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地位论文,多极化论文,在未来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形势向多极格局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未来的多极化世界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和国家集团将占有重要地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南北关系并没有根本变化,南北差距依然十分严重。广大发展中国家仍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仍是我国对外关系的立足点。
一、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腾飞的历史意义。
7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取得重大发展,90年代这种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东亚地区尤为突出。过去20年,东亚地区年均增长率高达8%,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整体的4.3%和发达国家的3%。根据世界银行有关报告的预测,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内,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仍将为7.9%,南亚也将达到5.4%,都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3.5%。1994年10月意大利《快报》周刊和11月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刊文分析未来25年世界经济走向时,认为世界经济权力将发生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最大的变动,“一些发展中国家将崛起,一些发达国家在衰落。”
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历史事件。100多年前,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殖民地问题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对殖民体系问题有着完整和深刻的分析,并得出结论说:于17世纪末形成的殖民体系是所谓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杠杆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以深切的关注和热烈的同情对待19世纪中叶在殖民地和附属国,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日益发展起来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密切注视着英国如何用“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高度赞扬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认为“这是一个卫国保家的战争。这是一个谋求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恩格斯:《波斯与中国》)他们还关注殖民主义者对波斯、阿富汗、缅甸、印尼等地的侵略和争夺,以及这些地方人民的反抗斗争,并写了一系列的评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愤怒地谴责西方殖民者残酷地迫害被奴役国家人民的暴行;同时预言,“不要过多少年以后,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亲眼看到全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些地方的社会变革“必将给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论殖民主义》,人民出版社出版128、6页)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预言正在成为伟大的现实。
二战后,一大批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保护国纷纷取得了政治独立,占全球土地面积70%的地方建立起130多个国家,它们以国际社会平等一员的姿态走上政治舞台,从而形成当今世界上一支巨大的力量,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主力军。1993年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标志着曾经作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主要要素,以最残忍的暴力为基础的殖民制度彻底崩溃了。非殖化的完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可是,由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长期的压榨,这些独立了的第三世界国家都严重地面临着发展问题。如果经济不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政治形势难以稳定,独立也难巩固。早在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开罗答记者问时就指出:亚、非、拉国家长期处在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压迫下,“不仅要得到政治上的独立,而且也要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并且还要拥有足够的自卫力量,这才能保证完全的独立。”(《周恩来外交文选》379页)这些年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上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正在逐步摆脱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奴役或掠夺而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正昂首阔步地向现代化国家迈进。它们不再只能是遭受别人欺侮和掠夺的对象,而将真正地觉醒起来,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并参与解决全人类命运的共同问题。落后的亚洲正在崛起,这确实是具有伟大历史进步意义的巨大变化。
现在一些亚洲国家还在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进一步摆脱“世代相承”的愚昧和落后的状态。可以预期未来一二十年将是亚洲科技和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有着悠久历史的亚洲,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过辉煌的贡献。古老亚洲的觉醒将有助于人类缔造一个更加美好的21世纪。
二、在未来多极化世界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和国家集团将占重要地位。
国际形势向多极格局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未来的格局不会像一些人所想像的只能靠美国一家独霸或美其名曰的“领导”,也不会像许多西方人士主张的由“富人俱乐部”来控制,或者重复出现19世纪下半叶那种列强争霸以至瓜分世界的制度。时代不同了,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当今的世界仍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们还会发展,有时还可能“跃进”。美国仍将在经济、科技方面占有优势,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仍会最强。对此,必须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但也必须看到,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这一绝对规律,日本、德国正在壮大,进而企图以自己为核心,组成经济、政治相结合的“板块”或“团伙”,来争夺21世纪的经济霸权以至政治霸权。俄罗斯具有巨大的潜力,经济恢复后,也要力争它的大国地位,对此不容忽视。
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卷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大潮里去,但是多数不会再成为从属于这些“板块”的附属国。这些年,中国、印度、东盟、巴西等国都在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英国《经济学家》曾刊文指出:七国集团已不再能控制世界经济。该刊分析“在今后25年里,在世界进口的增加部分中,发展中国家可能占2/3”。“事实上,由于第三世界的繁荣,世界经济将在90年代的后五年里经历自1973年石油价格冲击以来的最快增长”。根据一些学者预测,到进入21世纪后不久,东亚包括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比重可能上升到30%以上,世界贸易增长的一半以上将依靠亚洲。东亚发展中国家还将投资上万亿美元兴建基础设施,从而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增添新的活力。1994年初美国商务部确定十大新兴市场,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欧盟1994年底就提出“走向亚洲新战略”。1996年3月在曼谷召开了首次亚欧首脑会议,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创亚欧间的联系渠道,这也是构筑21世纪世界新战略格局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举措。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要“从历史来看亚非拉人民斗争的前途”。(毛泽东外交文选534页)西亚、北非地区有着灿烂悠久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现在拥有几亿勇敢、勤劳而又富有智慧的人民,以及十分丰富的石油等资源,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同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士池田展望21世纪时,曾经强调非洲黑人“蕴藏着惊人的素质”。“非洲大陆今后也是前景可观”,将成为“未来的大陆之一”。“非洲人种将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在精神、智力、肉体各个领域内扮演重要角色。”已故周恩来总理曾盛赞非洲资源丰富,只要开发起来,“未来的非洲一定是一个繁荣富强的非洲”。(《周恩来外交文选》401页)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水平低,目前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粗放型的。