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统计在中医院医疗管理中的作用分析论文

绩效考核统计在中医院医疗管理中的作用分析论文

绩效考核统计在中医院医疗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文| 张 俭

摘要: 本文就中医院医疗管理中绩效考核统计作用以及问题加以阐述,然后就医疗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措施详细探究,希冀能借此理论探究对中医院绩效考核统计的作用发挥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医疗管理 绩效考核 作用发挥

绩效考核统计工作是对中医院医疗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发挥绩效考核统计的积极作用,才能有助于促进中医院医疗管理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面对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形势,这就需要从多角度转变工作的思路,将绩效考核统计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中医院医疗管理中绩效考核统计作用以及问题

1.中医院医疗管理中绩效考核统计的作用。中医院的医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绩效考核统计的实施有着诸多积极作用发挥。

一是“物联网+农产品种养殖”模式,主要是研究通过物联网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追溯,如我院建立的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

首先是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护人员严谨性等。医疗行业发展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低、严谨性松懈,对医院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阻碍。中医院医疗管理需要采用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在参考中医院实际运行环境的情况下,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医护人员的职责,有效有序的推进医疗管理工作。再者,绩效考核统计对中医院医疗管理工作有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传统的中医管理方式,整体运行效率偏低,医疗运营成本不断增加,严重制约医院运行发展。通过绩效考核制度的科学建立,能有效提升医疗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另外,绩效考核统计创新性应用对医院管理模式有创新促进作用。医疗管理工作的模式创新需要融入新管理观念,新考核方法,新运行模式。绩效考核创新性的应用,将对医疗管理的制度创新提供相应的参考,从而优化整体的医疗管理的工作。

2.中医院医疗管理中绩效考核统计的问题。中医院医疗管理中绩效考核统计涉及到的内容广,项目多,统计数据繁杂,例如:工作业绩、医疗质量、中医诊疗技术应用与推广、成本控制、满意度等。而在中医院实际统计工作中,考核系统设计不完善,维度少,细则不明确等问题会经常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绩效考核统计体制不够健全。中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想提升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求在制定考核系统、方案的时候,充分考虑中医系统医院运行的实际情况。在多个维度的考核指标统计上,进行指标精细化细分,整个绩效考核的系统建设才会得以完善。如业绩是否突出、中医诊疗技术是否应用较广、成本控制是否规范、病人满意度是否较高等。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统计系统没有持续改进。考核系统的统计应用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考核统计指标不切实际、统计不够全面、指标不体现重点等。因此在整个统计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对产生的问题不加以论述,不加以改进,考核系统势必会流于形式,非但没有起到提升积极性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医护工作人员的负担。最后,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统计知识掌握不足。由于考核统计的操作需要有专业人才的支持,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能对中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标、医院规定、实际运行情况等,都要有较好的认知度和理解度。而从实际现状能发现,绩效考核统计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薄弱,知识不完善不全面、对指标理解不清楚、不熟悉中医院运行情况等等,从而导致考核统计系统的实施难以着陆。

中医院医疗管理中绩效考核统计的发展措施

防治方法:用72.2克/升霜霉威水剂(普力克)(71~109毫升/亩)550~850倍液,或80%三乙膦酸铝(敏佳、蓝博)可湿性粉剂(171~240克/亩)250~350倍液,或72%代森锰锌·霜脲氰(克露)可湿性粉剂(120~150克/亩)400~500倍液,或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75克/亩)800~1 0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5~120克/亩)500~700倍液,于发病初期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2.绩效考核统计系统在统计过程中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在系统着陆后,方案实施之时,统计人员需要经常深入到实际医护人员工作中,了解考核指标的可统计性、可操作性、应用性,是否体现重点,是否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等等。在实践中不断统计分析与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改进绩效考核指标,不断完善考核统计系统,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完善绩效考核统计系统。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统计系统,应当遵循以下路径:制定方案—细化指标—着陆实施—统计分析—问题改进—完善系统—持续发展。制定考核方案,应该适应当前卫生系统医改的大环境,契合中医院诊疗环境的变化以及需要发展的方向上综合分析。而细化与实施方案,需要在多个重要维度进行细化指标,分散权重,既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体现传统中医诊疗技术性。如:(1)工作业绩:业务量、疑难危重病人占比、临床路径占比;(2)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手术质量;(3)中医诊疗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医技术应用、中医技术推广;(4)成本控制:耗材成本、人力成本、运营成本;(5)满意度:疗效满意度、服务满意度。

3.提高绩效考核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保障绩效考核统计作用的良好发挥,这就需要对统计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提升出发。注重绩效统计人员专业培训,最大程度的提升统计专业水平、提高知识面、熟悉医院运行模式、熟悉理论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实践技能,提升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医院管理知识认知、统计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当前的绩效考核的要求标准相结合,提升绩效考核管理的能力水平,为良好的执行绩效考核统计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的互联网快速发展,社会经济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市场对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这对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在互联网时代培养广大优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直接影响到中国能否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否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质量,因此,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职院校的挑战之一。建设“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对互联网时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中医院绩效考核统计的工作落实,要充分注重绩效考核统计的管理多样化手段的应用,为医疗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上文对绩效考核统计的工作情况探究,能对中医院医疗管理工作有更多的认识,希望有助于促进实际绩效考核统计工作良好实行。

参考文献:

[1]李秀银.绩效考核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纳税 ,2019,13(09):266+268.

[2]张涛,阚鹰.医院管理中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构建[J].科技经济导刊 ,2018,26(35):225+224.

(作者单位:河源市中医院)

标签:;  ;  ;  ;  

绩效考核统计在中医院医疗管理中的作用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