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九八”计划的主要成果和基本经验_邓小平理论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九八”计划的主要成果和基本经验_邓小平理论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九八方案”实施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成绩论文,思想论文,高校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作出了制定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以下简称“九八方案”)的重大科学决策。七年来,“九八方案”得到全面的高质量的实施,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重要经验。认真总结这些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即通常所说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样极为重视,并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和形势变化,围绕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第一,科学地深刻地论述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江泽民强调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1] (p286)“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2] (P222)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党从来主张,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以解决实际问题。”[3] (P999)“不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就会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迷失方向,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解除思想武装,就要犯极大的错误。” [3] (P95)他反复强调当代大学生“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永具生命力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真理,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只要坚持学习,必能终生受益。这也是我们这些年长的人共同的切身体验。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 (P230)

第二,科学地深刻地论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江泽民强调指出:“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这样,才能增强青少年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袭的能力”[1] (P249)。他还反复强调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重点地学,主要是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自己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方向。”[1] (P230)

第三,科学地深刻地论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江泽民针对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五个要加强”的重要论断。即“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加强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的教育,加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教育。”[1] (P249)此后,他又反复强调“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1] (P290)

第四,科学地深刻地论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江泽民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他在同参加全国高校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指出,现在,有两个根本问题在许多青年中还没有很好解决,一个是究竟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另一个是为什么在中国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对此,我们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教育,既要讲理论,又要摆事实,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他在2000年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指出,青年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尤其要抓好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青年人一定要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当代青年要树立的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当代青年要建立的信念,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2] (P322-323)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4]

第五,科学地、深刻地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地位。江泽民强调指出:当代大学生和广大青年知识分子要高度重视和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学好学透,用以武装自己的思想,这是投身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做好本职工作的最重要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1] (P231-232)他反复强调“教育系统要编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材,作为学校政治课的主要内容。”[3] (P98-99)1994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九八方案”则明确规定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进一步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一主要任务。”

第六,科学地深刻地论述了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原则方针。江泽民强调指出:“要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课上得更好。”[1] (P249)反复强调:“要坚信科学理论的力量,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把思想政治课讲活讲好。……教育中要发扬民主,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3] (P65)他不但十分关心“九八方案”的实施,十分关心高校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还十分支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亲自为“邓小平理论概论”全程教学片《新时期的旗帜》题写了片名。

第七,科学地深刻地论述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强调指出:“我们的教材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为什么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两个问题,要从历史一直讲到现在,要把必然性讲清楚。”[2] (P217)

江泽民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南。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高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加强和改进工作。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适时果断地作出了制定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九八方案”的重大科学决策。

1998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讨论并批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即简称的“九八方案”。同年 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这个新方案及实施意见——《<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九八方案”在全国高校正式实施。

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讨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作出全面部署,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极大关怀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殷切期望。

“九八方案”规定四年制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7门必修课,同时为文科类学生加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其最大特点是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还有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当代社会,分析政治、经济和道德现象的理论。

1998年以来,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界的广大干部、教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围绕全面地高质量地实施“九八方案”,认真总结吸收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验教训,认真贯彻落实“立足建设、重在发展、锐意创新”的工作方针,认真遵循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紧紧抓住教材建设、方法改革、学科发展和师资培训四个基本环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以下六项重大成绩。

第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取得显著成效

邓小平理论“三进”取得重大成绩。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九八方案”的中心内容。全国高校按照“九八方案”的要求,按照领导重视、教师先行、精心部署、积极推进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一门为主、多门渗透”的原则,加强主渠道建设,从1998年秋季起普遍开设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并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等课程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渗透邓小平理论。同时,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加强大学生理论社团和党团活动的组织指导,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对接,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化了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升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当代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度认同。北京大学的“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经验交流会”,集中展示了高校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的丰硕成果,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之后,全国高校按照中央领导在7月9日高校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座谈会上所作指示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认真总结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精神,从2003年秋季开始,普遍开设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少数高校还进行了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试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其它课程,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两课”贯彻十六大精神教学指导〉的通知》要求,全面渗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也有重点、分层次、多渠道地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当代大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度认同,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003年11月,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大学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验交流会”,集中展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阶段性重大成果。

