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资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资兴 423406
【摘 要】目的:评析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7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予以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护理,就组间心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组经过积极护理后,其心功能各指标较护理前均有改善,组间比对,B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予以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这对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运动康复护理;慢性心衰;心脏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一种临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多发疾病,是因心室重构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功能受损,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综合征。近年来,伴随着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出现了逐年递增的形式。慢性心衰患者的活动耐受量降低,其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1]。近年来临床大量研究显示,运动训练课有效的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受量,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本院对近期内接诊的38例慢性心衰患者实施了运动康复护理,并与同期单纯实施常规护理的38例患者进行了效果比对,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接诊的76例慢性心衰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了合并相关疾病而不适合运动的患者。入选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58岁到79岁不等,平均年龄(67.8 8.5)岁;患者心功能分级,其中II级21例、III级39例、IV级16例。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38例,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先接受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包括洋地黄类药物、强心利尿剂治疗、ACEI治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等。治疗同时予以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1)嘱患者绝对卧床并予以药物护理。2)心理护理,慢性心衰患者心理情绪负面,护理人员应主动、耐心的与患者交谈,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体温,予以患者多方面的关心,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其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建立好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B组患者增加康复运动护理[2]:
1.2.1心功能II级:保障患者睡眠质量,鼓励患者进行每天两次的户外行走、上下楼梯,注意控制步行距离500-1000米,上下楼梯层数1-2层,运动过程中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患者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
1.2.2心功能III级:早期予以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床旁运动,如移步练习、站立练习,每日可进行3-4次,每次控制在5-10分钟,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及运动量。
1.2.3心功能IV级:予以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如翻身、拍背、进食、洗漱等。定期对患者各关节进行被动运动练习,每次5-10分钟,每日4次。待患者病情有所恢复后,可在协助下进行下床训练。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其中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射血分数,综合评价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实践效果。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5进行处理,均数以(X S)表示,组间比对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积极护理后,其心功能情况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组间比对,B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对,*P<0.05;与A组比对,※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是一种心室功能不全所引发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疲劳及劳力性呼吸困难。本病主要好发于老年患者,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本病的发病率也出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在慢性心理衰竭的治疗过程中,心功能的恢复效果也相对较差。尤其是慢性心衰患者其自身的泵血功能会有一定的丧失,且伴随着年龄的增大功能丧失情况也越来越严重[3]。因此,对于慢性心理衰竭患者的治疗,不能仅仅局限于药物的治疗,还需运动康复护理,这对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心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运动康复护理是心力衰竭系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也就运动康复护理的实施优势进行了如下总结:1)运动康复护理的实施是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进行的,不同心功能患者接受不同等级的康复护理,这种针对性的护理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4]。2)有利于心理护理的进行,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效果。3)运动康复护理的实施可有效的保持患者运动的耐受量及耐受时间,并合理适当的增加,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衰症状,这对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本次研究显示,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与增加实施运动康复护理的B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其心功能情况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对显示,B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这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明娥,霍红梅,王梅林,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3):221-225.
[2]李颖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A3(25):109-110.
[3]李明娥,孙慧莉,张晓丽.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心理衰竭患者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16):12.
[4]刘力平,朱晓征,肖玉娟,等.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09-1411.
[5]陈燕,梁涛.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66-668.
论文作者:赵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衰论文; 功能论文; 比对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情况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