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对比:品牌社交“网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胜败论文,社交论文,品牌论文,网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Facebook上能否取得营销的成功,取决于某品牌粉丝群体的大小、发布有用信息的数量,以及为消费者提供的互动程度。
像可口可乐、百思买、星巴克和微软这样的大品牌,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做得非常之好。而有些品牌,如汉堡王、沃尔玛、戴尔和Geico可能就失去了跟潜在消费者互动的绝佳机会。让我们来比较八个主要类别的产品,看看它们在利用这一社交网站平台方面孰优孰劣。
成功要素
日前,不少Facebook的男性用户接到了一个来自Old Spice的古怪邀请:“开启你的男人香”。这是宝洁公司为吸引粉丝,在为其推出的新产品打广告。消息发布后,粉丝群从原先的5.5万人飙升至现在的17.5万人。
企业打造品牌的处境就像是刚参加夏令营的孩子:急迫地寻找新朋友。在社交媒体领域,一个人的关系网始终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参与这场竞争的还有广告商,他们争先恐后地打造着各自的粉丝群体。
“这一切都是为了塑造口碑,”Altimeter Group的社会策略顾问杰拉梅尔·欧杨(Jeremiah Owyang)说,“公司短期内还不能跨越网络这道坎儿。他们需要拉拢更多的客户,好代表他们做免费宣传。”
“此模式会得到资深营销者的认可,”数字代理360i的新兴媒体与客户战略高级副总裁莎拉·霍夫斯塔特(Sarah Hofstetter)说,“这简直成了衡量成功的简单方法。”
各大品牌集体冲向Facebook,就是看中了其庞大的受众群。就在上个月,Facebook宣称其全球网民达到3亿人,而据尼尔森统计,平均每个用户每月在该网站上花费的时间是6个小时。虽然网站上没有统计品牌数量的页面,不过Facebook宣称,它给全球100个顶级品牌中的83个都做过宣传。大多Facebook的受众对这种进攻也还是认可的。在该网站上最受欢迎的15个页面中,就有可口可乐、星巴克和绮果彩虹糖(Skittles)这3家公司。
在Facebook上建页面没有媒体费用,但品牌公司往往发现,使追随者数量形成规模的最快方式是通过——猜对了,就是付费广告。以Little Debbie为例,6个月以前,该休闲食品品牌在Facebook上安营扎寨,建立了标准的粉丝页面,然后发布了最新动态,上传了以前的电视预告片。可是之后什么都没发生。日前,它又推出了一个参与式广告“Reach Block”,邀请21岁~49岁的人们成为粉丝,就有机会赢得Smart汽车。12小时内,粉丝群从5000人激增到12.5万人以上,还收到了6000多条评论。
“我们现在有机会和那些高举双手说出他们喜爱Little Debbie的人们对话。”Luckie的总战略官杰·沃特斯(Jay Waters)说。Luckie位于阿拉巴马州伯明翰,是Little Debbie的广告代理。“任何品牌都有一定数量的粉丝,这可算作是给他们的一点别出心裁的小礼物。”
阳狮纽约(Publicis New York)和狄杰斯(Digitas)为星期五餐厅(TGI Friday’s)创造了一个虚拟人物伍迪(Woody)。自从在Facebook上建立宣传页面后,用户人数激增。但据公关公司Spark Communications的数字媒体总监杰森·斯坦伯格(Jason Steinberg)说,页面真正火爆起来是在这家餐饮连锁企业上个月推出电视预告片后。
即使是那些成功建立粉丝群的品牌,工作也只是做了一半而已。任何促销或广告宣传之后,真正难的是如何用有趣的内容使粉丝保有兴趣。很多品牌从新闻机构截取网页,或者创建一个日历,上面写着新产品内容和投票信息。这难免带来一个问题:到底由谁来管理这个页面?像Little Debbie和星期五等品牌是把它交给广告代理,还有些品牌则自己处理。
福特的多媒体公关经理斯科特·蒙地(Scott Monty)说,把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有利于和消费者交流。“在对话层面……那些爱好者花时间找到福特的页面,会期待官方代表和他们交流。”他说。
与粉丝群交流也有挑战:需要为品牌找到一个声音,这也是那些成功品牌所做的。但Future Works总裁布莱恩·索里斯(Brian Solis)说,这种声音往往反映的是实际操作者的声音,而不是品牌的个性。
社交媒体的评判标准是不断变动的。能够衡量某品牌粉丝究竟有多重要的标准框架是不存在的,尽管几乎所有人都承认其价值。不管怎样,问题依然存在:粉丝群的价值比评论某段品牌视频的人高多少?AKQA的媒体调查和分析总经理斯科特·赛门斯(Scott Symonds)说:“那正是我们想要搞清楚的一个大问题。”
快消类产品:可口可乐
堪称Facebook品牌页面祖师爷的可口可乐页面,甚至都不是这家软饮料巨头自己发起的。2008年8月,两位粉丝创建了这个页面,进而成为Facebook网站上一抹亮色。也许可口可乐公司从健怡和曼妥思的事情中吸取了教训——当时他们强烈反对一段非常火爆的网络视频中出现他们的产品。这次可口可乐没有摆架子,而是把两位消费者请到总部,邀请他们继续负责页面,公司还对他们提供支持。
效果:370万粉丝;定期的宣传活动包括:上传视频短片就有机会参与可口可乐的广告拍摄。
