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文学语言的影响论文_程舒阳 李位臣

试论网络文学语言的影响论文_程舒阳 李位臣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作者简介:程舒阳(1989.10-),女,汉族,广西梧州人,研究生班学历,学士学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教务处学籍科科长,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摘 要 中国自九十年代大力发展网络研究和应用后,以青少年为基准网民的网民群落,凭借他们自身的开放、自由、创新的特点,在网络文学的流行和不断的网络交流中逐渐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区别于传统的汉语言,网络语言更加的形象、生动,表现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和具有活力。本文提出了网络语言对现实生活和传统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文学;网络语言;特征;影响

引言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范式,虽然至今文学界还没有给网络文学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网络文学是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写作和传播的网络原创文本。下面我们就详细探讨、论述网络文学这些语言运用的影响,希望藉此能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网络文学的认识。

一、网络文学和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而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有别于中国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普及和在社会中传播,并逐渐对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及其影响

坦白而言,在主流文学评论家眼里,网络文学仍然是“不入流的文学”。网络文学与其他文学媒介最大的不同,相对于传统的文学发表要求严格的审查制度,网络文学可以随意发表。因为没有了发表的限制,一个作者可以完全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个人感情的真实状态,在这里可以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网络文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基本表现就是其游戏性。许多网络写手,不将他们的创作看作一种使命,而看作一种游戏。他们的取材与叙述的娱乐化非常明显,网络文学没有使命感,而有强烈的自娱性倾向,它不想承担什么,也不认为有什么值得承担。

最后还有比较明显的一点,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传统文学作品欣赏常常是单向的。读者对作者和作品基本无法进行沟通和施加影响。而网络文学的写作和欣赏却是双向的,网络的超文本特点,使作者和读者能够相互沟通。作者可以在网络上解说自己作品,回答读者提问,并提供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读者可以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事件结局。

(二)网络文学语言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打破了文化和生活的界限,营造出一个与生活交融乃至统一的大文化世界。语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网络文本的丰富多样性和巨大的张力,建构了一种全新的表达和阅读模式。比如被人认为“装神弄鬼”的时空穿越、架空历史、修真玄幻甚至是纯粹的都市意淫小说都有着广泛的传播空间,《极品家丁》、《回到明朝当王爷》、《诛仙》等等都受到热烈的追捧。并且值得注意的一种由《鬼吹灯》引出的更新型小说题材——盗墓类小说的兴盛,作品主角所用的话语多数用文革时期的特殊语言来交流或者调侃,选材之新,表达之奇,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一阵“盗墓”旋风。

于是,当网络文化具备语言文化的全部优势之后,网络新型文化以传统文化所没有的通俗明白、生动传神和搞怪另类等优点,强势占据了不少人的精神生活,充分显示出对传统语言文化的渗透之势,并在电脑工具的日益普及中演化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语文文化的功能由以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高尚走向世俗“休闲”化。

二、如何看待网络文学语言的影响

用公正、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甄别的全部拿来。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语言虽给汉语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给汉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实人们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并不高,只有12.5%的人“很喜欢使用”,而62.5%的人只是“偶尔用用”。任何语言在使用上都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语言只有在使用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变革,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也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的汉语也不例外。其实目前许多的网络文学也都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讽刺,通过辛辣的语言表达,充分发泄和宣扬了自己的某些观点看法,且无论这些言论是有理或是牢骚,但相对于以前“莫谈国事”的时代来说,当今中国的言论自由开放也证明着社会的进步,开放自信的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应该宽容的倾听每一个质疑甚至讽刺的声音。

网络其实是一个及其杂乱的虚拟社会,不少的不健康的内容充斥其中。其中文学品味的导向有待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华古国,文化灿烂,网友给任何事物起名字都应该具有美感,而不应该利用脏话的谐音来哗众取宠。看看吧,近日,网上出现了一批关于中国十大神兽的网帖,十大神兽的名称都是骂人的话,简直就是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美丑不辨。让人恶心,令人作呕。应该对他们实行“斩立决”。【1】

