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公共建筑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当建筑在其全部生命周期内,可以做到最大程度节约资源,最小程度的排放污染物,同时较少破坏生态的可能性,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绿色适合使用的空间环境,那么这样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这样的公共建筑就是绿色公共建筑。
2013年自国家颁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继发布了地方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到2022年争取对大型公共建筑提出强制的绿色建筑实施要求。
2.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的价值
近几年来,随着绿色建筑的理论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的实际应用也逐渐变得成熟。全球的气候变暖及资源匮乏的现状,使得绿色建筑不仅仅在建筑行业内,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和谐生活的中都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2.1公共建筑能耗调节价值
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因其在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大量考虑到节能设计,资源循环再利用等理念而成为建筑行业中较为核心的建筑设计理论。如可再生二次使用的混凝土颗粒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在加压实验中,二次回用的混凝土颗粒与制备的新混凝土颗粒在刚度上几乎完全相同。将其作为骨料、制备新的混凝土,取样检测再与常规混凝土进行比较,二者的刚度依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这使得混凝土颗粒进入了回用环节。很快,金属、玻璃、石膏等材料的回用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材料二次回用理论逐步被纳入了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中。
2.2公共建筑绿色使用价值
建筑的实用性提升,包括建筑整体价值提升以及部分单一功能的改善,传统建筑以满足使用要求为基准,附加价值较小,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提出和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广州部分地区广泛应用的水循环系统,将闭路水循环管道置于墙体中,夏季温度较高时,启动水循环系统,利用水物理性质(主要是比热容)方面的优势,提供少量动力使其持续流动,降低室内温度,有助于节能,也提升了建筑的宜居性。
2.3公共建筑可持续使用价值
低能耗住宅研究自20世纪与德国慕尼黑开展以来,可持续的节能价值在建筑设计中,成为了建筑性能考量指标中的重要一环,也使得社会对节能的重视程度变高。如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原有传统建筑设计中,屋顶将雨水通过屋顶找坡导向女儿墙下方的雨水管直接排出,没有将雨水利用起来,自绿色建筑理论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绿色屋面应用到建筑设计及建设中,通过在屋面种植绿植集水屋面,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循环,充分利用自然雨水资源满足建筑内部的日常生活使用,节省水资源的使用及浪费。
3.公共建筑绿色设计中的应用
3.1公共建筑总体布局中的绿化设计
为了提高项目设计中土地的利用效率,我们应从前期设计着手,对地块中的道路,绿化,景观及建筑兼顾起来一并考虑到各部分对地块及建筑的影响,综合考虑各部分的绿色可能性对项目进行研究设计。在建筑设计时,可根据地块特点对建筑整体造型进行特殊设计,使其在形态上降低建筑体量本身对地块及周边环境造成的压力,在视觉上使其达到省地和节能的目的。例如螺旋上升的建筑造型,局部使用绿化,或是将广场绿化沿用到建筑立面上使得建筑在视觉上体量变小,同时增加了地块内的绿化面积。除此之外,减小地上建筑面积增加地下建筑面积的使用也是提高土地利用使用率的方法之一,在地下建筑使用中充满采光不便,通风不顺,防火设计复杂等诸多不利因素,而如在使用功能上不需要大量采光空间的建筑,例如博物馆,图书馆这类需要非采光空间的建筑可以结合实际功能需求与场地的关系进行设计,减小地上建筑体量同时减小地上建筑体量对环境的影响。鲁甸县龙头山镇抗震纪念馆及地震遗址公园与2018年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华夏设计院设计建成。博物馆分为地上一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5369平方米。博物馆在对地块的规划上,将空间有序的组织起来,以宁静-破裂-重生-追思为思想指导,将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纪念馆及地震遗址串联起来,将整个地块变成了具有韵律,序列性,和指向性的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为了减少建筑体量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建筑设计上,将建筑形态设计成分散却不失整体性的类似大地裂痕的形态风格,并在建筑立面的材质上结合环境,利用石材的自然纹理,砌筑出融合环境的自然立面造型,并将环境内的绿化引入屋顶,使得建筑整体与周围环境融合,同时提供给人们一个自然舒适的,适合人们使用与参与的广场空间,建筑造型在让人们获得震撼感受的同时,注重建筑及公园尺度的宜人性。
