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达州 635006)
【摘要】目的:分析2011—2016年某县区梅毒检测情况。方法:对2011—2016年某区梅毒检测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并探究影响梅毒发生的因素。结果:在此次试验研究中,共检测2000人,检测出患有梅毒感染72人,临床检出率为0.36%,其中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和婚史是影响梅毒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梅毒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和婚史存在紧密关联,而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检查,对于梅毒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梅毒;检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108-02
梅毒作为性病的一种,其主要的发病诱因为梅毒螺旋体。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性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传播率高达95%[1],除此之外,母婴传播也是该病的传播途径,极易导致流产、早产以及死胎的发生。立足于此背景下,本文特就某区2011—2016年梅毒检测情况展开分析,以期为该地区梅毒传播预防提供可借鉴和参考价值,现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选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某区具有性病实验室检验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并进行了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患者20000例,作为研究主体。其中男性10000例、女性10000例,年龄区间25~55岁。该研究试验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2]。
1.2 方法
参与此次检验的20000例患者均予以上海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试剂盒和上海丰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梅毒螺旋体(TPHA)试剂盒完成梅毒的筛选,其中检测所得的阳性标本,在予以梅毒确诊试验(TPPA)进行证实[3]。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
1.3 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20.0版本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为“构成比”,检验方法为卡方,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2.1 检测年份与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2011—2016年,某区共检测20000人,检测出患有梅毒感染72人,临床检出率为0.36%。其中2011年参与检查3129人,检测出患有梅毒感染11人,临床检出率为0.35%;2012年参与检查3247人,检测出患有梅毒感染11人,临床检出率为0.34%;2013年参与检查3514人,检测出患有梅毒感染12人,临床检出率为0.34%;2014年参与检查3514人,检测出患有梅毒感染12人,临床检出率为0.34%;2015年参与检查4009人,检测出患有梅毒感染13人,临床检出率为0.33%;2016年参与检查2587人,检测出患有梅毒感染13人,临床检出率为0.80%。检测年份的不同与梅毒感染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性别、年龄与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男性感染56例,感染率为0.56%,女性感染16例,感染率为0.1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在感染的患者中,>35岁的男性患者感染率明显偏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资料如表1 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开放,人们的观念和性意识也随之开放。以往的“谈性色变”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因此,也导致相关性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梅毒便是其中一种。梅毒作为性传播疾病的一种,性伴侣越多其感染发生率越高,因此,单一固定性伴侣是降低梅毒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4]。在此次实验研究中,通过对某区2011-2016年梅毒感染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不同年份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实验结果说明梅毒感染率并未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逐渐减少,因此,相关的生殖知识还需进一步普及。男性感染率相比较女性感染率明显更高,这一数据结果出现的原因或许疾病发病的原因相关。而年龄>35岁的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感染率,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或与此部分人群中少数人收入较高,在高危非婚姻性行为中受到感染有较大的关联性。而初中及以下的感染率相比较高中及以上的感染率明显更高,这以实验结果表明文化水平低,对梅毒等性病的危害性认识欠缺,缺少自我保健知识,因此感染率高。
综上所述,梅毒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和婚史存在紧密关联,而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检查,对于梅毒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四化.2008年-2014年赣西北某县哨点监测与新羁押人员梅毒、丙肝及艾滋病疫情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7,26(7):532-535.
[2]潘颂峰,王珏,董薇,等.云南省4个县(市)低档暗娼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0):150-153.
[3]蒋园园,文韬,唐水艳.2012—2014年全州县婚检人群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6,22(1):48-49.
[4]唐昌华,蒋群芳,钟慧萍.2013—2015年某医院孕产妇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9):147-149.
论文作者:刘自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梅毒论文; 感染率论文; 检出论文; 率为论文; 患者论文; 差异论文; 年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