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核桃庄乡卫生院 青海海东 81089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术后延续护理在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现2例伤口感染,且观察组患者的胆结石认知调查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为,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内镜治疗胆结石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内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护理路径;术后延续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240-02
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结石形成后刺激胆囊粘膜,进而引起慢性炎症。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时,会引起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习惯以及生活规律的改善,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导致胆结石的原因复杂,主要由于年龄、遗传、药物、饮食习惯以及特殊疾病导致。临床主要进行手术治疗,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内镜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且痛苦小。加强对内镜治疗胆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本次研究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分析临床护理路径、术后延续护理在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详细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有30例患者。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7~76岁,平均(45.7±2.1)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8~75岁,平均(45.4±2.5)岁。根据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包括单颗结石33例,双颗结石17例,三颗及以上结石10例。纳入的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同时满足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节律的深呼吸。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及时反馈给医生。谨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并控制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时注意患者生命体征。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手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做好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向患者讲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心情愉快。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根据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为内经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标准流程,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诊断符合胆结石诊断标准,手术前2d,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设备和设施,常规护理评估,并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抗菌药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手术前1h为患者进行预防用药。手术当日给予患者常规指导,做好心理护理,提醒患者手术前常规禁食、水,手术后住院恢复2~3d,复查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而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手术活动。加强夜间巡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基本恢复正常饮食,且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可指导患者出院。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后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患者出院后每周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患者相关健康指导、饮食指导和康复指导。特殊患者可进行家庭访视,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1]。
1.3 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胆结石复发、穿孔、感染等。采用胆结石认知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查问卷为百分制,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掌握程度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对比数据,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分析,版本为SPSS20.0。当P<0.05,说明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x-±s”,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指标对比
结果见表,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伤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出现2例伤口感染,1例结石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的胆结石认知调查问卷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胆结石认知调查问卷评分为(87.4±3.6)分,对照组为(64.5±3.4)分,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胆结石发作时患者多有典型的胆绞痛,特点为右上腹出现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并伴有渐进性加重,常向右肩膀、背部放射[2]。引起腹痛的原因为结石有胆囊腔内移动至胆囊管,造成结石嵌阻,进而导致胆囊内压升高,胆囊平滑肌痉挛引发剧烈的胆绞痛。同时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出现胃肠道反应,部分胆囊结石患者会出现黄疸,胆囊压迫胆总管,引起部分梗阻,由于感染引起肝细胞过性损害,表现出眼睛巩膜颜色变黄[3]。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人们健康保健观念的改变,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延续性护理能够保证患者在住院至回归社会这一阶段中,可以受到协调性、连续性的护理。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避免了患者从医院到社会,出现医疗照护脱节,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进行护理的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现2例伤口感染,且观察组患者的胆结石认知调查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为,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术后延续护理在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谢文红,夏红.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在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22(2):77-77.
[2]彭梦苗,宋均仿,李海燕,等.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在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133-134.
[3]翁婷婷.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及术后延续护理在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5):00133-00133.
论文作者:王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患者论文; 胆结石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胆囊论文; 路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