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上论文,试论论文,落后论文,先进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标准的提出背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是要借助一定的阶级力量来实现的。这一阶级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时,必须深切理解社会劳动对人的解放的重要意义,具有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精神。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认为,在落后生产力之上试图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资产阶级是和现代大工业一起诞生的,资产阶级在其诞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也确实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大得多的生产力,但资本的本性使之不能接受社会劳动所要求的那种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身的那种品质。只有无产阶级,与先进的机器大生产相联系,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同时具有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并且能以与大生产相联系中培养起来的组织性、纪律性,排除一切阻碍势力的反抗,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马克思不仅将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实现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联系起来,而且还和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作用联系起来。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只有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使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使工人运动由自发到自觉。
马克思那里,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构想是基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构思的,社会阶级关系的简单化,社会分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基本阶级,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其真正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这时,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其阶级性是相统一的。然而,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发达国家的兴起,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比较薄弱,这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来弥补党的阶级基础的薄弱,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如江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讲话中指出的:“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
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以弥补党的阶级基础薄弱的同时,如何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同其群众基础扩大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在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来弥补党的阶级基础薄弱的同时,以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来保证党的先进性。这一理论在与“左倾”思想斗争中最终在党的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下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一切在民族革命与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战士,都应该吸收入党,担负起党在各方面的工作”。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阶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在群众基础扩大情况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除了思想上入党的主观标准外,又提出了以财产取得、支配、使用看其在政治上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客观标准:“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的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二、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标准的理论基础
在《资本论》第一卷里,马克思发展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劳动的思想,用“自由人联合体”设想表达了社会劳动和与劳动价值理论相适应的按劳分配的思想,马克思作了这样的设想:“让我们换一个方面,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序而改变。仅仅为了同商品生产进行对比,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们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所占份额的尺度。”(《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5-96页)
马克思通过“自由人联合体”表达的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马克思所讲的社会劳动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劳动首先表现为个人劳动,然后才通过交换转化为社会劳动,而“自由人联合体”中所讲的社会劳动是不经由个人劳动而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的。第二,劳动价值论及其由之决定的按劳分配理论在“自由人联合体”发展中是有待被扬弃的。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认为劳动特别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基于劳动价值论主张按劳分配,以对按劳分配的强调反对按资分配等。
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都具有了不同于“自由人联合体”中的特征,人的劳动并不是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在市场条件下人的劳动首先表现为个人劳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劳动价值论及其与之相应的分配理论将与之相伴而持久发生作用。当然,理论是随着实际变化而发展的,在市场经济下,劳动价值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首先,在强调劳动创造价值前提下,并不否认自然产品、物化劳动等生产要素在纳入生产过程后替代劳动的作用。市场条件下,具有稀缺性的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占有、使用,由于其在生产中替代劳动的作用,所有权者可以要求对其收益享有支配权。因此,市场条件下,强调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不否认生产要素具有的替代劳动的作用,强调按劳分配的同时并不否认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样,在以按劳分配激励人们以活劳动创造推动社会进步之外,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激励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使用者,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高效使用。其次,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日益丰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特别强调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物质资料生产劳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产性劳动之外,非物质生产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渐显示出来,其作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把创造非经济利益价值的劳动和创造经济利益价值的劳动一样看作是价值的源泉这是当代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再次,当代劳动价值论内涵的丰富尤其体现在,在将科学劳动、管理劳动和直接的物质生产劳动比较研究中,越来越凸显它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在马克思那里,已对科学劳动、管理劳动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与直接劳动作过比较研究,马克思认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全集》第46卷第217页)“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的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资本论》第一卷第367页)但对科学劳动、管理劳动的这种评价在众多的对直接物质生产劳动的强调中被忽略了,随着市场经济展开后对科学劳动、管理劳动在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形成“集体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当代劳动价值论在对人类劳动纵深维度的研究中,特别强调创造性人类劳动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并逐步以对创造性劳动的有效激励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劳动又是社会劳动,这不仅要求作为社会分工角色的市场主体生产的产品要符合社会需求,而且要求市场中每个人的劳动作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其所得可因服从社会平衡要求的调节而发生移转。如前所述,人的劳动的个人性决定:每个人要求按照他们在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各得其所;同时,商品生产者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到交换中,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市场经济中人的劳动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行为除了受市场价值原则支配外,还要受更高层次价值原则的支配。马克思在“自由人联合体”设想中,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按劳分配将为按需分配所取代。市场条件下主张各得其所、等价交换,可以说,这种价值体现了人的报酬和他所提供的劳动及市场主体间利益交换的对等性。而按需分配的高层次价值则提倡一种超越了各得其所、平等交换的不对称,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各尽所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然后社会按照他们的需求分配他们需要的消费品,按需分配中的不对称表现为人们按需求获得的消费品和他们在社会劳动中作出的贡献不对应。现实分配中,不对称往往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贡献大于获取,而另一种是获取大于贡献。可以说,在保持这两种情形不对称之间的平衡上,各得其所、平等交换的价值总会遇到某种紧张,而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涌流下供给对需求制约的解除,以及人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下超越各得其所、平等交换价值对贡献大于获取价值提倡,必将消除这种紧张,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基于人的劳动的社会性对按需分配的倡扬,告诉我们在各得其所、平等交换的价值之外有着更高的价值追求,我们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应遗忘这种价值追求。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不同于“自由人联合体”中直接社会劳动的特点,使市场条件下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有着与按需分配价值实现方式不同的特征。这时,人的劳动成果并不直接表现为社会产品并进行分配,而是首先按市场逻辑进行分配,以此为基点给予人的精神提升以广阔的空间,鼓励超越各得其所、平等交换的价值,这种价值在人我关系上主张我对他人的帮助应大于他人给我的关爱,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应大于个人从社会索取的。
