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馈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论文_徐静,向悠琼(通讯作者)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 重庆 401120)

【摘要】目的:探析反馈式健康教育护理的应用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入住产科的112例母婴同室健康产妇,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接受基于反馈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产后自我保健能力等。结果: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产妇的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产后自我保健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反馈式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重在结合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健康教育内容,查漏补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产后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反馈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母婴同室;产后康复;产后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266-02

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产妇在分娩后经历生理和社会角色的巨大变化,新生儿照护、自我保健知识的不足,加上家属关注重点的偏倚等,都会使产妇的心理变得极为脆弱,不利于产后康复[1],因此强化产妇的产后健康教育护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产科针对母婴同室的产妇实施基于反馈式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母婴同室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2例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足月分娩,无妊娠期合并症,无精神疾病家族史。依据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分组:对照组产妇56例,年龄23~31岁,平均(27.9±2.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8例,高中或中专23例,初中15例。观察组产妇56例,年龄22~33岁,平均(28.2±2.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5例,高中或中专25例,初中16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即在分娩结束安返病房后由责任护士给产妇开展产后自我保健、新生儿哺乳、沐浴、抚触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宣教,以床边口头宣教和发放健康手册为主。观察组产妇接受反馈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1)制定反馈评估表。分成四个等级:独立完成;完成良好但需他人协助;需与他人合作完成;无法独立完成或是完全不了解相关知识。(2)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与对照组一致,主要包括产妇产后的自我保健、新生儿哺乳知识、新生儿沐浴抚触等知识,健康宣教方式与对照组一致,责任护士在产妇床旁以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手册为主,除每日专门空余15~20min的口头健康宣教,同时在每日的护理操作中适时穿插健康宣教内容。(3)反馈。每日进行一次小反馈,于睡前评估,根据当日健康宣教项目进行反馈,指导产妇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勾填反馈评估表;每3日一次大反馈,对过去三天宣教内容进行反馈;评估产妇对健康教育的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力求提高产妇的健康认知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设计问卷评测产妇照护新生儿的能力,满分100分)、产后自我保健能力评分(设计问卷评测产妇的产后自我保健能力,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检验数据,计量/计数数据的组间比较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1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产后自我保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见表1。

3.讨论

母婴同室病房已成为许多医院产科设置的常见病房,加强了母婴交流,使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这一新角色,提高新生儿照护能力。尤其是对于初产妇,母婴同室加强产妇对新生儿母乳、沐浴、抚触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宣教,能提高产妇的新生儿照护能力;而且也通过加强母婴交流促使产妇产后情绪的稳定,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2-3]。为促进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康复,健康教育是常见的护理措施,基于反馈式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则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重视产妇的反馈情况以及再教育,设计反馈评估表,每日一小反馈,三日一大反馈,利于责任护士了解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健康教育内容、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体现出健康教育护理的个体化、针对性特点,循序渐进的提高产妇对产后自我保健、新生儿照护等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如:在新生儿哺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方面:护士的健康宣教结束后产妇反馈掌握情况,护士有针对性的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并观察产妇的情绪状态,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产妇多抚摸新生儿,加强母婴交流,使产妇掌握哺乳技能。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产后自我保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证实了基于反馈式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综上所述,对母婴同室产妇应用基于反馈式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产妇对新生儿照护、自我产后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主动配合产后治疗护理操作,促进产后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春涛,张灵.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应用反馈式健康宣教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41-141,143.

[2]姜志清.反馈式健康宣教应用于母婴同室初产妇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6):70-71.

[3]曾兰玉,严银花,陈裕梅,等.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影响效果综合探究[J].吉林医学,2014,35(27):6175-6176.

[4]魏琴,王芳.反馈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宣教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9):2913-2915.

论文作者:徐静,向悠琼(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基于反馈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论文_徐静,向悠琼(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