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看表扬教育的无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春期论文,看表论文,心理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07)08-0045-03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采纳,表扬作为激励学生的手段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运用。表扬的举措正在深入教育的每个角落,但表扬的激励效果却没有彰显出来。相反,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实施表扬的良好初衷与表扬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常常出现明显反差:如,有学生把老师的表扬认为是“哄小孩”;有学生把老师的表扬认为是“控制学生的‘软招’”;还有学生因惧怕老师表扬带来的人际压力而“躲避”老师的表扬。学生对教师的表扬无动于衷,甚至产生怀疑、逆反的情绪,这种表扬无效性的现象在青春期学生身上尤为多见。
从表扬本身的涵义来说,它是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肯定性评价,按照常理,每个人都会因对自己的肯定性评价而产生愉悦接纳的情感,正是这种积极的情感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发挥表扬的功效。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表扬失效?即便教师出于很真诚的表扬,为什么表扬的激励作用依然不明显?是不是表扬这种方式对于青春期的学生已经不适用了呢?本文暂且不讨论表扬失效的原因是否源自教师表扬的真诚与否,而着重从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角度来分析表扬教育为何无效。
一、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表扬功效的影响
青春期的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其最大特点在于生理上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由此带来心理发展的动荡性和可塑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依据,教育者如果缺乏对这些特点的认识,就可能导致表扬无效。
1.自我意识高涨
个体在年幼时,出于对教师权威的遵从,就算教师站在权威者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生也会欣然接受。但到了青春期,个体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成人感的产生而带来青春期学生谋求独立的需要,他们希望从父母及其他人那里获得独立,追求独立的自我,追求平等,希望成人把他们看成“大人”,凡事他们希望自己有决定权,摆脱成人的控制。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高涨,反感居高临下式的对话。如果教师还像以前一样站在权威者的角度表扬学生,学生不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肯定,反而会认为表扬是老师控制自己的方法,是老师为了使自己听话而采取的“软计策”,为了摆脱老师的控制,学生也就不把老师的表扬当一回事,表扬就会失效。
在年幼的时候,个体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依附性,成人的评价就是他们自己的评价,老师的一句表扬可以让他们高兴很长一段时间,在行为上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青春期时,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增强,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学生表现出评价的独立性也逐渐加强,个体自我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成人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小。青春期的学生听到老师的一句表扬,不会立即变得高兴,还会与自己的评价进行比较,如果老师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一致,表扬就能够发挥激励作用;如果老师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不一致,学生可能会怀疑老师的评价,怀疑老师的表扬,这时表扬就会失效。所以常有学生在听到老师的表扬后说:“老师夸我还不是安慰我,能有什么用,我还不是只考这些分。”
2.思维品质发展的矛盾性
青春期的学生由于逐步掌握了系统知识,开始能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一些复杂的因果关系,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常常不满足于老师、父母或书本上关于事物现象的解释,喜欢独立寻求或与人争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原因,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思维品质上其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学生喜欢怀疑、辩论,不再轻信成人的“权威意见”,而且经常独立地、批判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开始有意识地调节、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发展为青春期学生归因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分析更多地指向内部,针对不同情况,他们会进行不同的归因。如果教师在表扬学生时,总是千篇一律的采用套话,忽视学生自己的归因倾向和判断,就可能造成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不信服,觉得老师的表扬是空洞和缺乏切实依据的。由此,表扬也失效了。
除了思维发展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青春期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还表现为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分析问题比较容易受表面现象的影响,常从自己的某个角度得出片面结论,固守自己的意见,并自认为这才能显示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青春期学生喜欢顶嘴,不喜欢听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反映了他们思维发展中这些不够完善的特点。因此,教师对青春期学生表扬,如果不给予充分的事实论证,也可能因为学生的固执己见而不能发挥激励作用。
3.情绪和情感明显的两极性特点
在情绪和情感方面,青春期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两极性特点:从外部情绪来说,时而内向、时而外向,时而热烈、时而冷漠;从内部情感来说,爱憎分明,对周围的人要么非常喜欢,要么非常讨厌,似乎只有两个极端。因此,他们对待问题容易偏激,比较喜欢意气用事,尚缺乏就事论事的能力。如果教师在某个问题上没有处理妥当,事后也不采取补救措施,学生就会把对这个问题的不满扩散到对教师的不满。如,一位新来的教师在信息掌握不全面的情况下,错误地批评了某个学生,事后也没有进行解释,造成学生对这位教师的不良印象。从此以后,整个班级的学生事事都不信任这位教师,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学生不能亲其师,也就无法信其道,教师的表扬也就产生不了激励作用。