江泽民同志从主观和客观标准相结合中提出的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的两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客观标准主张对他人更多的关爱,主张个人对社会更多的贡献,这是对社会先进分子的要求,超出了对公民的要求,不强求公民按照这种要求行事,客观标准要以主观标准为前提:主观标准主张社会的先进分子自愿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但仅看动机这些主观方面是不够的,必须在以客观尺度对主观动机的确证中,从主观和客观统一中找到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三、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标准的基本内涵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讲话中,面向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的构成新的变化,根据劳动价值论和社会劳动理论,江泽民总书记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精神,除了提出思想上入党的主观标准外,又提出了以财产取得、支配、使用看其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客观标准。讲话中继续强调了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性,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此联系,一个社会积极分子必须思想上入党,才能组织上入党。值得注意的是,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除了提出思想上入党的主观标准外,又在深入研究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以财产取得、支配、使用看其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客观标准。
这一标准,首先强调了思想上入党的主观方面,判断人的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首先要应该看他的“思想政治状况”,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自愿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这一标准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财产取得、支配、使用看其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客观标准,这又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首先,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以劳动作为获取财富的方式,特别是以创造性劳动推动历史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人们既可以劳动来作为财富的获取方式,也可以生产中投入生产要素来获得报酬,但社会的先进分子不应当是仅以生产中投入生产要素来获得报酬的“食利者”,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江总书记在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客观标准中,认为判断人们是否先进要“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根据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当代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确证自己的价值,在以创造性劳动创造自己富裕幸福生活的同时,推动社会历史进步。
其次,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对社会有所贡献。各得其所、等价交换是基于劳动个人性产生的价值合理性,关爱他人、贡献社会则是由人的劳动社会性引申出来的超越了市场原则的社会主义价值。由劳动个人性产生的价值合理性是市场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是市场经济良好人际关系确立的基点,社会先进分子首先应遵循市场“底线”价值去取得自己的财产,但又不能停留于此,应当基于人的劳动的社会性对社会、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否要“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正体现了基于人的劳动的社会性对社会先进分子的要求。劳动价值论和社会劳动理论对社会先进分子从而也是对共产党人要求的两个方面是渐次提升的两个层次,一个社会的先进分子首先要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在社会上立足,实现比较大的人生价值,然后才谈得上对他人有所付出、对社会有所贡献;而同时,一个接受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不应仅仅以自己的劳动创造使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且要基于对人的劳动社会性的正确理解,对社会有较大的贡献,带动、帮助更多的人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也才能说他具备了一个先进分子所应具有的品格。
江泽民同志从主观和客观标准相结合中提出的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的两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客观标准主张对他人更多的关爱,主张个人对社会更多的贡献,这超出了对公民的要求,是对社会先进分子的要求,这种要求以主观自觉为前提,不强求公民按照这种要求行事,客观标准要以主观标准为前提;主观标准主张社会的先进分子自愿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但仅看动机这些主观方面是不够的、必须以客观尺度对主观动机的确证,找到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四、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标准提出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对建党学说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说,这一标准的提出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使之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阶级力量,而无产阶级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使社会主义运动由自发到自觉。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中国社会主义运动中,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薄弱,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也相应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以群众基础的扩大来弥补阶级基础的薄弱,并以思想上建党的措施来保证党的先进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切合实际的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将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相统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由革命到建设的发展,对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成员的先进性要求也发生变化,由那种思想上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能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转变成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以创造性劳动推动社会发展,并能深切理解社会劳动要求的新变化、能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先进分子。这时江泽民同志从主观和客观标准相结合中提出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为党向工人阶级以外各社会阶层敞开大门情况下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保证,使对党的先进性的衡量有了一个比较科学客观的尺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时俱进的又一新突破、新发展。
从实践上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在出现这些新的阶层情况下,党依照这一判断标准向他们敞开大门。但如何保证党的先进性,是党建理论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现在,这一判断标准的提出,不唯“身份”,不唯财产多少,而是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这一要求为党向新的社会阶层敞开大门的情况下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在保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下,将社会各方面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内来,从而把更多人吸引到社会主义旗帜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仅如此,这一标准的提出,有助于对所有党员不断进行党性教育,让他们时刻用这一标准检测自己,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党组织也可以依据这一标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把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人特别是那些腐败分子从党内清除出去,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更好地带领全体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
标签:劳动价值论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价值主张论文; 财产分配论文; 资本论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