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一、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爱因斯坦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模式去解决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认识一个矛盾,冲破固有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性地提出一个问题。可见,问题的提出应以 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 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 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讲《八戒吃桃》的故事:孙悟空在花果山种了一棵桃树,桃子成熟了,孙悟空因事外出,被嘴馋的猪八戒钻了空子。第一天偷吃了整 棵 树上 桃 子的 1/5, 以 后每天 都 分 别偷 吃 了 现有 桃 子 的 1/4、4、,当他偷吃了 天又要饱馋一顿的时候,孙悟空回来了,看着被吃掉的桃子,孙悟空十分恼怒,举杖将猪八戒痛打一顿,20猪八戒忍痛逃了。孙悟空看着树上剩下的 个桃子,摇头叹惜。
同学们,你知道这棵桃树结有多少个桃子吗?设计这样的故事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5态。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把树上桃子分为 份,第一天43吃了总数的,剩下 份,第二天吃了,剩下 份……,这样每天都 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事实如何呢?我我们的课堂 刚好吃了总数的,因而可求总数: ÷ 20 1/5=100。
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当学生“无疑”时,教师则“须教有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创造 性。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我们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针对性不强……。正如张志公先生指出的那样,“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 必想就答出来,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却无实际价值”;“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像猜谜语”;“问题太笼统,不着边际,学生可以随便回答两句,很难说他对,也很难说他不对”。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数学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
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对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 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开户的。 二、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做法(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 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 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 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 ,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 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 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 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 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8这两个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 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 份、 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u23485X,圆的面积 半周长×\u21322X径π× π 。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论文作者:孙红英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1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长方形论文; 课堂论文; 面积论文; 吃了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