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_艾启云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_艾启云

艾启云 陕西省柞水县营盘镇九年制学校 711400

【摘要】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能问、敢问进而想问、善问、乐问,逐渐激发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实现思维的拓展、能力的创新。让学生能问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敢问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前提,想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起点,善问是促使问题意识形成的核心,乐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35-01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大多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回答,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况少之又少。如此,学生的问题意识便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并制约了其日后的长远性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且必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发展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其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类似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处理信息,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这样的探究过程,使他们养成和具备了批判精神和求异思维,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不盲从,不迷信。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意义重大。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1、转变观念有效诱导学生提问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诱导学生提问。在教学中就需要做到:不要害怕教学环节被学生的提问扰乱,或者害怕学生的问题过难造成不必要的尴尬而放弃了让学生提问;想方设法让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如让学生结成小组,把自己的疑问在小组中提出来。这样,胆小的、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敢于提问的局面;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文中的标点符号、词语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对作者的见解、文章的写作等方面提出问题。比如引导学生对难于理解的句子、文中的优美语句、文章的谋篇布局、内容的选择、文章中的描写等方面提出疑问;先由教师提出很有见解的问题,试探着逐步引导学生体验主问题,启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于无形中产生学习兴趣,跟随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主动思考,做到全身心投入。例如有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大象博士请助手”一文第二课时时,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正确回答:“我知道大象博士请小猫当助手”后,他不是单纯的肯定学生,而是创设了一个质疑的情境:“同学们,对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承接教师创设的这样一个质疑的情境,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就被触发了,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大象为什么要请小猫当助手?”“小猴很机灵,大象为什么不请他?”“小兔子很乖,为什么大象博士不请小兔子?”就是这样一个质疑情境,引发了学生对“大象博士请小猫当助手公平不公平”的探究话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表层”,还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训练了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可谓一举三得。

3、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提问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在校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要逐步培养学生“问”的习惯,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问”,而且要学生在课外也“问”,把问题作为每天学习必须要进行的任务。教师在开始时可以把“问”当作练习布置下去。在学校,教师可利用早自习、课前、班会、活动课为学生提供问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在课外,低年级教师可布置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提问题;读童话时提几个问题;对于书上不甚明白的地方提问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每天的作业中问几个书本上的问题;每周的周记中问几个生活上的问题;每月的小作文中问几个社会上的问题。用这种顺序渐进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提问作为一种习惯,随着“问”的扩展、深入,提问能力就会不断提高,问题意识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4、及时鼓励让学生敢问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提问大多积极踊跃,敢说敢问,可一到高年级,学生就变得沉默寡言,不太敢问了。究其原因,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子观念逐步增强,怕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或太简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为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创设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把和学生的关系变成朋友关系,对学生的问题认真对待,态度和蔼可亲,从情感上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这除了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有耐心。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我们所设想的,与教学有关的,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过本堂课的内容时,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敷衍了事或粗暴对待,呵斥学生不要问这些无关的问题,而应对学生这种开动脑筋、敢于提问的精神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多角度、多层面地提问。对本堂课确实没有回答价值或难度太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课后去查阅资料或另外抽时间进行探讨。切忌简单粗暴,抹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只要教师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敢问、会问、善问、并且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纳入教学思路之中,这样既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必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思维和语言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根本目的。我们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就能欣喜地听到学生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

[2].浅谈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国教师报》

论文作者:艾启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_艾启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