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0kV分线线损的分析方法论文_陈浩杰,翟存波

浅谈10kV分线线损的分析方法论文_陈浩杰,翟存波

(国网泗阳县供电公司 江苏省宿迁市 223700)

摘要:目前,10kV配电线路线损统计、计算与分析工作大多是每月初根据各变电所上个月电能平衡报表(即各条10kV馈线关口供电量)和电力营销部门的上月末抄见电量(即对应馈线所接用户的售电量)报表,通过手工填报、汇总,计算出各条馈线的线损。线损管理存在几个主要问题:精确性差。反映在调电(负荷转移)工作时,调电部分用户的销售电量不能准确归属到对应供电线路,造成分线线损出现偏差。在线路的供售电量准确统计后,如果线损较高,但无法快速寻找高线损原因的可疑位置。

关键词:10kV;分线线损;分析

引言:对于10kV线路线损而言,由于10kV线路上用户相对较少,构成较简单(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线损分析工作如果按照一定步骤进行,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在线损分析工作中,应遵循先总表后户表,先公变后专变,先大户后小户,先特殊后普通的原则,逐步缩小排查范围,并最终找出线损异常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对常见线损异常的原因进行归类,可以根据线损率来初步判断线损异常的原因,并针对性开展排查,提高线损分析的效率。

1.10kV分线线损分析的意义

特别是10kV分线线损,由于其用户电量比例较大,抄表人为影响因素较小的特点,其线损数据可以直接用于指导电费电量核算工作。通过对线损数据的分析,可直接反映出表计故障、窃电等异常因素,并产生经济效益。分线线损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出用户电量电费异常的原因如下:一是由于一般情况下10kV线路下挂用户数量有限(不超过50个配变总表),每一个终端配变总表电量在线路总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大,相应地,该终端总表如果存在表计故障或者窃电,就会通过10kV线路线损直接反映出来。对于分台区线损来说,由于用户数量多(超过200个户表),用户电量所占比例较小,除非是一些商铺等低压用电大户的表计故障或者窃电,否则通过线损分析较难发现异常。二是10kV线路考核表、专变用户表计、公变考核表计一般抄取冻结电量,其线损基本不受到抄表人为因素的影响,线损波动率在技术上应该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波动率的分析也能准确反映出线路用户电量是否正确。三是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方法成熟,计算参数来源可靠准确,因而理论线损准确率较高,有极大的参考价值,通过实际线损与理论线损的比对工作,能够较快发现问题。

2.配电网结构与线损计算

电力公司配网线路充分考虑供电可靠性,在其线路结构设计上采用多回路和多处联络的方式,构建了复杂多变的电网结构,从而使传统的线损计算制约于联络开关无法全计量全采集,供售电量细化程度不够以及交叉互供电量无法准确计算等因素影响,导致传统分线线损计算会出现线损率结果不客观的情况。通过考察研究电力公司的网架结构,本文总结提炼了配电线路中比较复杂的三种典型接线方式,并深化利用信息化建设成功,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采集各联络开关的电流、电压遥测量,计算生成该联络开关点的功率值。再利用主站系统将该功率值按5 min时间间隔的频率进行积分计算,形成电量值。最后结合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中的开关状态判断电源方向,计算分线线损。以下对三种典型线路的计算模型以及引入信息化建设成果后的精益化提升进行详细说明。

3.10kV线路线损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3.1通过线损率来判断大概异常原因

在线损分析前,应该首先对近几个月线损率进行比对,看是长期的异常还是短期的大幅波动。如属于长期异常,则应从线路重载、轻载等技术原因来分析,并通过理论线损比对来核实。基础资料不准、表计长期故障等也可能引起线损长期异常。如属于短期大幅波动,应优先检查是否存在配网转供电、电量追补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10kV线损异常分析中,要特别注意计量装置故障引起的线损异常,此类异常较难发现,对于线损率波动的影响也无规律可言,但一旦通过异常分析查实计量装置故障,则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3.2检查线路考核表电量是否正确

对于线路考核表电量误差较大的,首先需检查变电站10kV母线电量不平衡率是否合格,在确认确实是线路考核表本身原因引起误差的前提下,继续下一步分析。考核表电量出现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CT倍率不正确。CT倍率不正确造成的电量差距往往是数倍的差距,在判断CT倍率时可将行度乘以不同倍率,在得到合理电量后再进行现场核实。二是表计故障。表计故障中,缺相占了较大比例,可将原电量乘以1.5倍看是否合理,再到现场核实。三是抄表原因。对于未取冻结电量的表计,抄表时间、抄表误差都是造成考核表电量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对于抄表原因引起的电量偏差,可以通过将本月电量和上月电量、上年当月电量进行同比和环比来判断。

3.3判断是否存在线路互供的影响

目前各供电局对于供电可靠率要求很高,线路互供率普遍较高,线路检修、配电投运、负荷调整等情况经常需要线路进行转供电操作。线损分析时,必须考虑转供电对电量的影响。一般而言,对于长时间互供的线路,可以两条线路打包进行线损统计分析;对于短期互供的线路,可以根据互供时间计算大概互供电量;对于临时互供的线路,可以忽略不计。

3.4检查公变电量是否正确

由于对于公用变压器还需进行分台区线损统计分析工作,因此,可以通过检查分台区线损来确定公用变压器考核表电量是否异常。分台区线损较低,波动率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确定公用变压器考核表电量正确,可以进一步缩小排查范围。

3.5检查专变用户电量

分线线损分析最大的目的就在于检查专变用户电量是否异常。在分析过程中,可以依据先大户后小户,先特殊后普通的原则逐步分析,逐渐缩小排查范围。此处,线损分析需要得到管理线损,也叫不明线损。不明线损电量X=(统计线损率-理论线损率)×线路供电量由于绝大部分用户窃电或表计故障最终造成的结果是缺相计量,其表计计量电量为实际电量的2/3,X应约等于1/3用户实际电量。因此,根据线损分析中先大户后小户的原则,就可以直接分析计量电量大于2X的用户,只有此类用户发生电量异常时,才可能产生X的不明电量。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先特殊后普通的原则,重点排查当月产生各类工作单的用户。如办理了暂停、销户、增容的用户,其工作单都可能对最终电量产生影响并导致线损异常。另外,电量波动超过50%的用户、电量为0的用户也应归入特殊情况的行列进行重点排查。

总结:当然,在线损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远不止上文提及的诸多异常因素,但是只要在分析过程中使用合理的方法,循序渐进,相信最终都能够查出不明损耗的根源,达到降损的目的。通过加强线损分析工作,降低管理线损,有效降低供电成本,对于缓解能源紧张、推进节能环保政策、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晓楠,李昕钰,扈晨,李海鲲.10kV分线线损计算模型的应用[J].电气应用,2015,34(S2):327-330.

[2]杨万聪.强化10kV线路管控,推进线损精益出效益[J].科技传播,2011(23):149-150.

[3]张祖光,张勇.10kV线损分线分层统计模型设计[J].浙江电力,2007(01):41-44.

[4]李鹏.关于对城区10kV线路进行分线统计线损的方案[J].天津电力技术,2000(S1):30-32.

[5]邵建华.10kV新港线线损理论计算及降损措施[J].上海电力,1996(S1):52-53.

论文作者:陈浩杰,翟存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浅谈10kV分线线损的分析方法论文_陈浩杰,翟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