错失良机:百事。该公司在Facebook上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而它却号称是在数码和社交领域非常圆滑的品牌。他们的Refresh Everything页面仅有25万粉丝,与竞争对手可口可乐相比实在微不足道。百事基本上是用Facebook作为获取最新市场活动信息的渠道。
零售业:百思买(BEST BUY)
电子零售店处境艰难,看看Circuit City的下场就知道了。百思买却在把社会化购物推向极致。其Facebook页面不仅宣传产品,还让访客浏览网站,从Facebook好友那里得到对某产品的反馈。它也用该网站从消费者那里获得一般性反馈,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激烈言辞。
最近有个帖子,问用户对某试图推出西班牙语百思买网站的公司有何评价,结果掀起了一场恶言恶语的评论。公司迅速将帖子撤下。
效果:84.2万粉丝;Facebook上最富有的零售公司页面之一,拥有“购买与分享”和“礼品创意”等组件。
错失良机:沃尔玛。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但在Facebook上居然找不到它。它的页面仅有不到1.7万的粉丝,上面空空如也。显然,不管有没有社交媒体,公司都已经想好了战略,但躲避可不一定行。
餐馆/食品:星巴克
该连锁企业在Facebook上大展拳脚,推出不少广告活动来增加粉丝群,在今年夏天甚至赠送免费冰激凌。有人说,用免费食物诱惑粉丝只能带来短暂的成功,但星巴克的粉丝页面每周增长3%以上,大有超越威尔·史密斯的势头。
效果:450万粉丝;附赠的冰激凌和面点深入人心;公司的社交战略足以让Altimeter Group将其评为最具共鸣的品牌。
错失良机:汉堡王。今天,不是每个广告偶像都拥有汉堡王吉祥物那样的吸引力,但非常奇怪的是,社交网络平台上却看不到这个品牌的踪影。简直糟透了!这从一月份那短命的“Whopper Sacrifice”活动收到的雪崩般的灾难性回应就可见一斑。
技术类:微软
不同于竞争对手苹果(苹果实在是太受欢迎了,不需要Facebook粉丝页),微软则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微软公司的Facebook战略相当复杂,针对不同产品线都设有粉丝页。这使不同产品拥有各自的粉丝群:IE浏览器、Windows视窗、Surface和最有价值专业人员奖活动。此方法让这个庞大的公司显得灵活起来。
效果:粉丝超过30万;使用必应(Bing)来征求大家对这个新搜索引擎特点的反馈。
错失良机:戴尔。尽管戴尔在社交媒体方面做出了努力,却没能成功地攻克Facebook这个堡垒。约有4万粉丝能定期收到关于新品发布的信息,却缺少像2007年ideastorm论坛的那种反馈渠道。
服装类:阿迪达斯
一直以来都被财大气粗的竞争对手耐克压在脚下,现在打一场翻身仗也算公道。阿迪达斯经典三叶草系列在Facebook上非常之火,全靠其发布的高质量内容和活动信息。该品牌添加了“你所在地区”的组件,用本土化的内容吸引大量受众。
效果:210万粉丝;发布照片和视频;每周更新多次。
错失良机:耐克。作为终极的激情品牌,人们都以为耐克会在Facebook上非常受欢迎。的确,它已经吸引了38.2万名追随者。但耐克自从7月份以来就没有更新页面了,真是跟社交的宗旨相悖。耐克,想做就做吧!(Just do it!)
保险类:美国家庭人寿保险(AFLAC)
对某些品牌来说,根据特点建立粉丝群才是明智的选择,AFLAC就是如此,其商标鸭子发布的搞怪帖子吸引了众多粉丝。该品牌找到了正确的声音和立场,将慈善与鸭子对新闻节目独到的解说融合在一起。AFLAC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进而将鸭子引入Twitter,吸引了3000多名追随者。
效果:16.1万粉丝;更新状态的同时还发起慈善活动和竞赛;每天都发帖。
错失良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的壁虎Gecko。如果鸭子可以办得到,壁虎也可以。可是,Geico的壁虎Gecko在Facebook上到现在也没有站住脚,他们的页面仅有6800个粉丝。壁虎滑稽搞笑的声音在网站上并未体现出来,相反,更新的声音听上去更像是专业公关人士。
汽车类:福特
这家汽车制造商最近的日子过得比国内同行都要好。在社交媒体领域,包括Facebook,它也领先于竞争对手。福特野马建立了忠实的追随者群体,并且仍旧非常积极地更新其公司的官方网页。
效果:福特、野马和Fusion的页面有超过37万粉丝;页面包括产品和活动信息以及照片和视频。
错失良机:丰田。粉丝近5万,但6月份以来就没有更新过页面了。
航空公司:美国西南航空
这年头要想找到航空公司的粉丝还真是不容易——但西南航空的Facebook页面上倒是硕果累累,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从个人出发。西南航空公司没有打出品牌的声音,而是引入了“主持人”林赛(Lindsey)和克里斯蒂(Christi)。频繁的投票活动保持了较高的互动率。西南航空在Facebook上的声誉远高于像捷蓝(JetBlue)和维珍美国(Virgin America)这些更火的品牌。
效果:8万粉丝;有趣的促销带来了很高的客户参与度。
错失良机:联合航空。算不上一个激情品牌,联合航空的页面空空如也,不温不火地持有1.1万粉丝,它们原本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