有这样一个老师收到学生的一封反映班级情况的信:LS:跟泥说的事表让同学们知道,怕他们说偶是KGB,是MPJ。偶班好多同学交了BF或GF,还有好些淫认了GG、MM,大家在一起总是议论HU是HU滴GF、HU是HU滴LG、谁是菌男谁是霉女、谁长得康、谁长得不康、甚至还有淫谈论419。有些淫有空就GO2网吧,不是打鸡就是潜水灌水打铁。酱紫真是太BXH,泥要管管才行啊。活活,3166。” 【2】

笔者自认为有着多年的网龄,但却对这段“黑话”也有点发蒙,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首当其冲的就是令中小学生在正确的语文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的误解。因此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与疏导其实也必然不可缺少。

从网络文化自身的特点来看,它天然具有大众文化那种娱乐、戏谑的特征,所以,网络语言也具有夸张、游戏化、情绪化的成分。这一特点如果能得到良性的表现,就能成为一种友善的诙谐。而如果没有节制朝着粗暴龌龊的方向发展,偏激、情绪化、攻击性的语言就会大行其道。张嘴就是“看帖不回帖,全家死光光”、“不XX就不是中国人”之类,把这样的话指向一个特定的目标,语言暴力就形成了。因为网络世界匿名的特点,使人性中阴暗的一面膨胀性地暴露出来,如不负责任的情绪宣泄,还有窥私欲,等等。

三、如何对待网络文学语言的影响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语言同样不可能做到纯而又纯。低俗的语言往往十分容易传播,对此,不仅要增强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更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的规范教育。我们不能全面改变目前的现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通过今后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学和网络语言的两个原则:

A. 选择吸收原则。对那些“雅”、“俗”的,充满生命力的就要发扬。比如一些大众俚语、俗语,就很有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相反,对那些不健康的语言,对那些类似江湖黑话性的语言,对那些只是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与情调的语言,就只有丢弃、坚决制止。

B. 存雅留“俗”原则。“雅”就是要高雅,语言要文明。“俗”不是粗俗,而是指约定俗成。那些充满活力的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应当接受。如“伊妹儿”、“886”等。

而我们国家政府,社会各界所要做到的是应该努力提高公民网络素养,净化网络语言环境。网络粗口和不健康不规范内容的盛行是网络暴力产生的语言土壤。正如前述,网络语言有其特点,有些夸张、游戏化、情绪化是正常的,只要不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运用得好还能让人感觉清新、形象,善意的搞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动辄恶搞、恶骂绝不是网络语言所应有的品格。有的网友说自己是要伸张正义,但正义的伸张靠的是理性的力量而绝不是粗口的力量。

四、结语

在我国古代,语文文化一般不是被当作文化来看待的,而是作为一种重大的、实用的功利手段,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由此可见一斑。其实这样过高的强调了文学功能,将文学和文章作品上升到一个让其他的比如农业、科学、工业的知识技能无法企及的高度上,使“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将其他任何一切都给予贬低,使得我们中华民族拥有着高度思想文明却缺乏科技文明的历史,其实也是导致我中华民族近代那百年屈辱历史的一大原因。不论是文学还是语言文化,我们都应该抱有一个相对宽容的态度,不应将一切对传统文学或者语言规则产生冲击和影响的因素一概抵制。

网络文学在语言运用上进行创新、变革,因为有些创新和变革如果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为公众所接受就会成为新的语言现象、新的语言使用规则。网络文学创作在使用语言上要遵循“有约束的自由、有规范的创新”这一语言使用原则,才能真正地称其为“文学”创作,网络文学也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可与传统文学形式相媲美的新型文学样式。古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面对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面对着上亿的“网民”之口,我们应该采取疏而不堵的办法,报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关注它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作必要的规范和引导,这才是对网络语言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参考文献

[1] http://www.qianlong.com/2009-03-31 08:20:31.

[2] 易羽川.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2004-WKSD200410002.htm《网络科技时代》[J]2004年第10期.

论文作者:程舒阳 李位臣

论文发表刊物:《品读》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试论网络文学语言的影响论文_程舒阳 李位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