亚洲人口众多,虽然可为生产发展提供充实的廉价劳动力,可是也为经济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劳动生产率较低,人民生活水平难以很快提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来临,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亚洲发展中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不能认为世界已进入“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邓小平同志早就预见亚太地区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地区,同时又指出,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这就象巴西不发展就不是拉丁美洲世纪一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82、361页)亚洲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多极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目前正处在过渡时期。不过,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在将来的世界格局中,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53页)像印度、印尼和巴西这些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一旦经济腾飞,也自然会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印尼、巴西还分别有东盟和南方共同市场作为依靠。现在东盟已经迅速成为东亚和亚太地区一股重要力量,到本世纪末它扩大到十国后,必将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到21世纪初,有的会上升为新的工业化国家,不少仍将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
现在的东南亚国家正在联合自强,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许多国家制定了要在21世纪初实现现代化的远景规划。虽然在前进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但是东南亚仍是当今世界最具有活力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今后十年,东盟各国经济仍能持续快速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经济上曾经闭关自守的南亚地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发展进程很快,预计在未来十年后几年的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6%。未来十年拉丁美洲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3.8%。
在东亚和一些拉美国家这些年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非洲国家却政治混乱、经济停滞、前景不明,很可能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困难时期。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70年代的年均3.8%下降到80年代的2.1%,低于人口的增长率。在1990年至1994年的五年中,又下降至1.5%。1960年非洲大陆的贸易量曾占世界贸易量的9%,到1993年,下降到不足3%。目前非洲外债达3050亿美元,相当于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98%。世界33个严重负债国中,非洲占了27个。1994年以来,非洲经济开始有所好转。1995年非洲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比1994年增长3.7%,外汇储备也显著增加。一些国家经济会有新的发展,如南非等南部非洲国家,正在逐步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世行预计,未来十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也将上升到3.8%。可是一些国家由于内部纷争不已,对外依赖过深,近期难以摆脱困境。
冷战后,由于经济、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人心思和,以及受世界缓和大趋势的影响,中东、非洲出现了形势趋于缓和,对话逐渐增强的转折性变化。但是这一地区的国家,阶级、民族、宗教、领土等方面矛盾错综复杂、根深蒂固,非短期所能解决,有时还会恶化,如最近发生的非洲大湖地区战乱。已出现的缓和,也会反复,如阿以争端。有些国家内部存在严重不稳定因素,甚至可能发生剧变。一旦出事,一些西方大国会趁机插手,互相争夺。包括海湾在内的中东和非洲仍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
四、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不断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争夺经济霸权以至政治霸权的斗争也会发展,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投资场所以至战略要地的争夺也会加剧。虽然新科技的发展使西方减少了对原材料的需求,但原材料的供应仍是工业不可缺少的因素,有的在一定时间内会有所增加。据估计,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到本世纪末,每天将增加1100万桶,因此世界对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的依赖也会加深。西方工业所需的许多贵重原料仍主要从非洲进口,如铬、锰、钴、铀、钻石等。1996年初,美国官员曾公开宣称:“现在是美国同欧亚争夺地球上这个尚未开发的最后一个大市场的时候了。”
冷战后,经济优先成为世界潮流,各国更加着重考虑本国的经济利益,国际关系的相互依存性日益明显。可是在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国际经济秩序仍是二次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和控制的旧秩序,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和不平等现象。发达国家在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市场和资源的同时,普遍限制发展中国家向本国的出口,特别不愿意进行技术转让,在高科技的分享上更是横设障碍,甚至作为向发展中国家施压的一种政治筹码。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债务问题也同发达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国际经贸和金融组织的决策权也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西方一些人士还很不愿意看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他们在企图利用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要对其发展进行遏制和纳入由它主导的轨道。1996年9月27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一篇专文清楚地表示,发达国家在多方阻挠,力图使发展中国家不超过它们。这种限制与反限制、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将是今后国际关系中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中国、印尼这些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有较大发展,贫困人口数目也在下降,因此,从整体来看,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在上升。可是南北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南北差距仍然十分严重。就中国而言,目前仍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从全球范围来看,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的现象在继续发展。据统计,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在逐年增加,1974年有29个,1994年增至48个,20年里增加了将近20个。在近20年内,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增加了40%。1996年7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报告说,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个人收入分配不均,近30年来,世界上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根据世界银行所提供的数字,1993年,世界总人口为55亿,其中有47亿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最低只有90美元,而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高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平均则达23090美元。全球有13亿人缺少“基本生活资料”,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51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孟加拉外长阿扎德谈称,1960年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有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占人口同样比例的最贫穷国家人均产值的30倍;30年之后,这一差距已经扩大到60倍。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世界上的国家富的愈富、穷的愈穷,解决这个问题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南北问题很突出,“这个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邓小平文选》20、56、281、282页)他又着重强调“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82、106页)因此,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增长和普遍繁荣应该是人类努力的方向。
显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会多种多样,政治体制有所不同,在发展过程中,经济上也会出现竞争,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中国家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争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仍然有着共同的任务。在经济方面相互间的互补性也大于竞争性。中国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仍是我国对外关系的立足点。
标签:发展中国家论文; 非洲大陆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