青春期学生情感体验比较细腻,对他人的评价尤为敏感,并且很容易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在青春期以前,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学生接收的信息主要是关于表扬的内容,只要教师的表扬有理有据,学生都会信服、接受老师的表扬,并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但在青春期,由于学生敏感、多疑,教师对学生表扬时,学生除了接收来自表扬内容的信息,还会从教师的神态、语气、动作等非言语的细节中去接收体会信息。如果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被学生误解,学生会进而扩大化地怀疑教师的一切行为,怀疑教师的表扬,表扬就会失效。
4.社会性能力发展的强烈需求
相对于青春期前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他们的心理发展及特点不仅受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开始更多地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生理上的“成人感”使他们渴望像成年人一样具有社交能力,拥有自己的交际圈,有自己的人际支持系统。因此,他们发展自己社会性能力的需求很强烈,主要表现在渴望友谊,追求人际关系和谐。交友问题常是困扰青春期学生的一个主要问题,他们渴望与周围的同龄人成为朋友,获得他们的认可和理解,有什么心里话,他们都倾向于和同龄人述说。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成为青春期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们开始将同龄人的评价和成年人的评价同等对待,慢慢表现出更重视同龄人的意见而忽视成年人的意见。因此,这个时期教师对学生表扬所产生的影响力要弱于青春期之前教师对学生表扬产生的影响力。如果教师对某一学生的肯定性评价并没有得到班级内其他学生的认同,受表扬的学生得到的激励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为了避免被其他同学孤立,他宁可不要老师的表扬,而要其他同学的认同。表扬也就会因此失效。
青春期学生希望发展社会性能力的另一个表现是关注交往技能,模仿成人交往的一些方法,使社会交往行为带有功利的色彩。如,他们从成人那里学会了社会赞许性行为,去揣测什么行为是受人欢迎的,什么行为是不受人欢迎的。因此,他们的外部表现与内心想法并不完全一致。青春期学生的这种掩饰性行为,使得教师在表扬和激励学生时得到的反馈信息不确切,这就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准确评价,进而导致表扬失效。
二、对于青春期学生该如何有效表扬
如果还像对待年幼学生那样对青春期学生进行表扬,表扬的激励作用就会失效。应充分考虑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表扬方式进行调整,以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
1.注重表扬对行为的引导作用而不是控制作用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表扬具有对行为的正强化作用,通过控制表扬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控制某种行为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表扬对行为具有控制作用。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高涨,应注重表扬对学生行为的引导而不是控制,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使表扬的作用由控制变为引导,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了解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真诚的表扬。表扬既要尊重客观事实,更要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过于拔高。在表扬的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帮助其能力发展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继续进步,表达对学生成长的关心。
2.对表扬的过程取向和个人取向有不同侧重
一般来说,表扬存在两种取向:过程取向和个人取向。表扬的过程取向强调努力归因,表扬的个人取向强调能力归因。青春期学生归因能力有很大发展,他们自己对结果归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的表扬取向也应该因事而异、因人而异。随着青春期学业任务难度加大,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差异日渐明显,有的学生显得自卑,有的学生显得自负。针对自卑的学生,教师应侧重个人取向表扬,表扬其能力,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针对自负的学生,教师应侧重过程取向表扬,表扬其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努力踏实的学风。不管对于哪种学生,要改变他们固有的不正确想法,使表扬的激励作用渗透到行为中,教师的表扬一定要结合确凿的事实说明,让学生信服表扬中的归因取向。
3.言语表扬与非言语表扬相结合,突出非言语表扬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会具体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需要从非言语的点滴中表达对学生的关爱,解除学生的敏感和疑虑。表扬原本的涵义是言语性评价,但对于敏感的青春期学生来说,他们认为非言语信息比言语信息更真实,他们更愿意接受非言语传递的信息。教师通过亲切的微笑、关爱的抚摸、满意的点头、赞许的眼神,远比口头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因此,对青春期学生的表扬应采用言语表扬和非言语表扬相结合的形式,突出非言语表扬的形式。言语表扬不要过于频繁,但非言语表扬可以时常给予学生,因为非言语表扬的持续性和一致性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发自内心的鼓励。
4.直接表扬与间接表扬相结合,侧重间接表扬
直接表扬,尤其是当众表扬,能够凸显学生在其他同学中的威信,这是树立自信心的好方法。但对于青春期学生来说,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不想成为太与众不同的人。因此,当众直接表扬会给他们带来人际压力,宜采用直接表扬与间接表扬相结合的方式,侧重含蓄的间接表扬。如,教师给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学习经验的机会,教师给学生自主安排课后作业的机会等等,都是间接的表扬方式,这种表扬方式既肯定了学生的行为,又没有因大张旗鼓而给学生带来压力。当然,不论教师采用哪种表扬方式,都应该真诚地去了解其他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本人的真实想法,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表扬,只有这样,表扬才能有效。
从对青春期学生表扬无效性的分析,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有效的表扬不仅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遵从规律性,而且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表扬方法,体现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