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治国家_以德治国论文

论德治国家_以德治国论文

论以德治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纪之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基础,是凝聚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强大力量,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以德治国,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论的新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创见,不仅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在新世纪振奋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德治国在我国现代化目标中的价值

道德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道德标准不同,但世界各国对道德的重视是共同的,就连美国总统也重视美国社会的道德问题。小布什在就职演说中强调,“通过发扬谦恭、勇气、同情心和个性的精神来实现我们国家的理想。美国在它最鼎盛时也没忘记遵循谦逊有礼的原则。一个文明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品质优良,尊重他人,为人公平和宽宏大量。”美国强调的道德内容及出发点与我国是根本不同的。我们强调的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强调以德治国,是从我国改革建设实际出发而提出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积累了优秀的道德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最大限度地继承发扬了优秀的道德传统,形成了与社会主义要求相适应的道德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纳入现代化目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也极大地推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在现代化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我们一再强调并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重教育、科学、文化方面的硬件建设,轻思想道德建设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严重存在。大量问题的出现深刻地警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决不能忽视、放弃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正如邓小平早就指出的那样:“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治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执行这个方针,掌握这个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又善于“弹钢琴”,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把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但是,我们要看到,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思想道德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思想道德建设比经济建设要复杂得多,它具有弹性大、易反复、不进则退的特点,不能满足已有的成绩。在新世纪之初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不能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不可能带领人民渡过难关,应对风险,实现顺利发展,为本世纪前50年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牢靠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应当切实抓好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做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能同时交出优异的答卷。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把以德治国提到重要日程。

提出以德治国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是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思想、总结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与法治,必须双管齐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基础的工作是着力于建立两道防线:一是党纪国法防线,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一是思想道德防线,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给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冲击,导致干部腐败。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法治和管理,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在这方面明显加大了力度。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法治和管理是依靠人来执行的,就法治谈法治,就管理谈管理,是不行的。如果思想道德建设上不去,再好的法律、再强的管理也作用不大。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素质,更好地促进反腐败斗争的开展。

二、以德治国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深化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分析、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同时,对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和深刻的论述,从多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挥,进一步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包括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具体途径的认识。十五大又对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作了部署。在2000年视察广东的谈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是摆在我们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去年,中央又专门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全党加大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基本要求都更加明确。以德治国的提出,确立了思想道德建设的总纲,进一步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路,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日趋成熟。这些思想包括:

1.论述了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一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追求的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一个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样,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牢牢把握住的一个关键问题。”他指出:“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业,不但经济建设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只求某一方面的单项“突进”,而忽视其他方面,其发展只能是畸形的、不健全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长期落后、经济长期停滞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文化贫乏,愚昧落后,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思想腐朽、道德沦丧、生活堕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既然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就要求我们坚持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全面建设。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达到经济发达,而且要达到民主完备、科技昌明、思想先进、文化繁荣和道德进步,坚待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二是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高度,阐述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些年来,经济发展很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形势很喜人,“相对而言,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对危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行为和丑恶现象,必须大力加以整治。”1995年9月,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情况不好,一些腐败、丑恶现象又重新滋长蔓延。”江泽民同志还回顾了我们党几十年的历史,指出革命的理想和精神,对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我们党的成功,靠的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下形成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靠的是用革命的理想和精神教育和武装人民。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也不断改造主观精神世界的过程。因此,要发挥党在精神政治上的优势,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三是立足未来,从经受历史性考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强调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强调思想道德建设对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作用,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国内看,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关系变动的新形势下,如何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有效地防止非道德现象的侵蚀,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激荡和影响,如何既积极吸取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又有效地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和腐朽道德的侵蚀,这是对我们的考验。为此,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帮助人们满怀信心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2、强调道德建设要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符合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符合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客观实际这两个基本要求,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在自觉按市场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办事的同时,大力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的,是为了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与我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相通和一致的。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发扬为人民服务精神。同样,在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宣传为人民服务时,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超越我国社会要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二是在发挥物质利益基础作用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照义利兼顾、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个人和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三是在承认个人对自己正当利益追求的同时,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居于服从地位。

3、要处理好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关系。我们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引导人们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要求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般群众则要用共同理想来要求他们。现阶段,人们思想水平有着不同层次。要坚持区分层次、分类指导的原则,鼓励先进、照顾多数,团结广大群众共同前进。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

4、提出党员领导干部做思想道德建设的表率。实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任务,要落实、要富有成效,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作表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干部队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也同样要求有大批思想道德素质高的干部作表率,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更要身体力行。共产党人不仅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更高层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实践者。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越是高级领导干部越是如此。因此,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作道德建设的表率,指出我们党的大多数干部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是起着表率带头作用的,并产生和涌现了一批批焦裕禄、孔繁森式的优秀干部。毋庸讳言,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变质分子,人民群众对此是十分痛恶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遵循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

