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城市发展的要求,当前的规划建设导致城市形成了大面积的无法透水区域。因而要求在城市中建立起完整的“海绵体”体系,从而有效地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海绵城市构建的实施途径包括:维持城市的原本生态系统;恢复城市已经被破坏的部分生态系统;以最低的影响建设海绵城市。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设计;运用
引言
近几年来,国内遭受到暴雨灾害的城市大概有400多座。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城市发展的要求,当前的规划建设导致了城市形成了大面积的无法透水区域。同时传统的快排管理方式,使雨水在城市的排水压力过大时无法尽快排出,每次遇到大雨就会发生洪涝。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就要合理处置雨水,将雨水合理约束以及利用起来。
1 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的频发,“海绵城市”及其相应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得到社会各界认同,在很多重要会议和媒体采访中,学者均在呼吁“使整个国土成为一个绿色海绵系统,使雨水就地蓄留、就地资源化。使它与城市中的公园系统、湿地系统,形成统一的水生态基础设施自然保护系统”。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许多学者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建设中对雨水管控的一种理念,应从不同层次实施,如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建筑设计、景观建设等层次,在景观建设方面,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哈尔滨的文化中心湿地公园和迁安三里河生态绿道。
2 实例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一个公园的占地面积大概为57.68hm2,在公园中绿地占52.05hm2,建筑占地面积1.39hm2,水体面积0.55hm2,道路广场占地面积3.69hm2。公园内的排水水沟使用草沟构成,能够在下雨的时候将部分雨水补充进地下水。根据计算公园年产雨量远远大于了公园的景观用水量。因此结合地形面貌,建立三座蓄水池,蓄水池的规模为300m³/座。公园内的水源使用情况,分为游客用水以及绿化浇灌用水。绿化浇灌用水等等的水资源使用全部为雨水积蓄,其中一天的最高用水量为可达570m3。当雨水集蓄量不足时,就会采用市政给水进行水量积蓄。在对公园进行规划及设计时需要对场地现状进行详细分析。1)借助相关工具分析出该公园的生态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布局关系是“基质-斑块-廊道”。使用阻力模型和分析模型对洪水过程分析。再利用CIS平台上的地形和水文以及热红外线数据进行耦合,结果可以得到洪流的深度和范围以及土地类型等等的在空间上的位置。最后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出要素在空间中的敏感度。所有要素的敏感度可以作为结果,是保护海绵城市整体的依据。2)用相关工具分析出规划地区的地形高度,得出低洼地段的分布情况。根据结果可以找到需要保护的地段,或者当成容纳雨水的地段。再根据规划地区的数据分析,模拟出公园规划地的三维模型。再通过结合模拟水资源流向的信息以及河网信息得到公园规划地的径流图,从而更全面的了解公园规划地的自然流经形成。
3 海面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 使用规划管理软件合理规划城市园林设计进行设计
通过规划管理软件对设计区域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与把握,获取城市真实的河流水文数据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等数据,在获得可靠科学的数据基础上,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为海绵城市系统建设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收集整理城市降水情况,调查城市水污染并进行简单的水污染处理,掌握城市日常园林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可以通过城市用水管道的设计合理利用城市降水,例如对城市房顶等积水处进行引流管道设计,将水流引入城市园林中,对城市中的降水进行调节和有效利用。
3.2 可渗透路面设计规划
对于城市生态园林的设计和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来说,可渗透路面的设计内容主要是要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把城市中那些本来没有办法进行渗透雨水的路面变成可以渗透雨水的路面,目的是建设地表雨水的径流量。可渗透路面设计的主要形式就是增加渗透量,从而减少径流量。在城市雨水的管理工作中开展可渗透路面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发挥缓和雨水问题的作用。与此同时,减少使用其他管理雨水问题的技术方法和应用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雨水问题,提高城市雨水的管理效率。从目前来看,在可渗透路面之中,包括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
3.3 在设置城市景观时,将景观植物进行结合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植被和土壤是雨水适应能力很高的重要构成元素,对城市的园林景观设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设计城市园林的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该城市土壤的具体情况。在掌握城市土壤具体情况之后,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改良和优化土壤,适当减少城市土壤中存在的径流量,并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城市地下水进行合理补给,还能通过过滤作用和吸收作用有效解决径流存在的污染,提高城市地下水的净化程度。
3.4 城市广场和绿地设计当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
在进行城市广场以及绿地设计时,融入海绵城市理论,主要是加强应用透水式铺装,促使广场以及绿地加强雨水的滞留以及吸收功能,不仅对园林景观实现有效补水,还能积极利用相关水源冲洗广场,并对绿地进行浇洒。相比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实际地势更高,能够有效促使广场水源流向绿地,对绿地实现自然浇灌,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和效率。
4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城市海绵理论在具体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整体规划原则,城市的园林设计是为更好更合理地为城市发展服务,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具体的识记情况,统筹规划设计,分析整个城市的降水与排水,将该项目的意义发挥到最大。(2)遵循生态化建设原则,海绵城市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得到推广,主要是由于该理论符合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生态化建设理念。将生态化理念贯彻执行到城市园林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并意识到生态有限的事实,在建设与设计过程中,综合考察分析整个城市的自然河流与湖泊,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将城市园林建设与城市排水体系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城市排水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提高城市湖泊河流的自然修复能力,对曾经造成的破环进行修复,将城市雨水循环发挥到最佳水平。(3)因地制宜原则,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具体的水文条件以及城市已有的排水管道系统建设。(4)安全为重原则,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保证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原则。
5 结语
总结来说,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建设的成本相比较其他方式价格较低,总体的管理水平较低,而且可以使得城市变得更加美观。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城市建设的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工作,使得对海绵城市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保护生态环境应该从人人做起,海绵城市的运用建设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视,从而在多个方面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红元.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9)
[2]赵全霞.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城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4)
论文作者:鲍雨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理论论文; 绿地论文; 公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