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数字鸿沟及其对城市化进程影响分析
◎汪德彪
在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中,不同国家、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和信息学等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世纪初,我国学者提出要重视和研究数字鸿沟问题。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尤为突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对于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获取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能力。由信息获取能力差距引起的数字鸿沟已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城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探讨城乡数字鸿沟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鸿沟也被称为信息鸿沟,或“信息丰富和信息贫乏之间的差距”。城乡数字鸿沟反映了城乡居民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条件、能力和意愿的差距。这种差距将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影响农村社会的转型。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我国也正处于城市化的重要阶段。
一、城乡数字鸿沟的定义
“数字鸿沟”也被称为信息鸿沟。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合发组织)的定义,数字鸿沟是指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之间取得信息技术的机会和在互联网络上进行活动的程度之间的差距。数字鸿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另一类是国家内部的数字鸿沟,如城乡数字鸿沟、性别数字鸿沟、种族数字鸿沟等。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主要是指城乡由于拥有信息和信息工具,以及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而形成的差距分化。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困难时期,这种分化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其中包含着城乡差距、社会分化和区域分割等新问题。数字鸿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如何处理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信息时代中国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缩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应被视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城乡数字鸿沟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导致了城乡居民政治权利的不平等
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这就要求从根本上和制度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但数字鸿沟阻碍了这一进程。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使公民更容易了解政府资源和政府信息,降低公民参与和表达自身利益的成本,提高公民参与民主的可能性。然而,数字鸿沟将社会群体分为两部分:信息强群体和信息弱群体。相对而言,农村居民是信息弱势群体。电子政务的实施为强大的信息群体打开了方便门,但同时也为那些无条件、无能力、无意识进入互联网的信息弱势群体关上了大门。电子政务的高门槛可能导致信息机会的严重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权利的不平等。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二)拉大城乡发展的二元落差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多重因素,我国城乡长期处于二元社会结构之中。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形成了以行政为主导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市场竞争能力的个体之间的差距,和我国的二元结构是主要的市场,农民因为概念、能力之间的差距和发展基础等等,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使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愈演愈烈,并形成了“新的二元结构”。
(三)加剧精神贫困,拉大城乡文明差距
2.4.1 神经系统药物各亚类利用情况 创伤性颅内损伤患者所用神经系统药物各亚类中,脑保护药物金额占比为80.24%,远远高于其他亚类,其人均药费、DDDs及人均DDDs同样远远高于其他亚类。这提示大多数情况下医师倾向给予创伤性颅内损伤患者脑保护药物。除此外,该类患者使用镇痛药、抗癫痫药、镇静催眠药、麻醉剂等也相对较多,详见表4。
三、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数字鸿沟出现的本质原因
为缩小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有必要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相关立法。近年来,我国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信息化的相关立法和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不能依靠农业信息市场管理,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标准化、制度化、法制化。同时,由于许多农业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大量消费者考虑交易成本和“搭便车”心理的存在,使得自发的信息市场难以有效配置农业信息资源。此时,政府需要介入信息市场,对信息进行投资,不断规范和完善农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规范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建设农村信息化领导角色扮演、政府支持和补贴对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农业信息产品的开发也明显不足,许多农业信息产品没有及时推广应用的信息市场竞争也是很混乱。由于缺乏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行其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重复建设和投资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的浪费是相当严重的。
(二)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是城乡信息化程度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有效信息的及时获取不仅需要先进的信息接收工具,还需要信息接收者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认知能力。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要从大量的信息中识别、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这种知识和技能就是信息素养。个体生活环境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个体信息素养的差异。城市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农村居民,信息素养较强。据统计,农村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比达62.5%,远高于城镇中33.2%的占比。农村网民中,将近50%的网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比城镇高近23个百分点。信息知识的匮乏和信息解读能力的低下使得农村居民因为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最终形成“信息贫困”。
四、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产生和不断扩大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在农村大力普及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化技能,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使农民学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村委会可以定期组织培训,指导农民如何通过互联网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同时,从孩子的基础计算机教育入手,改善了农村低数字化的状况。也可以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向农民普及信息网络技术。要在农村建立职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在农村开展网上知识扶贫。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免费的网络知识培训,使农民掌握基本技能。
(二)媒体歧视
首先,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实施倾斜政策,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政府可以为进入农村的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发展农村产业。吸引更多受过教育的年轻人留在当地工作,以避免农村“空心化”。提高农村就业率,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信息化程度也会提高。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导农民从物质文明向知识文明、技术文明和技能文明转变。引导农民上网查询相关农业知识,了解市场变化,调动农民上网积极性。
