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致霉菌性角膜炎的治疗论文_张艳芳

外伤致霉菌性角膜炎的治疗论文_张艳芳

山东省莱芜市口镇中心卫生院 271114

摘要:目的 分析霉菌性角膜炎是危害严重的致盲性疾病,探讨外伤致霉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

关键词:霉菌性角膜炎;抗菌药物

霉菌又称作真菌,存在于水与土壤之中,农作物和牲畜污染最多,它的种类繁多,其中对人体有害的约50种,例如镰胞菌及念珠菌等。霉菌性角膜炎是霉菌侵入角膜引起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诱因是角膜外伤尤其是植物性外伤,通常病灶边缘不规则,会出现羽毛样的浸润,在严重感染时会产生一个完全不透明的角膜,亦可能发生坏死及穿孔,使眼睛受到严重的危害,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我科自2015年上半年共收治霉菌性角膜炎6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经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最大63岁,最小5岁。3例为打栗子时扎伤或打石子时擦伤;2例为麦芒扎伤,1例为牛蹄踢伤。就诊前病程为半月至一月不等。所有病例均在当地医院行全身或局部抗菌或抗病毒治疗。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用药史病程反复发作趋势。入院时视力4例光感,1例指数/1米,1例手动/眼前。角膜溃疡面积3~6 mm,溃疡边缘稍隆起,与正常角膜有明显分界线,中间干燥粗糙不平,可见卫星灶免疫环,有些病例可见新生血管形成,4例可见虹膜反应,前房窥不清。所有病例均经溃疡刮片镜检,分别检出镰刀菌,曲霉菌,念球菌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经临床及室验室确诊后,给予积极的抗真菌治疗,局部应用氟康唑滴眼,口服酮康唑药物,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停用一切抗生素。1% 阿托品散瞳,防止虹膜炎发生,溃疡表面给予2%碘酒烧灼,以减轻角膜刺激症状,加速溃疡修复,应用消炎痛,维生素类药物,嘱患者注意营养和休息,勿食刺激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结果

本组病例经治疗后,1周内吸收2例,一月内吸收1例,溃疡一月内愈合1例,2月内愈合2例,遗留斑翳或白斑,视力恢复0.6为1例,0.2为2例,2例为指数/30cm,一例手动/10cm。

3.讨论

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病程迁延,易误诊,对视力损害极大。患者多对外伤不重视,尤其是那种细小且深的伤口,虽然伤口表面愈合但角膜基质层易形成溃疡,导致病程长治疗难度增加。本组病例在人院前均长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有的还应用激素类药物加重病情。有报道认为真菌性角膜炎制片镜检的阳性率高达到95.3%,故眼科医师在病痛史、临床症状和体症可疑真菌性角膜炎时,应反复制片取材,予以镜检,必要时最好作培养加药敏,以防误诊。一旦确诊则局部加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首选氟康唑,它不良反应低,相对无毒或低毒,耐受性好。而且是唯一水溶性抗真菌药,可通过血脑屏障,快速进入和分布于眼内组织中,疗效好,但价格贵。为减少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可辅用消炎痛25mg,3次/d,口服。因为其能减轻虹膜刺激症状,协助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成纤维细胞起刺激增生作用,能缩短内皮损伤愈合时间。在治疗中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总之,当眼外伤发生后,经抗生素应用无效,病程反复时应考虑到真菌感染可能性,给予制片镜检,培养加药敏,一旦确诊需停用一切抗生素,禁忌应用皮质类固醇,选用合适抗真菌药物,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金树林,王育敏,蒋国安,高晓唯,张莉;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前后血浆及视网膜下液的检测[J];中华眼科杂志;1997年01期

[2]赵世来;角膜碱烧伤基础研究与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年10期

[3]张磊,王强,孙风梅,代会琴;外伤所致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氟康唑综合治疗[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3年07期

论文作者:张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外伤致霉菌性角膜炎的治疗论文_张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