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危机:当前中国发展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_信任危机论文

社会信任危机:当前中国发展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_信任危机论文

社会信任危机:当前中国发展必须正视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危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04)04-0005-04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华民族的各种潜力,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中国社会的细胞即个 人被普遍激活,由此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 看到,随着个人活力的充分释放,自由选择空间的拓展,我们的社会是“搞活”了,可 无论是在经济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国家管理和整合这些细胞活力以形成整体合力的 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尤其是作为制度化的整合能力没有得到强化,于是出现了大 量的无序性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也被“搞乱”了。严重后果之一,就是社会信 任的普遍缺失。中国现在正将面临着一场社会信任危机。如不能有效化解,会严重影响 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一、社会信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

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曾把普遍的信用当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之一。我们过去主要看重手工业工场和商业的规模,认为在明代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资 本主义的萌芽,如不是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也会自发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按照 黄仁宇的观点,这种说法是很成问题的,因为中国缺乏普遍的信用关系,这使得工商业 主无法信任家族之外的其他人参与管理,也没有银行系统作资金的融通,所以其工商业 规模都是无法做大的,更不可能形成一种运动。弗朗西斯·福山则认为:“任何社会都 拥有一些社会资本,它们之间的真正差别跟所谓的‘信任半径’有关”。他这里所说的 信任半径,是指社会信任的外延范围。实际上,社会信任除了外延的范围大小,还有一 个关于信任程度的内涵性的问题。

社会信任或社会信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或社会资源,着眼的是它对于社会交往 活动的作用,也可以看作是对哈耶克所说的“扩展秩序”的作用。现实的经验告诉人们 ,相互信任是社会交往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维护一定社会秩序的重 要条件。社会作为一定的人群共同体,其存在总需要一定的社会信任。这可以从两个维 度上来考察,第一是横向的维度或平面的维度。社会总是由若干人构成的,若完全缺乏 了社会信任或信任度太低,人们之间就难以顺利交往,或处于“普遍的战争状态”。一 般说来,任何社会都保有着一定的信任,所区别的只是信任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高低不 同,即信任度不同而已。第二是纵向的维度或者垂直的维度。由于社会分工,人们之间 存在着一定的阶层区分或等级差别;社会总需要一定的管理,管理权力也需要一定层次 和结构,这就意味着要有一种等级式的社会秩序安排和权力安排。在不同阶层的人们之 间、人民和政府之间,在社会管理的各个层次之间,也需要一定的信任作基础,否则, 社会也会在普遍的冲突中毁灭,至少是造成管理成本的提高和社会秩序的紊乱。大体说 来,社会信任度越低,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层次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不顺畅,社会 的凝聚力越差,整体活动效率也就越低。反之,信任度高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社会 成员与社会机构之间以及不同社会机构之间,彼此都相信是按照一定的规矩来行事,从 而也就提高了活动效率,并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信任和诚信、信用之间既有差别又密切联系。诚信、信用最基本的表现是守诺,即信 守自己的承诺,这是一定主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基本表证。信任则是建立在信用基础 上的对交往活动的对方、合作活动的对方的一种相信,是对所签定的契约、对保障契约 的第三者(或是个体人格如保人,或是一定机构如仲裁委员会,或是相应的系统如法制 系统,等等)的能力和品格的一种相信。如果说信用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行为特征或品格 的话,信任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心理状态。信任总是建立在一定信用的基础上,也总是 与信用、信誉相连带而存在。在信用健全,社会信任度高的条件下,交往和合作就能够 顺利地完成,并不断扩大范围,带来普遍的收益。而如果缺少了信用,人们就会普遍地 产生不信任的心态。正是这种相互不信任的心态,增加了交往和交易的困难,用现代经 济学家的话说,增加了交易成本,减少了合作的机会和可能。现实的经验也充分证明, 凡是在彼此不信任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的戒心就比较严重,合作(包括合作完成一个交 易行为)就比较困难;没有彼此的信任,交易双方、合作双方、管理和被管理双方就难 以形成一种合力,往往总是处于一种博弈性的相互对付甚至相互算计的状态。这就会造 成极大的摩擦,造成相当的效率损失。如果这种不信任成为一种弥漫性的严重的社会不 信任,就会出现所谓的社会信任危机。