3.2公共建筑绿色设计
在整个项目的设计中,建筑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平面与建筑立面对建筑的通风,能耗,环保等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建筑平面设计中,大型的公共建筑主要以两种平面形态来呈现,根据采光来区分,一种是采光不受限的团状平面布局为主,这种平面在功能上经常用于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主要功能层,以增加室内采光,减少人工光源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为目的。另一种平面为采光受限的长条状平面布局,这种平面主要应用于对采光要求不高的功能层,但这两种平面多为结合使用,根据不同的功能区使用不同的平面布局。
3.3建筑立面的绿色应用
建筑造型中,利用团块化的造型,局部凹凸的形体,层层退让的形式,或是迎着阳光照射面设置的不同角度的窗洞,都能曾加从室外引入的气流和光照,使得整个建筑的通风及采光比普通立面造型的建筑有更突出的优点,降低了建筑能耗。同时在立面中使用墙体绿化也是制造微气候的一项措施。
(1)建筑外墙绿色应用
墙体绿化在近些年中逐渐成为了设计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绿色建筑的设计手法。墙体绿化利用一定植物的本身特性使其在墙面和钢架上生长,一方面达到美化和给建筑提供立面效果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墙体绿化也为建筑及建筑周围的维空间带来了绿色生态。
(2)建筑外墙绿化特点
墙体绿化是将事宜当地气候的绿植附植与建筑表面的一种做法,这样的做法不但占用的空间小,也可以增加建筑外面的特色,使得立面具有绿色美观的特点。
墙体绿化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通过植物本身的作用吸附空气中的尘土,隔绝噪音,对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改善建筑物周围的微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墙体绿化不但在单一建筑中具有一定的优良作用,在整个建筑所在的环境及城市中都会对城市的绿化,空气,微环境等特性具有改善和修复能力。
(3)建筑外墙绿化原则
选择符合建筑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特点的绿植,同时考虑其花期等因素,尽量选择寿命长,维护方法简单,密度小重量轻存水的绿化植物,以保证绿植在墙面的生存时间较长。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也要考虑建筑外立面的样式和整体风格,根据立面中不同部分的比例关系,选择不同尺寸,不同面积,不同颜色的植物种类,以创造和谐的建筑外立面造型。
3.4墙体热效应措施
(1)建筑保温技术
随着金属冶炼工艺的逐渐进步与成熟,保温较好,刚度特性也较好地铝合金门窗逐渐将国内传统的木结构门窗替代成为市场的主流,而后的塑钢门窗也因其更高的保温效果逐渐将铝合金门窗替代,避免了铝合金等金属在寒冷冬季时,屋内与屋外的热交换过快,导致屋内温度降低,浪费热量,使其大量损失。同时外墙体保温,内墙保温,墙体夹层保温都是为了降低室内热量散失速度。这些做法都是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中的一环。
(2)建筑散热技术
在寒冷地区,保温做法是为了降低热量的散失速度,保证室内温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热量过快散失导致能量消耗过快。而在南方,云南昆明,广西等地区,散热理论同样属于热量将换的范畴,因云南广西等地区夏天气候潮湿,温度较高,空气中水分较大,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追求加快空气流通与散热的过程。利用空心砖砌筑中空墙体,立面造型形成气压差值造成气流循环等做法,是气流加快流通,将建筑室内的温度和水汽随着气流带出建筑。
3.5建筑材料二次回收
新建建筑或拆除建筑后生产遗留的建筑垃圾,不但会浪费资源,还会对生活生产的环境及自然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不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产业和工作岗位。建筑材料的二次回收理念由欧洲传入至今,建筑材料二次回收制作骨料的做法逐渐成熟。将废弃建筑混凝土和混有砂浆的砌块碾碎代替水泥,或是生产建筑用砌块、空心板、多孔砖等都是材料回收二次利用的方法。
4.结语
对于我国建设量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理念在公共建筑的造型、立面、送风采光等系统,以及建筑材料可循环利用的实际应用,加快绿色建筑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和实施,都是对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浅析绿色建筑理念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任沁
[2]融合绿建思维的公共建筑设计分析——何智
[3]浅谈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运用——张文裕
[4]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养老建筑立体绿化设计——慧荣
论文作者:詹晓洁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墙体论文; 采光论文; 公共建筑论文; 立面论文; 环境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