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宋宝峰

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宋宝峰

摘要:观察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能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之中,人类通过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再利用人类已有的知识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经过分析和加工,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因此,观察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化学是一门的基于实验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知识都来自于观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让观察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在化学教学找那个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展开浅显讨论。

关键词:化学教学 中职化学 观察能力 培养策略

引言:

化学学科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是让学生运用感官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对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知识产生认知。这一过程需要学生有耐心以及对事物具备敏锐性以及准确性,这一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通过合理有效的引导,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具备该能力。中等职业阶段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观察能力的培养的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

1、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的现状

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要深刻剖析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发现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策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观念认知需要扭转

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观察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沿用自己的经验,没有注意到形式的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死板。利用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分析获得知识能够让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大大增强,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能力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无处谈起。

二是教师在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方法。一些教师虽然对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正确观念,但是没有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不住合适的时机和切入角度,加上中职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使得课堂秩序和观察活动初衷发生偏差,这样的观察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意义。

(2)没有创设观察情境

一是教材编排和中等职业实际需求不尽相符。目前,中职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普通高中授课方式相差无几,内容处理上也几乎相似,两者都是围绕教材编排,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的,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合情合理,但是建立在中等职业院校的职业要求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脱离实际的,尽管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在内容结构上万变不离其宗 , 但仅是根据难点和重点进行知识传授 , 将可能使学生缺少对专业领域化学专门知识的洞察能力,换言之,中职化学从教材编排层面上没有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创设学习情境。

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情境。由于中职学生的特点,其学习基础较差,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都不高,如果教师爱化学教学过程中再不注重方法的引导,学生的厌学情绪将会更加严重,观察情景的创设为学生打造了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通过这样方式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和热情,能够更好的培养观察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为题,涉及到观察活动的教学往往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观察一番草草了事,这样的观察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只是“看热闹”,对于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

(3)学生没有良好的习惯

目前中等职业院校逐步走向正轨,相关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生源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基础水平还是综合素质甚至道德修养方面,都与普通高中存在差距,大量此类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职阶段的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上本就较为薄弱,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更加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支撑,观察能力的培养也将难以进行。

除此之外,中职阶段的学生没有正确学习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也影响了积极性,导致学生不会学。学不好。越是不会学,越是不想学,越是学不好,如此,如此一来,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增长。

2、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虽然中职阶段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上不强,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但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条件,如果学习环境是正向的,就能够对学生产生正向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正向的外部环境,从宏观上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建立起有效的培养模式。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扭转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同时,观念的扭转是两方面的,具体到化学学科的观察能力培养上来讲,一方面,教师要扭转观念,认识到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这样才会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具体的培养策略,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中职阶段的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拥有观察能力,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具有了正确观念,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相互配合,更好的培养观察能力。

(2)培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端,在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则会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观察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本身,这样能够增强学习效率,不仅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后,基于良好习惯培养出来的观察能力能够使得学生将这种观察能力应用于工作之中,能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更好的发展。

(3)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以兴趣为导向,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的探索和学习,以此增强学生在观察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动性,这样也能顾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能够更好的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服务,同时,兴趣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的钻研,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引导,使钻研过程成为加强观察能力培养的过程,也能够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4)创设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观察能力。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使得教材内容更加贴切学生的发展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使用合理的教学技术来为学生创设观察情景,例如使用多媒体或者其他技术为学生呈现实验或者化学变化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拥有具体的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观察情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思考问题,这样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结语: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扭转观念,让学生也具备相应观念,利用观念来指行动,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让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为学生创设培养观察能力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逐步培养观察能力,最终让观察能力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徐 祥.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36):95-96.

论文作者:宋宝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_宋宝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