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 目的:剖析依那西普+柳氮磺吡啶疗法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强直性脊柱炎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都予以柳氮磺吡啶治疗,试验组同时加用依那西普。观察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总有效率、血沉与CRP的改善程度。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对照组为18.5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4.0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的血沉为(20.38±7.01)mm/h、CRP为(4.49±1.25)mg/L,对照组分别为(27.91±11.64)mm/h、(5.31±0.82)mg/L。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疗效;依那西普;强直性脊柱炎;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178-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强直性脊柱炎者108例。将108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各54例。试验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15~49岁,平均(25.4±6.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14~47岁,平均(25.2±6.1)岁。两组病情、文化程度与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1]
(1)心血管功能异常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3)脊柱完全强直者。(4)肝、肾功能异常者。(5)有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史者。(6)未取得知情同意者。
1.3 方法
试验组 采取依那西普+柳氮磺吡啶疗法[2],详细如下:
(1)依那西普。
取依那西普注射液,25mg,经上臂皮下进行注射治疗。每周2次。本组所用的依那西普产自“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20100019”。
(2)柳氮磺吡啶。
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初始用药剂量为2~3g/d,3~4次/日,经口服用。若无不适,逐渐增加用药剂量至4~6g/d。其中,柳氮磺吡啶药物的提供商为“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31020840”。
对照组 单用柳氮磺吡啶:本组柳氮磺吡啶的用药方式与剂量与试验组一致。两组均维持治疗3个月。
1.4 临床观察指标
(1)用药后,观察两组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并作相应的数据记录。(2)观察两组用药后血沉与CRP的变化,并行对比分析。
1.5 疗效判定标准[3]
本研究,疗效等级有3级,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各等级判定标准详细如下:(1)显效,症状彻底消失;ESR与BASFI等指标的改善率均超过30%。(2)有效,症状部分消失;ESR与BASFI等指标的改善率超过10%。(3)无效,症状无变化;ESR与BASFI等指标的改善率低于10%。总有效率计算法: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的不良反应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者共4例,所占百分比为7.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者共10例,所占百分比为18.52%。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7.41% vs.18.5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表 [n,(%)]
3.讨论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炎性类疾病,临床表现多为关节肿痛亦或者是腰颈背疼痛,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有资料显示[4],强直性脊柱炎在现阶段中仍未明确致病因,但有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和遗传因子与免疫失调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因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可损伤人类的身理与心理健康,并降低其生活质量。所以,患者在发病后需及早入院接受诊治,以抑制疾病发展,否则将极有可能会诱发关节强直亦或者是脊柱畸形。
现阶段,柳氮磺吡啶(磺胺类抗菌药)在临床上有诸多的应用,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性肠病;强直性脊柱炎。有研究表明,强直性脊柱炎者口服柳氮磺吡啶,疗效不理想。而依那西普则属于是TNF-α受体融合蛋白,可抑制TNF-α受体产生的作用,并由此达到改善患者炎性症状的目的。研究发现,将该药物和柳氮磺吡啶进行合理的联用,不仅能增强疗效,还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4.0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对照组为18.5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用药后的CRP与血沉水平,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常规柳氮磺吡啶治疗时加用依那西普,可取得较好的成效,且其用药的安全性也较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慕芝,孙学斌,段红妍等.依那西普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7):82-85.
[2]刘克.依那西普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217-218.
[3]闫丽.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及后续治疗方案分析[D].山东大学,2012.
[4]闫丽,王春华.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续治疗方案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17-118.
论文作者:杨毛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吡啶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