数进口商品运用关税、汇率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要加快制订促进进口结构调整、鼓励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等方面的经济诱导政策,制订严格的一次性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限制政策。同时,根据《外贸法》,制订相应的国内市场保护措施,以抵制国外的倾销和出口补贴。
(三)进一步完善出口管理体制。
首先,扩大出口商品的招标范围。在总结1994年出口商品招标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部分被动配额商品试行招标,并做好已招标商品的后续管理工作。其次,完善外贸经营权许可制度,建立外贸经营权和出口创汇义务相结合的新型外贸经营权许可制度。对那些具有外贸经营权、但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出口实绩或违法经营、干扰外贸经营秩序的单位给于经济处罚,直至取消其外贸经营权。其三,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建立一个符合我国新税法和国际惯例、又能够鼓励和扩大出口的退税机制,以解除企业和地方的后顾之忧。
(四)进一步加快外汇交易市场的建设。
第一,培育外汇交易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在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合理界限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应逐步减少对外汇市场经常性波动的干预,培育和增强外汇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步使国家对外汇市场的宏观管理方式由无限制吞吐外汇向限制汇率幅度转变。第二,适当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目前我国外汇交易市场主要进行美元和港币的交易,无其他小币种交易货币状况,这对银行的平盘很不方便,因此,可试行国内外币之间互换交易业务。第三,准备开办远期交易业务。远期交易业务的开展会发挥市场机制在我国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使汇率更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有利于人民币汇率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走向自由浮动汇率,真正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
(五)抓紧制订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结售汇的政策措施。
要在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调剂市场的前提下,坚持国民待遇原则,研究制订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结售汇的具体办法,将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纳入国家结售汇制度的范围之内。同时,制定周密的法律条文,防止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国际贸易转移利润、逃税和逃汇。
标签:外汇论文; 汇率论文; 外汇交易市场论文; 外汇交易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交易银行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银行汇率论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人民币论文; 银行论文; 交易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