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年初,我们对江苏省江宁县和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做了调研。这些地方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通过发挥和调动农民、企业和基层政府部门三方面的作用和积极性,立足技术和体制两个创新,全方位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构筑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更高的发展框架。这些做法使我们深受启发,对其他地区搞好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位一体,全方位推进
江宁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面的作用和积极性。他们认为,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符合市场经济规范的企业和中介组织有待发育,因而,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初期,发挥政府引导、组织、协调作用尤为重要。为此,江宁县建立各乡镇联网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工程建设,成立农副产品流通公司,积极招商引进国际农业、生物企业和科研机构。政府更多地是为农业结构调整创环境、搭舞台,农业结构调整“主角”是农民和企业。他们强调农民和企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和载体作用。坚持自愿互利原则,注重示范效应,通过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该县其林镇的“蔬菜之乡”、横溪乡的瓜果基地等,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区域结构的调整。阜阳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理解农民在运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面对新市场所面临的更加严峻的技术和市场风险,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搞好农业技术服务,倡导和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尽力使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处于低风险状态。
采用高新技术,开展技术创新
江宁县紧紧依托国内科技队伍和科技型企业,使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的过程。该县与南京市蔬菜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千亩蔬菜良种科技园;与中国水产研究所合作组建了淡水养殖基地;与江苏一统牧业公司合作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波尔羊饲养繁育基地。通过吸引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在本县建立生产科研基地,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阜阳市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大力推广普及适用高新农业科学技术。阜阳市以丰业种业公司为依托,运用种子包衣技术,使阜阳市玉米、小麦、棉花的良种率迅速提高,对优化种植业结构起到了关键作用。阜阳市黄牛改良中心引进国外优良种牛,采用人工授精办法,1999年改良本地黄牛75万头,极大地推动了阜阳市的黄牛养殖。阜阳市还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当地科技人员培育的“皖麦38”优质硬粒小麦,在面筋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都达到或超过了进口小麦水平。阜阳等地还抓住政府上网的机遇,充分运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力图使农业技术引进推广和农产品产销衔接达到新的水平。
引入现代企业,实行体制创新
江宁县把引入国际农业企业、生物技术公司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他们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同时也是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过程。这些企业具有大规模、强辐射力、高起点、高科技含量,拥有新营销理念、新开发机制,本身就是国际经济的参与者,从而使江宁县农业结构调整以最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形态直通国际、国内市场,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问题。如,江宁县招商引进美国一家生物技术企业,以50多种瓜果、蔬菜为原料,制造生物技术产品“活力酵素”,年产值可达5亿元,将使全县瓜果、蔬菜有稳定的销路; 与美国环球种子公司合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产品直接进入该公司遍布世界134 个国家的销售网络;与美国俄亥俄州合作建立草坪公司,生产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高档草坪。在这些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江宁县农业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结构调整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防止了与其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低水平趋同,以更高的起点实现“错位竞争”。阜阳市根据地处平原、宜于大规模耕作的特点,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办法,采取“反租倒包”等形式,扩大农业企业化经营规模。通过上规模、降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几点思考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较快发展,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进入了阶段性、结构性农产品总量供大于求的新阶段。在农产品总体相对过剩的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极易变化,结构调整的方向选择难度加大。加上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产品易腐变质等特性和农民获取信息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使得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任务和目的都非常明确,关键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完成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江宁、阜阳两地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经验和成功做法,有助于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上的深入思考。
1.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自愿互利原则,保持农民的主体地位。要以市场经济办法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形成农民、企业、政府三位一体,全方位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格局。力戒政府一厢情愿,甚至采取行政手段强力推行。
2.农业结构调整要引入大规模、高水平的企业经营方式,在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鼓励经营体制创新,逐步替代千家万户小生产方式。由企业作为竞争主体,直接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从而规避农民对技术、市场变化适应性差和风险承受力弱的缺陷,降低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直接面对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3.农业结构调整要抓住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的机遇,广泛运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加快农业技术创新,逐步淘汰农业常规品种,扬弃传统农业技术。要因地制宜,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为目标,按照国内外市场需要组织农业生产。经济发达地区要更多地采取新技术生产新品种,以更高起点调整农业结构,实现“错位竞争”。力戒简单地“守在城门口、盯着菜篮子”搞调整,导致新的结构雷同、低水平过剩和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