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关键词:中学政治;核心素养;爱国主义教育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通知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如何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1]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中提出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例,谈谈在中学核心素养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进行。
一、爱国主义之审题,时代背景下的课题选择
《2017年新课标》正式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法制意识”作为“核心素养”写入课标,并在高中教材修订中进一步落实。[2]“传统文化的继承”选自人教版高中政治必须三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介绍了文化发展的三个过程: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纲要》中提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本堂课的灵感所在,本课它向前承接了在文化传播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当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做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是陈列在历史遗址中,他的价值在于传承和发扬,恰如其分的展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爱国主义。
二、爱国主义之破题,基于学情的环环相扣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我们如何通过中学政治课本中的内容来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呢,首先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那么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三课文化生活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但仰望星空还需要脚踏实地,所以我们也要看到学生生活中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及其态度仍存在困惑和模糊,不论是报纸杂志还是自媒体的传播,加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一些孩子与父母沟通不多,存在代沟和隔阂。因此,本课以中华孝道为主线,通过对中华孝道的表现、特点的领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体会父母的艰辛,改善与父母的关系,达到公共参与的培养。孝道文化的培养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又是相辅相成的,最终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情境教学法与学生合作探究法巧妙结合,从而提升学生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达成三维目标。
三、爱国主义之解题,情境教学育核心素养
《2017年新课标》中提到的情境教学说的是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重视应用也就是生成,本课传统文化的继承就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模式,创造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情景一:围绕主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入新课并讲授传统文化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习“孝”的古文字,解释其本义为:“儿孙背负,搀扶老人,顺从,奉养父母长辈”,从而得出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情景二为寻中华孝道之身影也就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分别设置情景探究,其一通过感受节日重阳节、清明节、春节的共同主题,得出答案孝敬长辈或铭记先人,学习传统习俗它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其二观赏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例如祠堂古建筑,建立感性认识,孝文化的建筑载体他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三以赏析文艺作品谈谈对自己的启示,感受孝文化的文艺载体,理解传统文艺的继承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情景一和情景二的学习,提问学生从上述“孝”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载体中,找出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进入到情境三,也就是中华孝道之古事今议,多媒体展示“埋儿奉母”的故事:郭巨,晋代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亲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逐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让学生发散思维,分组讨论(古人组、今人组、机动组)谈谈你对“埋儿奉母”的认识。如此分组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孝道精神,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作用(精华)要继承、古为今用,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孝敬方式消(糟粕)要移风易俗、改造或剔除。所以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
这也是情景四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们要剔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教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孝心接龙”游戏,规则为以教师过道为界,全班分成两组,第一组同学站起来,说出你尽孝的方式,另一组马上接着,不得重复,在5秒内接不下的小组,将会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小组为获胜组,所说尽孝方式应该符合中学生实际,具有可行性。培养学生孝道的践行。
对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这是政治认同的体现,本课采用的文艺作品、建筑图片均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议题式的设置辩证取舍,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爱国主义之评题,宏观下的微观教学
“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宏观下的一个方面,本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通过充分挖掘了生活中的传统孝文化,将其贯穿于全课的四个情境,不论是辨析还是游戏环节都能激发学生兴趣,注重生成过程。一堂课看似简单一个含义——传统文化,两个作用——顺应变迁起积极作用,一成不变起阻碍作用,——三个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四个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五要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如何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化解难点,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取得预期的效果,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立足时代、吃透教材、拿准方向、贴近学生,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2019-11-12)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trs=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9..
论文作者:向牮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6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孝道论文; 文化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