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论文,课程论文,科学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06)09-0047-03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因此,科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科学课程资源,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注重科学教科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教科书是最基本的科学课程资源。它是由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优秀科学教师共同编写的,是科学教师教学的基本凭借,也是学生自学的主要对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科学教学依靠的是科学教科书。但是,我们绝不能把科学教科书当成是“圣经”和唯一的科学课程资源。白璧微瑕,再好的科学教科书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科学教师要根据《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社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发展形势等,对科学教科书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和重组,包括对原有内容的增删、补充、引申、拓展等,也包括对教学进度的调整、课后练习的优化和创造性地制作教学用具、课件等,使科学教科书内容问题化、结构化、综合化、情景化、生活化,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如在上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册《太阳和月球》时,我在讲授月球内容时适时地通过视频和多媒体技术手段补充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当“神六”飞船成功升空的画面再次出现在银幕时,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起立热烈鼓掌,课堂氛围异常热烈。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等。
二、加强科学实验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实验室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课程资源,科学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探究”。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这些的实现离不开完备的科学实验室作支撑。没有科学实验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再美好的科学课程目标也很难变为实际的科学教学成果。
科学实验室包括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地学实验室、气象观测站、天文台以及相应的配套实验仪器和其他设备等。科学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药品、器材,充分挖掘其实验功能,做到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学校、社会的资金支持,增添、增加实验器材,将信息技术等引入科学实验室,让学生能在科学实验室中接触到现代科技。同时,也要积极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让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成为重要的科学实验室资源。如我在科学教学中常常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废电池的外片代替锌粒,用食醋代替醋酸,用废弃的饮料瓶和小药瓶作反应容器,用脸盆作水槽等。这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生活用品皆药品”、“坛坛罐罐皆仪器”。此外,科学教师还要及时改变科学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开放实验室,把课堂搬入实验室,将课堂创设成“一个购物的超市”,学生需要什么就能取到什么,让学生随时随地设计实验、选择仪器、自主探究,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本身是一种最具活力的课程资源,也是一种最容易被忽略的课程资源。科学教师对“活”的课程资源不重视或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
1.教师是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
首先,科学教师既是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同时也是一种科学课程资源。科学教师的知识储备、技能技巧、价值观念、理论素养以及人格魅力等都可以成为科学课程资源,可以广泛开发和利用。如在上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二册《眼和视觉》时,我根据自己摄像的专长,在讲授完照相机原理后,补充了摄像技巧,学生们在利用照相机拍摄实践的过程中,既理解了原理,又学到了一门技术。
其次,同学科和不同学科的教师也是一种科学课程资源。科学课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整合”,这就要求同学科和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分享思想,共享资源。因为每个教师的知识素养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技能不同,这些都是很好的科学课程资源,若开发、利用得好将大大促进科学教学的质量。如在上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册《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时,要讲授“科学记数法”,然而由于教材之间的知识不匹配,《数学》中这一知识点还未学习,讲得过深影响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不讲或附带讲一讲,则学生难以理解与接受。于是我请了数学老师,专门上了一堂特殊的科学课——《有理数的乘方》,让学生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数学知识后,我再上长度的测量,教学质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
每一个学生都有特定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阅历经验和各异的兴趣爱好。而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科学课程的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是科学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兴趣是科学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科学教师应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善于捕捉学生中有效的信息,加以开发与利用,这样既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效果。如在上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册《月相》时,我在讲授完月相变化规律的知识后,邀请了班里喜爱诗词的某同学上讲台给大家介绍涉及月相知识的诗词句。该生喜出望外一口气说出了许多:“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蛾眉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下弦月)等等。而台下的学生在享受优美的诗词句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月相的相关知识。
3.科学家、科技员、实验员、学生家长、普通劳动者等都是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
他们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有的还是某方面的权威和某领域的专家。他们可以成为学生的老师,也可以成为我们老师的老师,关键看科学教师能否根据实际需要来加以组合利用,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如在上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二册《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时,我邀请了当地的一果农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实验课——《嫁接》,果农通过现场做砧木、接穗,示范如何使砧木、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及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嫁接实践等,使学生都学会了嫁接。
四、加快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科学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网络资源成为了科学课程的新兴课程资源。它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传播快、智能化、虚拟化、开放性、交互性和多媒体等特点,对于延伸感官、丰富表象、突破时空等有着重要作用,是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和比拟的。为此,科学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素养”、“媒体素养”从网上“海量”的信息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使之成为适合本校的科学课程资源。如网上有丰富的科学教学课件,总的来说这些课件音像兼备、形象生动、声情并茂、动静结合,能起到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作用,但这些课件并不完全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科学教师要对这些课件进行慎重选择和再度开发,对其内容、结构及形式等进行重组和整合,以更适应当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一方面,科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科学教学网站、科普网站、科学资料数据库、图书馆、科技馆等,利用不断优化的网络环境与其他媒介开展更大范围的科学讨论、资源共享与交流、科学探究协作等活动,拓宽科学视野,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与此同时,也使科学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发展。
五、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科学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一堂课无论课前设计的多么完善,准备的多么充分,在实施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意外”。学生的提问、插嘴、质疑,问题回答的错误,实验的失败,甚至如“一只鸟儿突然闯进教室”等都可能打扰你原先的教学预设。面对这些“意外”,科学教师应心平气和,并紧紧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契机,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因素,灵活巧妙地加以利用,使其成为新的科学课程资源。如在上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二册《植物的一生》时,我在讲“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时,一个学生突然问:种子如果没有种皮能不能萌发?根据科学教学参考书的要求,只需让学生探究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即可,所以备课时我也没有设计这个问题。怎么办?是搪塞过去,还是置之不理?可这毕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好机会,想到这里,我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坦然地告诉大家我暂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用实验证明吧。在这个实验过程,学生考虑得非常细致,不仅把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种子具有活的完整的胚,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探究出来,而且还扩展到“土壤、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同时也解决了“没有种皮,种子很难萌发”这一科学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科学教师只有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资源的巧妙把握,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使得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灵性真正释放、潜能真正开发。
总之,初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其次,要以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进行开发与利用,让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能提高学生探究热情和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的内容进入科学课程,以实现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