二、当前中国的社会信任问题

曾经有一幅漫画,背景是一家小卖部,顾客手里拿着刚买的一包香烟,在端详这是否 是假烟,而店主则在检查刚收到的钱是否是一张假币。漫画直接讽刺的是假冒产品的泛 滥,同时也非常形象地揭示了人们之间相互不信任的现象。不客气地说,我国目前的社 会信用程度和社会信任度都是比较低的,其所造成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在广大农村,许多地方的道路等公共设施严重毁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诸多 不方便,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活动效率。村委会让各家摊钱来维护道路,但人们都拒绝出 钱。表面上看原因是农民自私,对公益事业缺乏热情,不会算大账,实际上并不完全是 这么回事,主要原因是对村干部的极度不信任,害怕各家摊的钱流入了村干部的腰包。 所以,宁肯忍受各种不方便以及造成的利益损失,也不愿意让村干部占了便宜。正是这 种不信任,使得许多公益事业无法开展,许多合作性事业无法起步,严重影响了农村经 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这两年闹得纷纷扬扬的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有不少实际是由于 三角债而形成的,包括一些政府部门也长期拖欠建筑企业的工程款,成为拖欠工资的主 因。工人对企业不信任,难以调动生产的积极性;企业之间相互不信任,合同履行率很 低,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企业对政府不信任,产生了许多短期行为。

随着中国都市化运动的加速,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他们在城里得不到信任和公 正待遇,受到各种歧视,不少人因此就产生一种反社会的情绪,甚至做出一些反社会的 行为。这些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里的治安状况出现某种程度的恶化。各个 单位都加设了门岗,布置了保安人员;就是连许多居民小区,也筑起了一道道围墙,保 安人员站岗放哨,尽管如此,许多居民还是在自家装上了防盗门窗。这种种现象都表明 ,人们对社会治安表现出相当的不信任,表明人们的社会安全感很低。可以说,城里人 与乡下人的相互不信任甚至敌视,高收入的阶层与低收入贫困阶层由于相互不信任而产 生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积累着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中国居民的银行存款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股票市场设立的直接原因,一是为了给企 业融资,二是为了鼓励居民将存款进行投资,减少金融风险,用经济学家的话说,是将 老虎关在笼子里。但上市公司不断爆出做假账、批露虚假信息恶意炒作、违规操作的丑 闻,使得股市充满了欺诈和投机,极大了损害了人们对股市投资的信任和信心。银行多 次降息,意在利用经济杠杆增加股市的资金投入,但几乎全无作用,银行存款仍在直线 上升,股市低迷的局面一点也没有得到改观。中国各类银行的呆账坏账数额巨大,蕴藏 着严重的金融风险,而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指出,“目 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 的头号杀手。”金融业是建立在信用和信任的基础上的,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势必会引 起连锁反映,甚至导致中国经济的崩溃。

更为致命的是,中国各级党政部门的官僚主义和大面积的腐败,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失业问题,三农问题,严重的社会不公正现象,使得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产 生了一定的怀疑和不信任,对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和不信任,进而对 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和不信任。发展下去,就会酿成政治信任危机。

有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包括商业信用危机、公共物品信誉 危机、人际信任危机和价值信仰危机。能否将现在的社会信任情况判定为“危机”,确 实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和看法,但当前中国的社会信任度很低,恐怕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我们认为,说中国目前已处于信任危机中,可能还有点言过其实,但确实存在着爆发危 机的真实可能性。应该看到,普遍存在的社会不信任情绪,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经 济发展速度和社会经济政治秩序,阻碍了中国社会的顺利运行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四亿份左右,而合同履约率却只有50%,也就是说有一半合 同不能如期兑现。我国企业每年由于不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855亿元,因逃废债务造 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达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 和造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达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 为2000亿元。(同上)其实还有大量的损失是无法统计的,比如中国每年因为公司高层相 互不信任而散伙、破产的有多少,造成了多大损失?由于相互不信任丧失了多少原本可 以合作的机会,造成了多大的损失?由于缺乏信任而形成的各种短期行为,又造成了多 大损失?等等,等等。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遏止社会不信任情绪的扩展势头,一旦出现 某种特殊事件,就很可能爆发为全社会性的信任危机,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崩溃。这绝 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重建社会信任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关于诚信问题的讨论和宣传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实际上是 对于社会信用、社会信任缺失问题的一种回应,也是我们力图通过诚信教育来解决问题 的一种对策选择。把社会问题归结为道德问题,或者说总是立足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思 考和解决社会问题,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思路,但历史也证明,这种思 路不是一种有效的思路。

