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论文_黄奎,谢磊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论文_黄奎,谢磊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由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工程的持续实施,充当城市基础设施主要角色的市政项目建设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因为其和广大市民自身利益紧密相连,故其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人民的生活福祉,甚至严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所以市政项目建设必须完美无缺地保证其施工质量。但近一个时期以来,此类工程建设中事故屡禁不止,其中原因很多。本文件分析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与对策。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对策;

市政工程技术是市政工程项目实施的一种重要工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占主要指导地位。市政工程属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国家城市化、城镇化建设逐渐加快的形式下,市政工程发展迅速,同时质量事故也频繁发生。

一、原则

1.施工过程中要安排好施工的合理性,按照科学施工的方案来安排施工的先后次序,并且根据施工计划的安排,由相关的部门进行方案的审批,如果能够达到标准要求,方可进行施工。

2.要保证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合理的提高对资源的利用,从而在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3.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外界环境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如天气因素和环境变化等,在工程中要做好防范措施,以免在工程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影响。而施工技术的引进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对于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控制也要偶这重要的作用,利用科学的现代化施工手段能够更好的提高施工的效率,也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

1.安全质量意识薄弱。目前,多数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乃至政府相关部门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并未予以真正认识。没有树立“质量第一”的牢固意识,只重工期、不重质量现象严重,甚至为单纯追求工期,出现蛮干、抢干情

况,同时各个责任单位及监管单位执行标准不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没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施工技术资料与工程施工建设不统一、不同步的情况经常发生,甚至出现虚假资料的情况。

2.测量差错。工程测量贯穿整个市政工程建设的始终,对工程设计规划的合理性、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的微小差错就可以给市政工程带来巨大损失。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工程测量出现错误极易导致施工设计图纸失真,使得管道位置偏离原有位置,导致积水现象产生; 二是如果将原材料四舍五入成整米数,极易导致材料浪费; 三是若道路桥梁施工位置偏差过大,则会给日后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3.施工材料质量差。工程原材料质量对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及使用寿命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确保工程原材料质量是有效实现市政工程投资目标和施工进

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沥青和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极易导致大面积沉陷的情况出现; 管道质量出现问题,则极易产生裂痕,导致局部积水出现,甚至产生管道接口开裂情况,出现漏气漏水情况。

4.施工质量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市政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均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工程施工质量还与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如果在选择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时无法做到因地制宜,则会给以后的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同时,管道接口工作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也比较关键,如果没有进行凿毛处理,则极易导致管道出现渗水、漏水等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在对井砌筑检查时未做到全面勾缝,则井壁与连接管结合部位则极易出现渗漏情况。

三、对策方法

1.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优化。第一,要规范工程设计,减小测量误差。应该配备一批专业素养比较高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完成工程的设计图,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通过制定最佳的工程设计,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完成预期目标。同时,严格完成测量任务,提高自检自测这一程序要求,从设计到测量要使用精确仪器,施工放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以减少资源的浪费。第二,提高对材料质量的要求。进行市政工程所用的材料要经过严格专业检测,材料和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要达到标准。经过检测的材料要有相关部门的材质力学试验报告和合格证等证件,达标的材料才可以采用。在这一过程要避免弄虚造假,要严格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对材料的性能、质量、重量、有无明显缺陷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一旦发现不达标的材料要及时报批、更换或处理后,才能投入使用。第三,优化施工设备。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既要满足工程的需要,又不能造成设备的浪费。一些必备的设备如检测仪器、专项的技术设备等一定要备齐,并且要考虑到设备放置时的天气情况、工地的操作情况,以避免一些外部因素对仪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等造成影响,耽误工程的正常实施。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既要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又要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工程完成后可以尽快投入使用。

2.管理优化。第一,提高对技术优化管理的全面认识。一直以来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技术优化管理方面认识有所偏差或欠缺,对施工材料、工程实施方案、工作人员等管理不严或管理效率低下。因此,施工方必须提高全员对于优化管理的正确认识,使员工更好地配合管理目标,完成工程的实施。第二,制定明确可行的管理目标。施工方应首先明确工程实施技术方面有哪些待优化的目标,结合技术优化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于管理的现状以及优点和不足要有明确的认识。从管理上的缺点出发进行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按照目标对技术进行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合理的管理目标对于工程的完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既可以使工程可以如期保质地完成,又不至于员工盲目工作找不到工作重点。第三,用文件形式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首先要对竣工文件进行管理,不论是纸质的文件还是电子版、图文音像等形式的文件,它都保留着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对于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有一定的价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必须建立相应的档案,对其进行详细检查,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改正。另外,出现变更的文件也要及时归入档案。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的实际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材料、工艺、技术、方法等的改变,对于这些变更,负责人要在严格检查的基础上准备好所需材料,以保证工程按时完成并尽量加快施工进度。

3.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管体系与验收措施。市政工程施工监管体系与验收体系的完善,归根结底是要对市政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与管理手段的完善,通过独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施工与验收的法制化与规范化,并运用施工质量全员监管的公开化与市场化的手段,对市政施工过程的管理水平进行优化与提高。此外,还应当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的培训,增强员工的操作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保护好员工人身安全。

市政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起着推动城市发展的重任,然而,在当下的施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施工操作缺乏规范化。因此,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质量管理部门,应不断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并从中找到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罗雄晖.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J]. 江西建材,2015,5(11):905-906.

[2] 宋青平. 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技术通病[J].门窗,2013,7(12):836-837.

[3]王红梅. 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5,9(31):683-684.

[4]李余刚. 市政给排水施工安全管理及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1(29):691-692.

论文作者:黄奎,谢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  ;  ;  ;  ;  ;  ;  ;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与对策论文_黄奎,谢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