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事求是要在“求”字上下功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在论文,实事求是论文,功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贯彻“实事求是”的实践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性,一般来讲人们是能够做到的。但是,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却不易做到如实地研究和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达成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在“求”字上下功夫。
一、只有在“求”字上下功夫,才能实现主客观具体的统一。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和本质。现象具有显见性和易逝性。本质具有隐蔽性和稳定性。一切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而现象也总是从一定方面表现着本质,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往往是从其现象开始的。但是,事物的现象表现事物的本质是纷繁复杂的。有的现象真实地表现本质,有的现象却歪曲地表现本质,有些不同的现象表现共同的本质,有些相同的现象却表现不同的本质。因此,只有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广泛地去搜集事物的大量材料,主动、细致地去接触、观察其表象,然后通过科学地分析研究,对比综合,才能求出事物的本质,达成思想与实际、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同时,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也不能只囿于一时之得,一孔之见。因为事物的本质是有层次的,有初级的本质,二级的本质,以及更深的本质,只有不断深入地“求”,才能达成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比如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问题,以往人们侧重于从社会制度上去认识,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归结为: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与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等。有的又侧重于从社会发展目的上去认识,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归结为: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应该说,这两种认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相对而言,从社会发展目的上去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比从社会制度上去认识要深刻。历史发展到新的时期,邓小平同志在不断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这个表述比以往任何的表述都更为全面、准确和深刻,因此,它对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加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只有在“求”字上下功夫,才能达到主客观历史的统一。
坚持在“求”字上下功夫,不仅是要达成主客观静态的、具体的统一,而且更要达成动态的、历史的统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当客观事否尚未发展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要认识或求得那个阶段事物的本质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作些预见,而预见是否科学还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因此,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一个由此及彼和连续不断的“求”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就永远也没有完结。”由于被认识和被改造的事物始终处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因而始终存在思想与实际、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的问题,人们根据“实事”去求得其真“是”的实践活动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转变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点。解放初期,党在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在当时对尽快地恢复生产,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所需,某中力量搞大的建设和对付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又逐步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这在当时对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四大又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根本性的转变。这必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加速的推动作用。应该讲,这几次经济体制的转变,都是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建设的客观实际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与国家建设客观实际这两者动态的、历史的统一。
三、只有在“求”字上下功夫,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实事求是,从“求”字上突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一般说来具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凡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就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凡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错误认识,就可能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人们认识事物的本来目的是要实现前一种情况,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感到或发现,后一种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受到事物自身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认识主体——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以致可能出现人们从客观事物中求得的“是”不尽然相同或截然相反,有的甚至“求”不出事物本质规律。因此,从主观努力不断地去增强“求”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学习理论知识。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当前尤其要学好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中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认识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无产阶级党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实际工作的自觉性;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专家。二是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达成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桥梁。要有深入实际的作风,求实的态度和方法,全面了解事物的实际情况,从而得出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在学习、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研究和指导工作。四是敢于解放思想。就是要敢于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切实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样才能够坚持在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事物的复杂多变及其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人人都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达成人们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实现人们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
四、坚持在“求”字上下功夫,其最终目的就是以“是”导行。
人们能动地认识事物不仅在于求出它的规律性,而且在于运用规律指导实践。事实证明,只要人们的认识和行动符合客观实际,就能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甚至是破坏作用。因此,坚持在“求”字上下功夫,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既是实事求是的本来含义,又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把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束之高阁,或仅用来高谈阔论,那再正确的认识,再高深的理论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人们认识和改造事物的能力也就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如果我们违背客观规律办事,不自觉地坚持以“是”导行,那么,在实践中就必然会出现失误或受挫,甚至使整个工作受到破坏或倒退。
总之,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在“求”字上下功夫,必须做到自觉地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人们的主观思想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够达成主观与客观具体地、历史地统一,才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有力地保证和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