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1]_交通规划论文

城市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交通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发展较快,但城市交通仍面临一些紧迫问题:交通需求长期持续增长,供需矛盾远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受政府财力的制约,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难以适应需求增长的要求;交通环境问题趋于明显,机动车辆的废气和噪声已成为大中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交通运输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特别是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将进一步加剧我国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形势不容乐观。

在城市交通的发展道路上,一般是遵从“社会经济发展—→交通需求增大—→基础设施扩张—→环境污染加重—→能源消耗增加—→土地资源占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这种发展模式难于从根本上摆脱拥挤—→缓和—→再拥挤的恶性循环。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增加虽然有助于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交通紧张状况,但却占用了更多的城市土地,同时,机动车辆的无节制增长引起的噪声和大气污染也将随之增长,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城市交通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暴露了这种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尽管我国目前城市人均汽车拥有量水平还很低,但在一些人口较多的大中城市,也已开始感受到城市交通的资源环境压力。鉴于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均存在着种种错综复杂的联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需要协调与调整上述几者之间的关系,寻求城市交通恰当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城市交通规划是其中首要的一环。参考文献1、2、3 提出了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以此为基础,本文将探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交通规划的新的框架。

2 城市交通规划的一般模式

通常情况下,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城市人口分布数据(小区人口分布)和居民出行调查(OD调查)数据分析得到城市交通需求,再根据城市路网数据,利用网络优化理论,用最小费用最大流原理,进行网络优化,得到交通流的分配,由此得出路网优化结果。这种规划思想是以供求平衡为基本出发点的,它在城市路网(供给)上分配出行需求(需求),如果路网不能满足需求,则需要扩展路网,其最终结果是对拥挤—→缓和—→再拥挤的恶性循环的被动的补救,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发展问题,更谈不上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这种规划思想实际上是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在城市交通发展上所走道路的描述(见图1)。

3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交通规划的新思路

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交通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交通环境容量与交通环境承载力两个关键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交通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达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交通规划的新思路(见图2 )。

这种新的城市交通规划思路,除了常规规划内容以外,还将涉及一系列新的研究范畴与评价指标,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

3.1 城市交通供求分析

对城市交通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不但要分析需求的数量特征和最终形式,而且要分析导致需求产生的原因,如城市规划、布局、居民交通行为选择的偏好和出行方式的确定等,通过对需求原因的分析,为诱导和调整需求提供依据。

应当指出,进行新一轮的居民出行OD调查,是城市交通供求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

交通供给分析除了包括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通过能力和交通工具的实际运载能力外,还应包括交通管理能力的分析,并注意在规划期内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既有设施和车辆的交通供给能力。

3.2 城市交通供需平衡分析

交通需求及其增长有赖于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及新增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来满足。交通规划的目标就是寻求达到供需平衡的规划方案。进行平衡分析时,需要在考虑交通政策和投资约束的前提下,分析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方案,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分析不同交通方式的效率特性,包括各种方式的交通效率特性、能源消耗特性、环境污染特性以及投资费用特性等。对效率特性的分析将有助于在给定约束条件下,形成规划方案中不同交通方式合理组合的城市交通结构。供需平衡分析的结果将得出城市交通规划的初步方案。

3.3 城市交通环境分析

交通环境分析的任务是依据规划城市现存的环境问题,明确需要加以重点控制的能源和污染物对象,并由交通环境容量导出重点控制对象在规划期内的最大允许值,并参照交通排放因子或交通能耗特性以及最大允许负荷的计算模式,确定交通环境容量指标控制下的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这是从资源环境角度出发给出的城市交通系统的规模上限。

3.4 规划方案评价与确定

规划方案的评价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不同于以往的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针对初步规划方案中所提交通系统的总量、结构等指标,结合排放因子、能耗特性等系数,测算该方案下可能发生的交通耗能或交通排污,并与环境分析中给定的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进行比较,如满足该项控制指标的要求,则说明规划方案既满足交通需求,符合资源环境约束,否则,就需要对原方案进行调整(提出满足环境承载力的调整控制方案),可能的调整途径包括:①进行需求管理;②调整交通结构;③实施总量控制等,其目的是要保证社会、经济、城市交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应当指出,交通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的约束,交通系统发展与承载力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关系,随着科技进步和新型低耗能、低污染交通工具的引入,交通排放因子和耗能特性相应变化,导致交通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以及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允许规模上限的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建立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4 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的地位与作用将日趋重要,但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伴生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若不正确认识,及早解决,不可避免地也将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这已为发达国家城市交通发展的实践所证实。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环节,如何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探索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与城市交通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思路与方法将是今后城市交通规划研究的重要方向。

标签:;  ;  ;  ;  

城市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1]_交通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