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_轻工业论文

轻工业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_轻工业论文

轻工业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轻工业论文,协调发展论文,东西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缩小区域差距、东西协调发展中,轻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机制灵活,是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近两年来,轻工总会组织实施的“携手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东西部轻工协调发展的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关于战略选择的基本思路

轻工业东西协调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站在全国轻工业高度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因此,提出以下思路。

1.产业、产品西移战略

就一般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产业产品的转移总是由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落后地区这样一个梯度规律转移,这样的梯度转移,其效益最好,成本最小,产业和从业人员的适应度也最好。所以一般的产业转移都是有序的梯度转移。对于轻工业的目前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而言那些由于资源、污染等条件限制而不宜在东部发展,或由于劳动力成本太高,从而导致效益很差的产业企业,就应向西部劳动力便宜和资源密集的地区转移使其获得比较效益。其次,与东部发展更高科技水平和升级换代产品产业争厂房、设备、资金、人才等的行业,也要考虑逐步向西转移。再次,东部已经闲置的生产设备也要设法向西部有偿转移,盘活与优化现有存量资产。

2.人口、技术西移战略

(1)技术西移可以随着产业、产品的西移而同时进行,东西合作工程、产业向西的转移以及新技术的引进,是技术西移的具体方式。人口西移是一个很大的战略问题。我国东部沿海人口密度太大,人多地少,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需要高技术人才数量越来越多,而相对一般人口及低技术人口数量将会过剩。这是东部发展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这些过剩人口将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而西部轻工业相对落后于东部,地广而人稀,急需大量的熟练工人及初级技术人才,使全国人才由东向西形成梯度需求,西部需要的,正是东部富余的,所以有计划的吸引组织这批人才西移,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2)高薪吸引退休人员西进。东部的退休人员(包括技术专家、技术工人),这些人才虽然年龄较大,知识较老,但有的身怀绝技,对传统工业的熟练程度是现代青年人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人的知识经验,正适合于西部发展的要求。如今西部要发展,如果能把大批闲置在家的退休人员吸引到西部去贡献余热,那对西部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3.区域特色发展战略

区域特色发展战略,本质上是个区域经济分工问题。从我国轻工业东西部情况看,既有绝对利益条件的地区,也有比较利益条件的地区;既有绝对利益优势的产业,也有相对利益优势的产业,需要我们针对具体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各地区都必须凭借自己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有优势,发展本区域在市场上较强竞争能力的若干产业,以带动区域轻工业的发展。同时,区域特色的发展,一方面不断推动区域生产的专业化,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对其它区域的依赖性,越来越需要其它区域各种生产要素的支持,即呈需求多样化。单一化和多样化的共生构成了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内在矛盾,这些分工与协作的共生关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整体的效益。所以,区域轻工业搞好了,整个轻工业也就搞好了。

4.跳跃式发展战略

(1)点线突破战略。从区域上讲,中西部地区的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大城市,都是经济力量相当雄厚、技术水平相当发达的城市,对这些城市要重点扶持,使其向更现代化方向发展,直接与世界经济接轨,引进世界高精尖技术,走在中西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如西安的杨森制药、长沙的中意冰箱、合肥的美菱电器、荣事达洗衣机等,都是国内著名企业,采取跳跃式发展战略,使其产品直接走向世界,参与世界竞争,并带动西部轻工业的发展。中西部轻工业的发展,还要注意沿江、沿线、沿边等交通发达、信息传递快的优势。沿江的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沿陇海线的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市区,以及沿西北边疆线的一些重点城市及对外开放城市等,都应该优先发展,与东部以至与世界发达地区直接接轨。

(2)建立发展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可创建类似沿海经济特区的“中西部发展示范区”,由示范区进行适合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特别是轻工业,与农牧业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其示范、启发和教育作用,辐射和扩散到其它地区,会有力地带动中西部地区轻工业的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应该把它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考虑。

