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顺市委党校 561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管理工作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城市发展需求,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即: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基于经济学理论,打破了传统公共管理行政模式,将理性思维方式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在私营组织与经济学中吸取经验,在我国城市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概念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在我国城市管理中应用新公共管理的具体思路与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管理;新公共管理;应用;重要意义
新公共管理方式在城市管理中具有导向性的作用。相比于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在经济学与私人部门中汲取营养,实现公共管理的变革,使公共管理方式更具市场化、自由化,形成以竞争机制为主的管理模式。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公共管理方式创新,并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使公共管理的范围得到拓展,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城市管理中的主流思想。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
新公共管理(NPM)是相对于传统的公共管理(PA)而言。新公共管理是在两大理论(威尔逊政治行政两分法、韦伯官僚制)基础上,对传统公共管理中只注重整治行政内部系统结构的模式进行创新。相对于传统封闭式的公共管理而言,新公共管理是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状态系统来实践和管理公共事务。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概念进行理解:
首先,从公共管理的权责方面来分析,新公共管理作为公共管理模式中的一种,主要包括对其行政组织系统内部的管理,这部分管理内容属于公共管理的基础内容,并且管理的重点由内部行政管理向外部行政管理转变,由对政府程序和机构的重视转变为对其结果和项目的重视。新公共管理的外化则需要政府重新定位其职能,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功能,使政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导者。
其次,从新公共管理的开放性特点方面分析,为社会基础建设和社会服务提供支持,新公共管理主要内容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以此来打破政府垄断公共建设的现状,使企业、团体有机会参与到社会服务的竞争中。而在市场管理过程中,新公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对中介组织的利用与培养,使中介组织有机会为社会承担微观管理和协调的工作。新公共管理区别于传统的行政公共管理,是动员全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参与到社会的公共管理中。
最后,对公共管理的方式进行分析,新公共管理主要是从私营组织的管理方式中吸取经验,将私营组织中成熟的管理机制和成功的竞争模式运用于公共管理中,如私营组织的发展模式、绩效考核评定标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目标管理等。新公共管理变革了政府职能,使其更具逻辑性,同时政府开始重视其职能的应用所产生的结果。总而言之,相对于传统的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在定位政府职能、参与公共管理的主体、管理方式等方面起着导向性的作用。
我国城市管理中新公共管理的具体思路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处于转型阶段,在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一定不足,并且法制规则仍处于完善阶段,但是这些方面都不能阻碍我国城市政府向西方国家科学公共管理模式学习的脚步。我国城市发展跨域,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体现在管理方面。因此,公共管理应在城市管理显示的基础上,为新公共管理的实施创造条件,从而探索出适合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道路。
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城市政府的管理中,转变其职能是科学管理模式得以实现的基础。现阶段,我国政府转变职能集中在政企分离方面,但未能在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方面实现政事分离,同时未涉及到城市提供服务主体的多重性。在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以及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应逐渐深入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断更新城市公共管理理念,同时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解也需要不断的更新。特别是在引入市场机制后,公共服务和物品的竞争方案可以使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政府应给予广泛关注。
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无论是在政府转变职能方面,还是竞争机制的引入方面,城市管理主体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城市公共管理应以政府为主,同时将第三方组织、公共事业团体、社会公众、各种盈利企业等作为城市公共管理的主体,使政府之外的主体形式得到培养。在公共事业团体中,将其对社会提供服务取代原有的公务员编制。公共事业团体所使用的资金应在政府部分划拨的基础上,利用基金运作的模式进行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在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其资金运作负责人的身份和地位,以保证其资金充分合理地运用;第三方组织是指在非政府组织的情况下,非营利、非政治的独立组织,主要是对社会发展政策的研究,同时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事务。现阶段我国城市中,以社会服务为主的非政府组织建设数量较少,有待加强。