第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教育部组织的京、津、沪、鄂、粤、陕、苏、赣等八省市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连续14年的滚动调查表明,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九八方案”实施以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积极变化,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其中“九八方案”的全面高质量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高度”上,即:当代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认同;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信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拥护;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高度信心;对中国共产党高度热爱,思想上、行动上积极要求进步;对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高度自觉。

当代大学生经受住了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如在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使馆、反对李登辉的“两国论”和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等三场重大政治斗争中,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集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崭新的精神风貌。

当代大学生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当代大学生非常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成为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全国高校在非常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连续保持了多年的稳定。

第三,教材建设得到有序加强

教材建设和管理体制得到完善。1998年8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公共课)教材建设及管理问题的通知》精神得到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二级(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建设和管理体制得到有效完善,教材编写、审定、出版和使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教育部负责制订颁发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和教学的基本规范和依据。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了各门课程的新一轮示范教材,各省(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编写了推荐教材,并于2003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基本形成了在统一教学大纲规范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材质量有较大提高,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理论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取得新进展,一批优秀教材得到推荐,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

第四,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新进展

在“九八方案”实施过程中,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主客体颠倒等现象和倾向,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都自觉把教学方法改革视作生命线,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模式得到很大扭转。一是树立和强化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大学生的关切和诉求,使用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和案例式教学,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理论的内在动力,力图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讨论和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教学相长过程,从而使“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被改变,“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被动学习局面得到有效扭转。二是教学环节不断丰富。各高校在抓好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能根据教学需要,抓好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座)、议(讨论交流)、看(音像资料)、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小论文)或小课堂教学环节。三是现代教学手段得到运用。教育部于1999年组织制作了《新时期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电视教学片。2001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还举办了“现代教育技术与‘两课’教学理论研讨暨成果应用演示会”,并先后组织评选制作了 50余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定期组织制作“形势与政策”课音像教材——时事VCD;组织制作了一些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这些举措对各地各高校均起到了很好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四是实践教学得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普遍能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并能与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结合起来,取得较好效果。五是考试方法得到改进。初步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主要检查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的好方法,单纯检查大学生记忆力的考试方法逐步被摒弃。

第五,学科建设得到推进

一是形成了一个高度共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特别是思想理论教学界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个高度共识,那就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说服力,增强任课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就必须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到学科的高度来建设。为此,许多高校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依托的学科或相关学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以建设,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这就使“九八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队伍培养等有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远建设。为此,教育部分别成立了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评价和指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实现了一个较快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依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法学门类的二级学科列入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其学术地位得以初步确立,硕士点、博士点实现较快增长。目前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近百个,博士点已有27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三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联度较强的学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也为整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三是搭建了一个科研平台。教育部支持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9年初创办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创刊六年来,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广泛交流教学经验,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有针对性地回答教学疑难问题,并及时提供教学动态和信息,有力地支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有力地支持了“九八方案”的实施。同时,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与研究》和湖北省教育厅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它们近年来也发表了一些有分量有价值的论文,介绍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有力地支持了“九八方案”的实施。四是发表了一批科研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各个学科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世界经济政治、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和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评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等,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出版和发表了一批有一定水平的专著、论文等。其中有的还被评为中央“五个一工程奖”。五是解析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从2003年起组织全国的专家学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先后编辑出版了四辑《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解析》,对任课教师把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深讲透、讲明白讲清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第六,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保证。经多年努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低三少”(“两低”:学历低、职称低;“三少”:数量少、学术带头人少、科研成果少)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整体素质提高。

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得到优化。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历结构中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明显偏低的现实,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14所高校开展高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1999-2003年共招收5000余名。与此同时,许多教师也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学历结构得到较大优化。以湖北省高校为例,截止到2004年5月,全省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2684名[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1名,占教师总数的5.6%,比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的7%低1.4个百分点;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116名,占教师总数的41.6%,比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的32.2%高9.4个百分点。[6] 职称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湖北省高校为例,全省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2684名,其中,教授279名,占10.4%;副教授1028名,占38.3%。35岁以下997名,占 37.1%;35-50岁1270名,占47.3%;51-60岁359名,占13.4%;61岁以上58名,占2.2%[5],职称和年龄结构日趋合理。