5.科技兴轻及人才开发战略

(1)科教兴轻战略。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靠科技及人才,是以科技和人才为基本的支撑点和主要动力的。所以,西部要牢固树立起科技兴轻的战略思想,要在科教方面有较长远的战略设计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谋划。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西部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培养急需的实用人才为主,同时兼顾长远发展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所以,西部必须加大培养大专、中专、技校、职高等层次的各种实用人才的比例,以培养中等实用技术人才为主要内容来调整现有的整个教育体系,以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实用技术人才问题。

(2)人才开发战略。首先,要开发利用好现有的人才。西部幅员广大,几十年均衡布局及三线建设的推动,在西部分布了大批的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才,如何吸引军工、重化工及其它行业的人才流向轻工业,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解决的战略问题。轻工系统应制定一些优惠的引进人才的措施,还要养成一种留住人才的环境,这样才可能充分利用当地人才资源。这是一种使用人才的最简捷有力的方法。其次,在人才开发战略上还要注意引进东部人才。东部的人才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高级人才;一类是实用技术人才。对于高级技术人才,需要有好的工作环境和高的生活待遇,不给好的工作条件,便会使其无用武之地。东部还有大批现代工业文明、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培养的实用技术人才。我们需要把他们吸引过来,这是一个大的战略思想,是一次人才的大梯度转移,需要有大的动作和吸引人的政策导向,才能大批西移。第三,对外国人才的吸引,也应列为西部开发的一个内容。

二、关于总体发展战略问题

我们认为,从现在起到2010年,轻工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应为:坚持效益优先、东西互利、整体协调、适度倾斜的多元发展战略。

所谓效益优先,是指整个轻工业的发展,必须把效益置于优先地位,包括“东西携手工程”也应如此。只有坚持效益优先,尽可能扩大投入产出比,才能使整体效益最优,这是任何经济发展与合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所以,轻工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基本点应该是效益第一,不管是产业布局、行业规划、企业发展、产品开发、东西合作、吸引外资等,都应如此。只有这样,轻工业才有可能获得较快的发展。

所谓东西互利,是指东西部在合作与携手工程中,都要坚持东西互利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坚强的合作基础和长远的较好效果。互利是合作双方最起作用的推动力。也是合作得以长期持久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不坚持这个原则,只要一方感到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或效益不好,正常的合作就不能进行下去。其结果是谁也得不到利益。所以,轻工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也好,企业之间的具体合作也好,都必须坚持互利原则,东部不要有施舍、恩惠或吃亏的思想,西部也不要有“等靠要”吃大锅饭的想法,在现实的条件下,以互利为基础,才是双方合作成功的保障。

所谓整体协调,是指全国轻工业,不论从结构上还是从布局上都要整体协调,相互配套,以求整体效益的优化。就全国而言,东部与西部轻工业有个层次梯度、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共同发展的问题。对于小区域来说,某一个产业、行业里面或围绕某一类产品或企业而言,也要构成小配套,使小区域协调,形成一种发展的小环境、小气候,效益才能较好。小效益好了,大效益也就相应的好了。全国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小而优的区域,就形成大气候了,就形成全国整个轻工协调配套了。

所谓适度倾斜,是指在发展战略上以及政策上,鼓励某些产业在某些地区优先发展。比如,在西部能发展的产业尽可能在东部不提倡不鼓励其发展,象高耗能、高污染及一般的加工业,在相对效益相等或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或原料基地在西部的耗原料型的行业和企业。对于能形成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经济增长点的,国家也要采取适度倾斜的政策,如贵州的酒类及饮料行业、青海湖盐业工业、云南的烟草及相应的种植产业、热带食品工业以及新疆与内蒙的皮毛行业。因地制宜、因行业及产品不同的倾斜政策,也是轻工总会实施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好。

所谓多元化,指的是所有制的多元化以及产业产品的多元化。轻工行业多而杂,企业多而小,布局广而散,所以必须坚持所有制的多元化,鼓励国有、集体、个体、外企一起上轻工,才能形成发展轻工业的大好形势。多元化的另一含义,是指产品的多元化,只有产品多样化了,成千上万种新产品不断问世,促进消费、促进地区发展,轻工业整体发展也就大有希望了。

(本文在成稿过程中,得到了雷在忠、吴东彦同志的帮助,特此致谢!)

标签:;  ;  ;  ;  

轻工业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_轻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