出于功能需求的考虑,通常健身房的室内设计会保证光线充足,但这对于拍摄有动作场景的照片是不够的。只有足够短的曝光时间才能让你拍到动作瞬间,所以你需要极快的镜头和较大的光圈,还要提高ISO值。这时,全画幅传感器就显示出了过人之处,它能在高感光度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优秀的画面质量。
(三)个人信息素养差距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化发展的前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高收入人群可以使用2000万宽带,互联网速度快的人群可以使用互联网观看视频、接受教育、召开网络会议等。同时,一些地方,如快餐店,酒店和学校可以覆盖免费的wi-fi。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居民的互联网设备已经从笨重的台式电脑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da和智能手机转变。有了3D卡,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互联网服务。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许多地区没有互联网覆盖,也没有免费的wi-fi服务。农村地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通常有1M或2M带宽,甚至有些地区还可以拨号上网。网速慢也限制了农民的上网行为,影响了他们上网的积极性。农民的互联网终端大多是笨重的台式电脑,甚至有更多的农民没有互联网接入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直接导致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不断拉大了互联网应用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应用深度出现新的缺口,利用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网络应用由浅向深发展。”
(四)信息立法体系建设滞后
城乡数字鸿沟的形成更像是城乡贫富差距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水平上的体现。城乡经济水平决定了城乡信息化水平,城乡经济差距决定了信息匮乏的农村地区与信息发达的城市之间的差距。互联网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物质安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更多的投资。城市的经济优势也决定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则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研究人员发现,互联网使用率的高低与人均收入大致成正比,这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人们不会在电脑设备上花钱,直到他们有足够的吃和喝。例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远高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信息化的差距。因此,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五)信息人才匮乏
农村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加剧了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需要大量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掌握信息科学技术,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农业生产、供销信息的专业化新型复合型人才。然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在城市地区普遍高于农村地区,导致大量农村人才涌入城市。剩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弱者、病人和残疾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不能成为农村信息提供的主力军。这严重制约了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
五、消除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虽然中国的传媒业很发达,但是关于农民的信息却越来越少。大众传媒作为反映事实真相、提供新闻传播和文化积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应由公众共享,满足公众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需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众传媒由于经济利益的绑架,主要关注的目标和市场在城市。媒体的资源配置,如频道、频率、布局、人力物力等,以及工作的重点和探索点,往往偏向于强势群体的受众,而忽视甚至歧视弱势群体的受众。同时,网络信息并没有起到人们所认为的信息分布的作用,大部分网站的定位都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年轻化、小资本化的趋势。媒体信息接触量少,媒体接触多样性差,导致农村媒体逐渐沙化。
(二)加大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入
政府部门要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更多村民用上互联网。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除国家投资外,还可以允许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通过公私伙伴关系参与农村网络设施建设。这样做不仅可以普及农村基础设施,而且可以活跃当地经济,促进就业,实现良性循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追求数量,也追求质量。鼓励电信业加快农村互联网接入速度,使农村居民拥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设备和设施。
农村的不文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闭不文明地区和教育水平低下。在市场经济中,资源总是流向高利润的地方。在信息经济和社会中,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农村居民陷入了“信息贫困”的困境,面临着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同时,信息贫困加剧了精神贫困,而精神贫困又会导致新的信息贫困和经济贫困。这种恶性循环将进一步导致农村地区的全面贫困。
(三)普及农村信息化教育
信息、数字往往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经济发达地区具备建设大带宽骨干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经济能力,而经济落后地区往往不具备建设高水平骨干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经济能力,或者覆盖范围有限,带宽不宽。具体到个人,还要准备一系列的接入设备,以及“最后一公里”的线路费用。这些支付项目都需要个人具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城市经济基础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能够在吸引人才和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前沿”,而农村地区没有能力促进信息技术的普及,更不用说高科技风险投资了。这只会引起数字鸿沟的“马太效应”,从而导致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拉大。虽然近年来有低成本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智能手机的出现,但由于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有限,不能充分利用,因为网络速度和费用的限制,智能手机还没有成为农村居民主要的信息接收工具。
由表1可知,外倾性、人生目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盛四个变量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它们均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
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B7-H4和B7-H6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这两种蛋白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144 还原性多肽共载基因和化学治疗药载体的构建与体外评价 宫春爱,夏清明,胡楚玲,顾芬芬,强 磊,高 申
(四)降低农村网络费用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就是要让广大农民买得起互联网,让更多农民用上互联网,让人人都能上网。尽量降低宽带收费,特别是在农村信息服务价格方面。对贫困地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让更多农民用上互联网。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在信息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使民营、国有和外资企业都能进入信息服务领域,从而降低村民上网成本,实现互联网的普遍服务。
总之,对数字鸿沟的测度缺乏纵向的研究。未来,如果能比较相关政策实施前后的城乡数字鸿沟,就能把握政策的有效性,优化决策方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缺乏分析。在所有的城乡数字鸿沟影响分析和测度指标中,缺乏对城乡居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分析。在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中,缺乏对如何培养农村居民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认知、搜索和利用,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的研究。
[基金项目] 大理大学科学研究重点基金项目“大理城乡数字鸿沟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编号:JG2018T-02)
作者简介: 汪德彪,馆员,主要从事南诏大理文献的开发和书院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图书馆)
标签:城乡数字鸿沟论文; 农业生产效率论文; 城乡均衡发展论文; 城乡二元结构论文; 农村居民生活论文; 信息学论文; 农村消费市场论文; 传播学论文; 大理大学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