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之尝试教学法的应用论文_赵文海

高中数学之尝试教学法的应用论文_赵文海

(云南省保山市第九中学)

摘要:尝试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过程中得到体现。课前的教学准备阶段,可以透过疑问的设置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积极进行知识预习工作。课中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解答具体问题,既训练学生的解题素养,也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考察锻炼。知识教学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组讨论分析,既实现了知识教学发散延伸的效果,也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

关键词:高中数学;尝试教学法

1.课前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进入高中阶段后,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时要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在学习新课内容时,教师不妨鼓励大家首先进行有效地自主探究,让学生提前自己预习相应的内容,形成一个好的铺垫效果。为了让学生的预习工作针对性更强,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探究,并且在尝试将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吸收知识。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尝试各种思考探究过程,在不断尝试中领会知识内容的核心,为学生后续系统深入的学习这些知识内容提供基础。例如,在讲高中代数“半角的正弦和余弦”时,教师就可以将尝试教学法融入其中。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思考:“正弦和余弦有什么关系?正弦和余弦之间怎么转换?”并给出一个例题:已知sinα=5,求cos2α的值。让学生去思考怎样利用万能公式才能求解。这样的教学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尝试对于新的问题的解答,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理解与适应新知内容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当我们再来给学生细致分析这些内容时,学生已经形成了理解的背景,在新课内容的学习和接受上很多难关和障碍都可以消除。在课前透过设置疑问,然后让学生尝试自主解答,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也给后续的课程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整体铺垫,是推动课堂知识教学实效提升的一种有效教学组织方法。

2.课中解疑,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在课堂中,当学生对于核心知识有了基本理解吸收后,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也是尝试教学法的一种直观体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必须是建立在不断地应用实践基础上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做题,对于各种典型问题都有接触和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与素养,以及对于具体问题分析判断的技能才会有提升。而教师在进行完特定知识的分析讲解后,如何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透过设置训练题让学生完成来考查。学生在尝试解题中往往会暴露出各种问题,体现出知识吸收上的不足,教师再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强化,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学习完数列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尝试题:①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d=2,求该数列前9项的和?②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正数,且a3•a7=-12,a4+a6=-4,求前20项和?③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a8=8,求该数列前9项和?组织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出发,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解答,并组织学生将自己解答的方法进行说明或者是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让学生首先自主解答这些问题,可以及时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透过引导大家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则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促进问题的化解,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得到强化,充分体现出尝试教学法的积极功效。

3.课后强化,体现知识发散延伸

知识教学完结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课后讨论环节,以灵活地进行知识的发散延伸,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课本内的容量有限,对于特定知识内容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只是就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了相应阐述。教师要及时进行相应内容的补充,可以结合课本中没有涉及的部分,进行合适的发散与延伸,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与吸收这些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知识应用类的情景,比如,可以结合具体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体现,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背景或者问题场景,引导学生来具体进行问题解答。这样的尝试过程既是一种非常好的知识教学强化,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4.自学课本

在自主尝试解答相关试题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教材的学习之中。首先,引导学生明确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思考:高斯的算法妙处在哪里?是否适合所有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计算。并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比较Sn=n(a1+an)/2与公式Sn=na1+n(n-1)d/2,思考两个公式是从什么角度推导出来的,并思考两者的应用范围,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分析,如教材中的例2,即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解题过程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过程,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5.尝试练习

在结束了自学课本之后,老师首先组织学生对“出示尝试题”这一环节的试题进行重新思考,并重新用公式进行再一次的计算,一来能够熟练公式的应用,二来能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能力。接着,我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习题A组和B组的练习题进行尝试练习。如为了参加动机运动会的5000m长跑比赛,某同学给自己制定了7天的训练计划:第1天跑5000m,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跑500m,这个同学7天一共将跑多长的距离。一个多边形的周长等于158cm,所有各边的长成等差数列,最大边的长等于44cm,公差等于3cm,求多边形的边数。……这两道试题都是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之所以,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内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尝试练习,一是因为教材中的这部分练习都属于最基本的知识点,有助于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二是可以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丽.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2(18).

论文作者:赵文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之尝试教学法的应用论文_赵文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