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胸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张红

张红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凉山州615000)

【摘要】目的:探求早期护理干预对胸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患有胸心血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分别25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介入。比较A、B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在呼吸频率,氧饱和程度明显优于A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明显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胸心血管外科;康复效果

心胸外科手术因其创伤大、时间长等原因,不可避免引起了肺不张、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并发症,是患者手术后康复的巨大威胁[2] 。 胸心血管外科手术风险高,这也同样说明这类手术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那么为了尽快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就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与患者手术前后并得到了优异的效果,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胸心血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为(54.38±5.28)岁,心瓣膜手术8例,食道癌手术3例,纵膈手术4例。B组中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为(54.38±5.28)岁,心瓣膜手术6例,食道癌手术4例,纵膈手术5例。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A组:在患者早期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时,便开始准备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基础护理,其中包含病情与治疗方案介绍,术前谈话告知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和准备事项,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给予药物,指导术后恢复事项等。

B组:患者接受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环境干预:为患者积极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的要求喜好为其合理安排病床,主动做到医护关照,合理关怀,让患者短时间渐渐消除对医院的距离感;(2)心理干预:与患者主动、诚恳的交流,多一些了解,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就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对手术是有一定的帮助。可根据患者的知识文化水平在交流中告知其病情及其他方面情况。细节的阐述临床治疗方案,让患者有清晰的认知,尊中患者,细心且有耐心的去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能够以稳定平和的心理状态面临临床治疗;(3)术前指导:为患者讲解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让患者知道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安抚患者及其家人的情绪,以平稳的心态去配合临床各项治疗与护理;(4)术后护理:严密且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术后病情变化,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适,给予患者适当的解释和安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帮助其早日开展功能锻炼,疼痛感强烈时以聊天,看电视,看书等方式来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要为其用药止痛。告知患者术后务必戒烟戒酒,禁止吃辛辣,刺激性,不利于术后恢复的食物等,保障生活规律,身心舒畅,睡眠充足。

1.3 观察指标

1.3.1 通过对A,B两组患者术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肺部最大通气量的大量数据比较,评价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1.3.2 根据A,B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反馈评价,分为特别满意(80-100),满意(60-80),不满意(60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比较

B组在经过早期护理干预后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A组,且血氧饱和程度、肺部最大通气量显然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当前,医院临床护理的目标是致力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住院期间的病情恢复效果。在胸心外科,护理人员为了保证早期干预能在患者身上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每个人列出自己的不同的想法与计划,形成优化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反馈,通过反馈,来进一步改进调整、完善护理措施[4]。

显而易见,胸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需接受科学全面合理的护理干预,若治疗期间稍有差异,通常会对患者的病情治疗与康复造成极大的影响。临床上常用的常规护理模式内容较为单一,护理工作者欠缺主动性,不具有人文关怀,常常会拉开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后续的工作展开,而且所获得的护理效果更是收获欠佳,这对患者的恢复起不到积极性的作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依据患者的病情、身心状态为其实施护理干预,及早的发现患者存在的不良情况,并予以其科学适宜的干预,以期降低并发症率的同时,使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得以充分改善,对其康复治疗起到积极作用[5]

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接受的早期干预措施包括环境干预:为患者积极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与患者主动、诚恳的交流,多一些了解,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就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对手术是有一定的帮助。为患者讲解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让患者知道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安抚患者及其家人的情绪,以平稳的心态去配合临床各项治疗与护理,术后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术后病情变化,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帮助其早日开展功能锻炼。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胸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有着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胸心外科血管手术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起了积极作用,有助于缓解病人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传梅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0):263-264.

[2]牛颖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08):209-210.

[3]王汝清,倪晓娟,胡晓梅.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文摘, 2016, 16(87):367-368.

[4]任贞.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31):100-101.

[5]张丽,心血管术后常见不是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06):53+55.

论文作者:张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对胸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张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