这种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认为社会由无数个人构成,如果个人都提高了 道德水平,都坚持了诚信原则和坚守信用,自然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信任问题。可问题 是,人们的普遍道德水平从来都不能超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所允许的限度,人们的道德 意识从根本上说也总是人们的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一种反映。在劳动还是 一种谋生手段、普遍存在私有财产的条件下,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 矛盾就是无法避免的。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人们的一切行为都 是围绕着利益而旋转的。诚信原则如果与实际利益发生冲突,人们一般总是放弃诚信, 如果放弃诚信不会带有更大的利益损失的话。

信任问题说到底是一种对人际关系和社会预期的价值态度,是人们基于安全考虑而产 生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无论信任还是不信任,都是与主体自身的安全需要,包括对利益 安全的考虑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信任问题就不单纯是一个道德问题,不 单纯是一个人们是否诚信是否守信的问题,而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交往的发 展程度、社会制度的公正程度和健全程度、社会文化的基本价值导向相关联的综合性问 题。解决社会信任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一种比较公正的制度安排和社会保证装置 ,减少和消除行为主体对自身完全和利益安全的顾虑。这里并不是否认道德宣传教育和 诚信教育对于提高社会信任度的作用,而是说,如果将之作为一种根本途径,恐怕不是 一种合理的选择,而且表明我们的思路还没有超出传统思维的轨道。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以自然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社会,也是交往半径很小,亲情、人情 色彩很浓厚的所谓熟人社会。人们之间的信任,主要是依靠对交往对方人品的熟悉为基 础的。相反,对于生人或路人,自然地也就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戒备心态。而无论在熟人 之间还是在与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种制度性的保证机制,所以人们普遍缺 乏一种安全感。作为处世格言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反映了这种 情况。从社会管理或治理的角度看,传统社会是典型的人治社会,社会管理的分工和权 力分化程度很低,政府的各种权力几乎都集中在政府首脑一人手里,政府的清明程度几 乎完全取决于官员的个人品德和清明程度。传统政治的核心命题是“选贤任能”,整个 社会都未将法律和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社会自上而下都对“清官”有着一种特殊的 渴望,这证明“清官”凤毛麟角式的高度“稀缺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政府的极端 不信任。传统社会的信任模式是一种人格信任,无论是对熟人的信任还是对清官的信任 ,都是建立在对具体人格信任的基础上的,因而其“信任半径”很小,社会信任度也很 低。

当代中国正在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快速地扩大 了人们的交往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各种交易行为的频率,个人自由选择的空间扩展了, 相应地责任和风险也加大了。当代中国社会也正在进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对个人来讲 ,参与到整个社会的交往活动中,打交道的主要是生人,从熟人社会转到生人社会,无 疑提高了风险度;从社会来说,一方面,各个细胞的活力都被激活,而各种偶然性因素 起作用的可能性和力度也增大,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和合作在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普遍 展开,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形成有机系统联系,社会活动的整体关联性大大提高,如果广 泛的无序的运动得不到合理规范和管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系统紊乱,个 别方面的风险可能就会无限扩大,产生巨大的社会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信任作 为一种社会资本,在规避风险、化解风险、迟滞风险的社会蔓延方面都起着相当的作用 ,反之,若是社会信任度太低,则可能引发风险或扩大风险的蔓延速度,导致社会性危 机。

与我国社会的转型相联系,也要求社会信任必须从人格信任模式转向“系统信任”模 式,从基于对个体的诚信品格的信任转向对制度保障的信任。也就是说,需要把着力点 放在建立一个公正的相对稳定的制度系统,保持法律和制度的连续性和严肃性,通过依 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减少和降低个人因素,包括领导者个人品德、个人魅力 、个人威信、注意力的集中或转移等对于制度运行的影响,从而提高全社会对法律和制 度的公信度,提高对政府和政策的信任度。

我们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指标,就包括了人际关系方面的 融洽和协调,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人们较高的社会安全感和较高的社会信任度。 我们必须把提高社会信任度作为应付社会风险、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整个社会活动效率 、努力促进小康社会实现的重要手段,也当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的 ,来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我们相信,通过公正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贯彻依法 治国实践,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效应和伦理效应,再辅之以合理的道德教育,重建我国 的社会信任,大幅度地提高社会信任度,是可以实现的。

收稿日期:2004-06-16

标签:;  ;  

社会信任危机:当前中国发展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_信任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