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人民医院 海南 文昌 571300)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创伤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常规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T0时的LH、FSH、E2、TAC、IMA、MYo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段,研究组患者LH、FSH、E2、TAC、IMA、MYo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创伤反应指标存在积极的影响,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创伤反应指标,可提高患者卵巢功能。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功能;血清创伤反应指标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129-02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1],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其发病原因与女性雌激素长时间保持高含量导致内分泌失调相关,肌瘤严重时极易导致患者不孕症,进而影响到女性身心健康,当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比如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随着近几年微创手术和腹腔镜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被广泛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2-3]。该课题选取7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其卵巢功能及血清创伤反应指标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经入院时间先后分组,常规组39例:其中7例多发、32例单发;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0.01±2.48)岁;研究组39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8岁,年龄均值(38.97±3.16)岁;其中8例多发、31例单发。两组患者在诊断方法、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即在患者月经净后第3~7天进行手术,待患者全麻后,在其腹正中制作手术切口,探查患者子宫肌瘤数量、大小等,及时阻断供血,剔除肌瘤,关闭腹腔;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方法:在患者月经净后第3—7天进行手术,待患者全麻后,帮助患者调整至膀胱截石位,然后进行常规消毒和铺设手术巾,取其脐孔下缘位置制作手术切口(长度约为2cm),之后将气腹针刺入构造人工气腹,再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子宫肌瘤位置、数量、大小等,并在患者麦氏点、反麦氏点且无血管位置分别各制作1个切口,然后将手术工具置入,对肌瘤假包膜进行钝性剥离,剔除子宫肌瘤,之后进行止血,采集肌瘤样本及时送检,待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完全后,取出手术工具,缝合切口。两组患者手术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4-5]。
1.3 观察指标
在术前(T0)、术后第1d(T1)、第5d(T2)时以及术后第1个月(T3)、第6个月(T4)时,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ml,待离心后采集上层清液进行检验,详细记录两组卵巢功能指标(促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FSH、雌二醇E2)和血清创伤反应指标(八廓环磷酰TAC、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Yo)。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T0时,所有患者的LH、FSH、E2、TAC、IMA、MYo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段,两组LH、FSH、E2、TAC、IMA、MYo有所改善,与T0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而研究组患者LH、FSH、IMA、MYo明显低于常规组,E2、TAC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
表 两组卵巢功能血清创伤反应指标对比(x-±s)
注:*表示与同组T0相比,P<0.05。
3.讨论
近几年,人们生活作息和习惯日益变化,子宫肌瘤发病率出现逐渐增长现象,为了及时提出子宫肌瘤,尽量保留患者生育功能,需要为患者选择合适、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案[6-8],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当前妇产科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能根据腹腔镜探查子宫肌瘤的结果,准确剔除子宫肌瘤,可减少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疼痛感轻、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的特点,同时可以能减轻手术对卵巢功能和血清创伤反应指标的不利影响,对患者术后子宫及腹部组织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9]。实验结果表明,T0时,所有患者的LH、FSH、E2、TAC、IMA、MYo对比无异(P>0.05),术后各时间段,两组LH、FSH、E2、TAC、IMA、MYo有所改善,与T0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而研究组患者LH、FSH、E2、TAC、IMA、MYo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清创伤反应指标,保留患者卵巢功能,且安全,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耿鹂姝.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及创伤相关指标变化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3):465-466.
[2]张梅,蒋琼.子宫动脉阻断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性科学,2016,25(7):31-34.
[3]戴金城.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5):87-89.
论文作者:沈方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腹腔论文; 创伤论文; 血清论文; 手术论文; 指标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