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江泽民选集研究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江泽民选集研究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学习《江泽民文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选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主题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6)19-0005-04

《江泽民文选》集中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展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整体面貌和丰富内容。学习《江泽民文选》,既要学习和掌握其中重要的理论观点,更要抓住贯穿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我们事业和理论的主题

《江泽民文选》的主题,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什么?有两种表述。一种是指“发展”。2003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中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另一种,则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3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两种表述,哪一种更为合适,需要研究。最好能够统一起来。至于目前,我们暂且可以认为,这两种表述主要是在界定的范围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其内在精神还是统一的。

2003年中央批准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线来贯穿全篇的。《纲要》十六章的副标题,多数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篇从十六个不同方面,系统介绍和展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今年8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进一步强调了主题问题,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整体事业和理论成果来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其主题,应该是比较准确和合适的。

1982年9月,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把我们党几十年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基本经验总结了出来,把我们党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使命和任务集中地概括了出来,明确宣告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提出以来,我们党就把它当作一个中心口号来使用。从十三大开始,党的每一次代表大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或主线,围绕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做文章。十三大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报告的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贯穿这些大会的主线,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言之,20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赖以成功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归根到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

当20多年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时,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还不可能马上就很清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明确。所以,20多年来,中央的文件在使用这个概念时,一般都加上“建设有”三个字或“有”一个字,表明它还处在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学术界也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但在党的文件中,作为一个标准的概念,多年来一直使用的,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过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理论上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化。正式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地位,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和有关文件,开始正式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党章上凡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方,都改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以更加鲜明、简洁的形式,概括了我们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和所坚持的正确道路。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长期探索的过程。它凝集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最宝贵成果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领导党和人民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1页)“如果说构想,这就是我们的构想。”“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5-66页)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阶段的理论和实践,原来都是作为邓小平的探索及其理论的延伸来定位和说明的。当年我们在设计和编写中央党校的《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时,确定该教材主要反映邓小平的思想和论述,但也把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些思想、理论、政策、主张,糅合到里面去,一块加以反映。但十六大以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作为党的三大理论成果之一,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需要作为一个单独的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及有关的教材中分离出来。尽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但毕竟已经具有了相对独立的意义,它对于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也应该单独加以说明和肯定。当年中央批准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三个代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展示出来。这次出版的《江泽民文选》,更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和全面的反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当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现在和今后,都需要并仍将继续探索下去。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可以相信,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理论上和实践上一定会取得新的成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

从实践基础来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国际影响显著扩大,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实践的产物,又指导了实践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

从理论创新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3年间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举其要者:它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总而言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其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在今年8月15日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具体详尽地列举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富有独创性的21个思想观点。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所以,胡锦涛总书记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典范”。

从对理论的系统化来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沿着邓小平的思路,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思考,并系统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做了很多系统化的工作。如,1992年的十四大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九个方面的内容,1995年经中央批准印发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进一步将其展开为十六个方面;1997年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范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政策和要求;1998年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十一条基本经验;2001年,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又概括了80年的基本经验,特别是揭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2002年的十六大,总结了13年的十条基本经验,强调它“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扩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学习《江泽民文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是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之后,又反过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这个关系,很明确,也比较简单。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指理论,这个关系怎么理解呢?就比较复杂了。首先有没有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邓小平理论原来就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后来,为了肯定邓小平同志的贡献,把它改名为邓小平理论,实际内容仍然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断发展,前进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逻辑上来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应该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种理论抽象,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丰富多彩,唯有掌握了它的规律性,并以对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实践,才能使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取得更大的成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升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以,理所当然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着指导的作用。

因此,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更加系统、全面和准确地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完整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进一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丰富内容,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理论思考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潜心研读原著,把握精神实质,真正学通弄懂,积极推动各项事业和工作的开展,以更加卓越的成就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2003年7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总揽全局,高屋建瓴,以深刻的洞察力指出,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国际、国内和党自身建设的三个重大课题。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

在这次8·15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又重申了这三个重大课题,强调: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同时,又为我们在解决这三大课题过程中,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在2003年的7月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从14个方面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的问题。并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崭新起点”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打开了通途。

在这次8月15日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继续强调:在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面向未来,我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代化继续推向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得又快又好。

标签:;  ;  ;  ;  ;  ;  ;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江泽民选集研究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