在城市公共管理中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虽然,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城市的管理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城市发展的速度,但是,应将公共管理部门的公益性特征融入在城市公共管理中,以保证公共管理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城市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公共管理得以长期发展的前提,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在政府内部机构和委托外部机构两方面对公共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我国城市管理中新公共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公共管理行政发展历程分析,新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行政发展中的重要关节。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金融危机的出现,新公共管理在政府行政工作中实现了自由化、市场化、企业化。运用方法论的方式进行分析,由私营管理模式和经济学理论融合创造出新型公共管理模式,彻底打破了以往传统政府行政公共管理的思想。在我国行政变革中,新公共管理的重要意义逐渐突显出来。
创新了公共管理方式
人性假设是行为分析以及组织结构设计的逻辑起点。其中,理性经济人是新公共管理方式的逻辑起点,公共管理的方式从规制向激励制转变,创新了公共管理方式。假设“人性恶”作为以往的官僚制理念设计的基础,传统公共管理是以规制为主线,设法利用规章制度对滥用官僚权利的问题进行限制,避免发生出于本性而侵害公共利益的情况。将人性恶的理念作为基础,在设计制度方面,采用非人性化的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规避个人滥用职权,进而危害公共利益的情况,因此对其政权进行控制,用制度制约权利,实现权责统一。
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新公共管理丰富了传统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有开创性的作用,并且在其管理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理论角度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凌驾于传统公共管理范畴之上。传统公共管理属于政治学领域,而新公共管理打破了传统公共管理的学科限定,是将当前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以及经济论融合其中而创造出的新型管理模式,使传统管理只关注效率转变为现代开始注重市场价值,为新型的公共管理提供了思路,因此,新公共管理也被称为基于经济学的政府新理论管理。从实践角度分析,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突出了经济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将其引入政府的新公共管理中,为公共管理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支撑。如在应对僵化的韦伯官僚制时,从私营组织和经济学中汲取营养,使其变得更加灵活,充满生机。在应对传统公共管理投入多、回报少的问题时,可以从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中学习,并对产出引起高度重视。在应对传统公共管理人员的任职永久性而造成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时,可以在私营部门人事管理中吸取经验,以绩效工资制、合同雇佣制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只有以市场化经营为主线的新公共管理,才能有效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使公共管理部门活力得到充分激发,财政困难得到缓解,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所以,无论是在理论角度还是实践角度对新公共管理进行分析,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效率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公共管理的范围得到拓展
新公共管理融合了先进的现代科技,特别是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使新公共管理更富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创新了公共管理的研究主体和研究范围。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使传统管理理念被打破,以工商管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础,并结合了政治学、政策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有效管理公共管理物品和公共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撑,使得公共管理的范围得到了拓展。新公共管理应用当前私营组织和工商管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原则,注重政府公共管理服务的市场化以及客户满意度,建立和完善管理方式,践行绩效管理模式。在公共管理中引入政策科学分析的研究结果,且将当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新公共管理模式,可谓是建立在综合且广泛的知识结构体系前提下的管理方式,不仅使公共管理的理论得到充实,而且使公共管理的范围得到拓展。
结语: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理念,在城市公共管理中发挥着导向性的作用。新公共管理理念是基于经济学理念,将理性经济人作为逻辑起点,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其主要目的就是追求管理效率,因此新公共管理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城市发展的一定阶段内,新公共管理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新公共管理理念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为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公共管理理念得到创新,同时使公共管理方式得到完善,利于政府公共管理工作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年兴.论公共服务的“第三种范式”——超越“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J].甘肃社会科学,2013(02).
[2]保罗·优利欧,苏有.怎样衡量新公共管理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一此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探讨[J].探索,2014(02).
[3]曾保根.价值取向、理论基础、制度安排与研究方法——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的四维辨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4]李玮.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D].河北大学,2014.
[5]肖如斐.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福建省数字城市管理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11(04).
论文作者:王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公共管理论文; 政府论文; 城市论文; 传统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方式论文; 城市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