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骨科医院输血科 辽宁沈阳 110044
【摘 要】目的 探究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的方法,以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方法 基于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的一些策略。结果和结论 为了充分发挥输血治疗的作用,要重视血液质量的管理,既要完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又要定期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要把好血液质量的管理关,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以实现输血科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
【关键词】输血;储血;质量管理
作为一种特殊治疗的手段,输血治疗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输血治疗的作用,就要重视血液质量管理,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为每位患者提供的血液都是安全、有效的。本文基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对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的策略进行如下探讨。
1完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
1.1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
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前提下,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医院应当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者临床用血管理工作组,认真履行职责:(1)将临床用血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落实到位,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2)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加以解决。(3)加大血液质量管理的宣传力度,指导输血科工作人员掌握血液质量管理的方法,从自身岗位做起,加强血液质量管理。(4)指导输血科工作人员掌握血液保护新技术、输血新技术等。
1.2加强输血科的管理
输血科需要配备基本设施,如-20℃以下的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冰箱和标本冰箱等。确保输血科所处位置远离污染源,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和布局都和卫生学要求相符等[1]。合理布局,每天严格做好消毒工作,工作人员进入储血室时更换专用的衣服和拖鞋,有需要时戴好口罩、帽子、手套,不允许非工作人员擅自进出。在操作间进行标本验收、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在清洁区完成发血操作,在专用通道、窗口发血,以免污染发出的血液,影响血液的质量。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临床用血储备计划;建立并完善输血标本采集流程,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输血前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建立健全血液储存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制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制定并认真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的预案,并及时做好规范的记录工作。
1.3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建设
有条件的输血科,可以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和血液、输血有关的各项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即使是患者曾经的用血情况、血型等都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以便输血时能够查找到相关信息,对相关疏漏进行适时的监控,使能够避免的差错事故避免发生或者减少,实现血液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1.4建立并完善输血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建立并完善输血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实现临床输血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做到血液入库的外观质量、品种、规格均无差错;血液入库时的登记记录具有百分之百的完整性等。
2定期培训,提高输血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将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向他们介绍和解释清楚,告诉他们血液质量管理和他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从自身职责做起,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他们学习血液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督促他们从自身岗位职责做起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如输血前掌握患者的检查情况,明确患者是否符合输血要求,有无输血禁忌症等,领取血液时,核对所领取的血液是否和输血记录单保持一致,对受血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对。血液发出前,对全血、成分血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观察有无溶血、细菌污染等凭借肉眼就能够发现的异常情况。
3把好血液质量的管理关,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3.1做好血液制品的交接工作
严格把控好血液制品入库和出库关,入库和出库时做好各项记录工作,确保交接手续齐全。要对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制品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并做好验收工作,进行核对和验收时,要核对运输条件、血袋的封闭性、血袋上标签的完整性、血袋上标明的各项信息等,如果发现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不相符,则应当拒绝接收。如果确认符合相关标准,则将血液制品的相关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当中进行存档。
3.2合理储存血液制品
在掌握血液制品血型、有效期、储存条件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将其放置在专用的血库冰箱当中,如将红细胞悬液、全血储存在温度在2~6℃的冰箱当中,将血浆储存在温度为-20℃的冰柜当中等。将显著性的血型标识放置在冰箱门上,取用时做到轻拿轻放。每日都要对冰箱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对所储存的血液制品的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加以有效的处理[2]。
3.3合理规范发血
如果发现血袋标签不清晰,有破损、漏血情况存在,肉眼可以观察到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存在,血浆呈乳糜状或者呈暗灰色,有明显的气泡、絮状物等存在于血浆当中,血袋已经超过有效期等,则不可以将这些血袋发放出去。此外,发血时,不管是取血者,还是发血者,都要对其进行信息核对,并确保血液制品没有溶血发生、没有凝块存在、没有受到污染、没有漏血发生,受血者没有配血禁忌,核对无误后,将血液出库情况详细在案。发血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输注,不得退回[2]。
3.4注重输血前的检查
进行发血和输血前,要鉴定受血者的血型,要完成交叉配血试验,如果受血者曾经输过血液,有妊娠史,短时间内需要进行多次输血,则要加强做好抗体筛查试验,以为输血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总之,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输血科既要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落实到工作当中,又要注重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血液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还要进一步完善血液质量管理模式,实现输血科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建强,江瑾,陈佳微,张三明.强化血液质量全程管理的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04)96-97.
[2]杨丽;刘云鹏.强化质量管理,确保血液安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09-410.
论文作者:杨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血液论文; 用血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情况论文; 质量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