5、提出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在领导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时,应把青少年作为重点。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国家的未来,寄托在广大青少年身上。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直接影响我们国家未来的民族素质状况。赢得青少年,才能赢得未来。当前我们面临着社会的大变革,国际国内各种思潮交汇激荡,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冲击和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他们就容易被不健康的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侵蚀或俘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党中央强调,要抓好思想理论教育,重点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内容的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教育;要利用各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6、正确对待传统思想道德和外来思想道德。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大力加以继承和发扬,既不能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否认一切优良传统,也不能厚古薄今,把过去的传统原封不动地照搬到现实生活中来。正确的态度是要批判地继承、扬弃传统思想道德,并把继承传统美德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对外来的思想道德成果,我们也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的优秀成果,我们都应加以吸收。即使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形式,只要是有益于经济发展,或符合社会的需要,也应加以借鉴。但是,对那些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我们要坚决加以抵制。对资产阶级的思想道德体系,我们应加以批判,而不允许它侵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阵地。

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内容深刻,针对性强,是指导我们当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直接的武器,对实践最具现实指导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自觉运用、自觉实践,同时在运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思想,使之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

法治德治缺一不可。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进行了不懈探索。有学者概括东西方的治国方式,认为大体上有四种:一是人治,专制社会大都采用这种形式。二是德治,强调用道德治理社会。如果说人治是以大恶治小恶,那么德治则是以善制恶。三是神治,借助神的威力治理国家,这种统治方法盛行于宗教社会、土著社会。四是法治,就是以恶治恶,或以利益换取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既要依法治国,也要以德治国,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着眼现实,对人类治国思想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民主政治显著提高,法治呼声也随之日高,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方略。同时,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也应看到,各种问题仍然严重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法治和教育的配合不够有力。为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德治和法治的统一,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事实表明,现实中大量问题的出现,往往是从人们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因此,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对于防止和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侵蚀是极为重要的。邓小平反复指出,要加强对全体党员和干部进行崇高理想的教育、党纪国法的教育、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的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教育,坚决抵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他说,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同时,必须重视法律制度。他说,克服特权现象,反对腐败,“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认为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提出:“在党政机关、军队、企业、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顺利健康发展。在邓小平的思想中,德治和法治是统一的。

法律所包含的公正、平等之精神来源于道德规范。法律是以多数人利益,以普遍道德标准有时甚至是以道德标准的底线来制定规则的。法律强制不可能禁止一切为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很多领域不适合法律来调整,也不可能调整。要看到,法治功能的发挥,最终都要表现为人的遵从和服从。强制性是法制的主要特点,但若不以人的意志和服从为前提,它的强制程度就可能软弱无力。任何党纪国法,若得不到执行人的普遍理解,就不会成为人的自觉行为。因此,解决任何问题,应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法律有确定性、可预测性、有保证性,但道德的作用并不因法律作用的加强而减弱,没有道德舆论的配合,不形成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的社会氛围,法治就搞不好。这就要求我们把道德教育和严格管理,即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使它们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我们要一方面以法治保证社会有序,排除违法犯罪行为对道德的侵害,保障德治的正常实施;另一方面做好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德治对人们的鼓励引导作用。总之,不能因为强调法治的作用而否定德治,也不能因为强调德治的作用而否定法治,要把它们真正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四、关于以德治国的实现途径

怎样做到以德治国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切实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在中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现在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牢固,同时,还要抓好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是不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为衡量一个党委、一个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工作政绩的重要标志。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必须“一切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文明,它要求整个思想道德领域的工作从内容到方法,从体制到观念,都要转到尽力满足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上来,转到适应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全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来。只有扎扎实实地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才能逐步实现其目标。

2、要建立一个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富有中国特色的比较完备的思想道德体系。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的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新的思想道德体系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深入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不小距离。要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形成更加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这一思想道德体系中,为人民服务应当居于重要地位。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长期提倡的一种高尚道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各种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体现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人民为国家的富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这就从经济和政治上为在全体人民中更加普遍地提倡和推广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使为人民服务在新的道德体系中居于突出地位,把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

3、坚持经常性的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人民是以德治国的主体与受体。要实现以德治国,必然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现代文明人。在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只有公民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使以德治国得以实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提高了素质,公民才会主动地接受教化,实现自律。要在全社会树立浓厚的德治意识,努力使广大干部群众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德治国应当坚持经常性的教育,良好的道德观的确立,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运动、活动就能解决,因为人的思想和社会环境都是在变化的,要持之以恒。

4、加强对古代德治思想的借鉴。中国是一个社会历史较长的国家,长期“德治”的历史文化积累是以德治国的有利条件。封建时期的所谓“法治”、“德治”,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法治德治并举不同。封建社会的所谓德治,不过是强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纲常礼教,达到奴役奴化人民之目的。而我们倡导的德治,使人民保持一种崇高的精神。但是,中国丰富的道德遗产非常宝贵,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吸取。

5、高度重视道德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干部和人民,为以德治国的实践提供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更好地服务于以德治国的具体实践。

结束语

提出以德治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20世纪的相当长时期,我们曾强调依靠群众运动治党治国。这种做法,沿袭了战争年代的做法。但是,正如古人所言,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在21世纪,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治国途径,是在总结了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实现中国在21世纪的大发展,更需马下治天下,坚决摒弃那种“文化大革命”式的动荡、内耗和所谓群众运动。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避免过去历史教训的有效途径。

以德治国,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但是,只要我们不懈努力,这一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在实践中推进以德治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道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以德治国的水平,促进这一目标的尽早实现。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论德治国家_以德治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