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睡眠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体检的216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2例婴儿存在睡眠障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睡眠的影响。结果:正常婴儿4个月后停止夜间喂养比例、满月定时喂养比例高于睡眠障碍婴儿,母乳喂养比例、与父母同床比例低于睡眠障碍婴儿,P<0.05。结论:满月定时喂养、4个月后停止夜间喂养能有效提高婴儿的睡眠质量,家长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同时还应当注意尽量与婴儿分床睡,引导婴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喂养方式;婴儿;睡眠;效果影响
喂养与睡眠是婴儿早期最重要的两项内容,也是婴儿生长发育以及活动的基础。良好的喂养方式,能保证婴儿生物钟的规律性,提高睡眠昼夜节律的发展[1]。若婴儿存在饮食习惯不当、食物过敏等问题,常会体现在睡眠中,导致出现睡眠障碍[2]。本次研究探讨了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睡眠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体检的216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3例,女性103例,年龄6~12个月,平均年龄(8.56±1.22)个月。72例婴儿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入睡困难38例,频繁夜醒49例。部分患儿既存在入睡困难,也有频繁夜醒的情况。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婴儿及其家庭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婴儿睡眠情况、喂养方式、家庭环境等。
1.3观察标准
由临床医师填写《婴儿睡眠情况调查表》,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睡眠情况,根据我国睡眠障碍分类(ICSD)分为睡眠失调、异态睡眠以及躯体、精神疾病睡眠。采用3级评分制度,0分为无,1分为1次/周,2分为2次/周,≥1分则为睡眠障碍。第二,婴儿出生、喂养以及发育状况;第三,婴儿父母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正常婴儿母乳喂养比例、4个月后停止夜间喂养比例、满月定时喂养比例高于睡眠障碍婴儿,与父母同床比例低于睡眠障碍婴儿,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婴儿处于较特殊的时期,合理的睡眠结构能有效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而早期的喂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婴儿的昼夜节律变化[3]。不同的喂养方式,婴儿的生长速率、感染、过敏发生率均有所不同,这也是导致婴儿出现睡眠障碍的根本原因。睡眠障碍指的是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一般分为三种[4]:第一,睡眠失调。因多种原因导致睡眠质量以及时间产生变化,大多表现为入睡困难、频繁夜醒、睡眠过多;第二,异态睡眠,表现为梦游、梦魇、夜惊等;第三,病态睡眠。由于躯体或精神类疾病导致的睡眠障碍。婴儿睡眠障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生理性睡眠障碍与病理性睡眠障碍。生理性睡眠障碍包括饥饿、口渴、饱胀等,病理性睡眠障碍包括佝偻病、肠痉挛、感染等。婴儿睡眠障碍临床大多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规律、频繁夜醒、呼吸暂停等。
本次研究发现,216例婴儿中72例婴儿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入睡困难38例,频繁夜醒49例。部分患儿既存在入睡困难,也有频繁夜醒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婴儿需要家长安抚才能正常入睡,而家长过度关注婴儿夜间睡眠,出现频繁喂养、勤换尿布、不当安抚等情况。因此,不良的育婴方式可能引发婴儿的睡眠障碍。
本次研究发现,正常婴儿母乳喂养比例、与父母同床比例低于睡眠障碍婴儿,P<0.05。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母乳消化吸收速度较快,导致婴儿夜间喂养较频繁,对睡眠质量有直接影响;第二,母乳喂养大多由母亲与婴儿同床,夜间接触增加,影响婴儿正常睡眠;第三,母乳喂养的婴儿需要一定的睡眠安抚,例如含乳头入睡等,这种依赖性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婴儿的睡眠。虽然临床实践发现,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通过母乳喂养,能有效保证婴儿的睡眠时间,同时每天的睡眠次数也较多。但由于夜间喂养次数的增加,婴儿夜醒的频率较高,导致睡眠碎片化,可能使婴儿出现睡眠障碍[5]。另一方面,由于母乳喂养的原因,一般父母会与婴儿同床,也对婴儿的睡眠造成了干扰。因此,家长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避免出现不良的睡眠习惯,同时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应逐渐降低夜间喂养的次数,为婴儿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减少睡眠的干扰因素。
本次研究发现,正常婴儿4个月后停止夜间喂养比例、满月定时喂养比例高于睡眠障碍婴儿,与父母同床比例低于睡眠障碍婴儿,P<0.05。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出生后的8~12周是婴儿睡眠发育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定时喂养时间过晚还是停止夜间喂养时间过晚,均可能影响婴儿的睡眠规律,导致睡眠障碍;第二,4~6个月的婴儿基本已无需在夜间喂养,若家长在该阶段仍对婴儿进行夜间喂养,可能导致婴儿因摄入液体量过多,出现夜尿频繁等情况,影响正常睡眠,导致昼夜节律紊乱,出现婴儿睡眠障碍。
临床研究发现,采取合理的育儿方式,能有效避免婴儿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在婚前、孕期,家长应当重视婴儿睡眠障碍方面的学习,了解相关的睡眠知识,关注婴儿的睡眠发展以及觉醒规律,在出生后1个月进行定时喂养,4个月后停止夜间喂养,引导婴儿建立良好的昼夜规律。对于6个月以下的儿童,仍应当以母乳喂养为主,但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避免婴儿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6]。对于3~6个月的婴儿,应尽量让婴儿自主入睡,为婴儿建立一个独立的睡眠空间,减少睡眠安抚的次数,避免不当安抚,从而促进婴儿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满月定时喂养、4个月后停止夜间喂养能有效提高婴儿的睡眠质量,家长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同时还应当注意尽量与婴儿分床睡,引导婴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张文琼.对养育方式与婴儿睡眠状况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9):176-177.
[2]中国婴儿睡眠监测研究组.婴儿早期喂养方式对睡眠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9):779-782.
[3]刘爱萍.微量元素缺乏乳汁与其喂养婴儿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J].甘肃科技,2014,30(1):125-126,148.
[4]赵玉霞,曾永鸿.不同喂养婴儿方式对产妇产后体重变化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2,32(1):45-47,54.
[5]孙凤春,张文卿,吕锐,等.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分布特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1):844-847.
[6]柴灵莺,陈科,李华,等.强化乳铁蛋白配方奶粉对婴儿体格及红细胞指数的影响[J].预防医学,2016,28(7):682-686.
论文作者:梁旭红,张德红,熊婕云,王迎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婴儿论文; 睡眠论文; 障碍论文; 方式论文; 夜间论文; 比例论文; 个月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