师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九八方案”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开展了课程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 3500余名教师;每年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1000余名。许多省(市、区)根据本地情况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如举办专题学习班、讲习班、备课会、社会实践和教学观摩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作访问学者或出国出境学习深造、参观考察等。这些举措,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一是讲政治的意识和自觉性增强,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正确的政治观点开展教学。二是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迈出新步伐。三是学术水平有新的提高。四是涌现了一些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五是师德修养有较大提高。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爱岗敬业,能以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自觉教书育人,用成熟的、正确的理论和观点教育学生,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力,受到大学生的好评。

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1997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的评选、表彰活动;在2000年召开的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上,有13名“两课”教师被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授予“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许多省(市、区)也都坚持进行优秀教师的评选、表彰活动。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增强了职业归属感,为“九八方案”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年来的实践证明,党中央作出制定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九八方案”的决策完全正确,党中央关于“九八方案”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课程设置及组织实施完全符合教育规律和高校实际。从总体上说,“九八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方案,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九八方案”全面地高质量地实施,使我们形成了一整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积累了重要经验。这些基本经验是:

第一,必须坚持把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理论品质。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着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和国家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突出任务,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大学生,积极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着力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并自觉付诸实践,努力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二,必须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有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站得高、看得远,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着眼于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上,既要正确认识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军事发展的现实,更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更要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从而不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

第三,必须坚持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征和根本要求。毛泽东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是必须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7] (P111-112)当代大学生与书本知识的接触比较多,社会阅历相对比较少,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缺乏对国情社情民生民意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深学透,入耳、入脑、入心。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紧密联系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新变化,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历史和卓越成就,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密联系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进展,紧密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努力从各门课程不同的理论侧面和逻辑体系,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敢于和善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在变化了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所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深层思想认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回答,不断增强说服力、吸引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4]

第四,必须坚持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生命线,切实抓好教学观念转变这个先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分析思想理论领域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切实调动教师教学主导和学生学习主体的两个积极性,教师必须教好,学生必须学好,各级领导必须管好;切实抓好课堂讲授这一教学的第一菜单和基本环节,认真备好课,善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和案例式教学,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切实围绕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切实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倡导名师大班讲授和小课堂教学;切实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还有一条很重要,那就是要用好考试这根指挥棒。邓小平曾强调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1] (P140)要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运用以及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考试体系。

第五,必须坚持把教材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编写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水平教材,是保证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和一个基础性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要充分体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调;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要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要认真贯彻落实“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教材系统性和针对性、理论性和可读性的高度统一;要动员组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单位以及实际工作部门中的名家大家,举全国之力通力合作出精品,确保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要建立健全有关组织和规章制度,加强对教材编写、审定、出版和使用的规范管理,体现教材的严肃性;要统筹规划,努力构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第六,必须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身之本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基础,是保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支柱,也是凝聚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基本平台。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学科建设作为立身之本,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依托的学科放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更加突出的地位抓紧抓实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任务是抓好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立和建设,着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着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着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更加有力的学科支撑。

第七,必须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

教师是大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培养和建设一支坚信马克思主义,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献身思想理论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既要积极引进充实高水平高学历青年教师、解决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更要积极抓好现有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培养提高,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既要积极发挥专职教师的重要作用,更要积极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名师名家和骨干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既要积极面向全体抓好整个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更要积极突出重点抓紧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既要积极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学科职称年龄结构,更要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提高师资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既要积极抓好师资队伍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更要积极抓好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马列、懂马列、信马列的问题;既要积极组织教师脱产进修、在职培训、攻读学位、名师指导、专题研讨、社会考察,更要积极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努力自学、围绕教学开展研究;既要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更要积极建立健全凝聚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和师德规范。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九八方案”也有一些不适应的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课程内容有重复、教材质量不平衡、教学方法较单一、学科建设还薄弱、师资素质待提高等。对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近期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认真总结“九八方案”实施的成功经验,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努力把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标签:;  ;  ;  ;  ;  ;  ;  ;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九八”计划的主要成果和基本经验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