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术语“部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部族论文,术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部族”一词最早出现在苏联,意指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国家市场的形成,部族就发展成为民族了”(见《俄华大辞典》第506页);后亦指社会主义时期人口少的“人们共同体”。“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涵义是指过渡型的们共同体。它或上升为资本主义民族,或保留部族“身分”,在社会主义环境下,成为社会主义部族,将来融入其他民族;或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融为新的民族。这是苏联学者的理论。这一理论没有反映世界民族的发展趋势,因而也就没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我国古代亦有“部族”一词,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我国的古词“部族”与苏联的“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是字同而涵义不同的两个词。
“部族”一词早在50年代就从苏联传入我国。1955年,我担任苏联语言学专家谢尔久琴柯教授的翻译。当时谢尔久琴柯教授概括斯大林的理论,称汉民族为“部族”。其理由是解放前中国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阶段,尚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只能称汉族为“部族”。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并与其他翻译一起说服他放弃使用“部族”。因此,“部族”一词没有用于我国的民族研究。
今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人类学世界大会上(有1500人参加),我与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季什科夫探讨“部族”一词时,不得不用俄语。季什科夫教授告诉我,现在在俄罗斯,“部族”一词已基本不用了。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部分学者把苏联的“部族”理论应用于非洲民族研究,如“达鲁德部族”等。此外,我国一些学者还创造了“部族主义”一词,进一步“完善”了“部族理论”。是不是“部族理论”的确适用于非洲民族研究?是不是今天非洲恰好存在着苏联学者所说的“部族”共同体?
回答是否定的。我在论述南非民族时,使用“民族”,而不用“部族”。凡民族须具备四个特征:共同的历史渊源、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民族意识。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为民族。否则,就是部落。显然,中介词“部族”是多余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类学家在研究非洲时,使用的是“民族”或“部落”,英语中找不到与俄语“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相对应的词。
在“部族”一词的发源地——今俄罗斯联邦,该词现在已停止使用。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当然,在俄罗斯学术界并非完全一致,也存在着分歧和争论。
我认为,全世界的人们共同体类型是一致的。既然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没有部族类型,那么为什么要为非洲另设“部族”呢?我看没有必要。
现在,表示“民族”的нациионαльность(相当英语的nationality)也很少使用,现在常用的是ethnic group和people。
在我国媒体中,当谈到非洲人们共同体时,亦广泛使用“部族”一词。其根源在学术界。媒体相信和尊重学术界,倘若学术界将“部族”一词弃之不用,媒体也就不会再起误导作用了。
标签:民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