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铁工程是现代常见的市政交通工程建设项目,通过该项目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通需求,但地铁工程项目的运作需要保障质量,其施工的精度必须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所以在地铁施工当中应当采用精细化管理来实现此目标。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铁施工在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当中,会结合BIM技术+第三方管理平台的方式来提高精细化的程度,文章为了对此进行证实,对BIM技术+第三方管理平台在地铁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第三方管理平台;地铁工程项目
引言
由于受城市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再加上地铁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有着大规模、高风险、涵盖领域多且复杂、易受施工地点周边环境影响等特点,到目前为止,仅有一线及部分二线发达城市才有能力开通地铁。可以说,我国的地铁工程发展进程缓慢,还有漫漫长路等着赶。
1BIM技术在地铁项目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1.1以BIM空间属性为基础构建4D模型
应用前,对于地铁项目的进度管理计划主要是以二维图纸为主要管理模式。为了让(项目得到精细化管理,可通过综合性考通构建4D施工模型,从而可为各分包商提供施工计划参考。在构建起4D模型后,可以将各不专业建模与三维构件进度计划等进行关眹,但在此环节中应用BIM技术困难度较大,不仅会浪费较多时间,还有可能因三维构件的切分位置较为特殊,导致施工项目无法正确开展。因此,可以采用以空间厲性为基础构建4D模型的方式,完成不同模型构建与进度计划的关联工作。在实际建模时,需要建立轴网(U,Y)以及标高(U),完成后可通过选取2条U、Z轴线的方式,构建起一个轴网空间。这样的方式可对三维构件包围盒的中心是否位于选中空间内进行有效、精准的判断,以此来判断该构件是否属于该空间。在完成空间判断后,将所制定的进度计划以及相应的施工任务赋予空间厲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实现实现进度计划与三维模型构件的自动关联,构建起以空间属性为基础的4D模型。
1.2整合参数构建横型
BIM在铁路项目中的应用,需要由不同分包商来构建3模型。不同分包商需结合自身的施工特点选择可以构建不同参数的模型工具。比如:Tekla,MirrDcostation,giCAD,等工具。在实施BIM技术过程中,应整合不同专业模式,实现以统一化、规范化的方式对不同专业施工过程实施管理。因此,需制定出较规范的BIM建模标准’并针对所建模型的精细度、不同构件的命名规范、建模协作机制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与规格。在具备相应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后,可以用IFC来构建模型导入所需接口,从而可以将不同建模软件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整合。
2BIM技术在地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在前期规划方面的应用
我们常说“做大事者,要有所谋略”。同理,在地铁工程设计中,前期规划可以说是奠基者,做好了前期规划工作,对于整项工程已经成功了大半。因此,在进行前期规划工作时,各个部门要试着运用BIM技术的核心思想来构建出城市交通的三维模型,借以做好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构建的三维模型,既要能充分体现出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管线及建筑物的特征等,也要涉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并且,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各种分析、核算工作要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的基础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在可视化设计方面的应用
BIM技术突破了工程设计中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型的桎梏,利用三维数字化特点基本上百分百还原出建筑构件的外形特征;在设计方案上也不再受概念设计的局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在地铁工程的前期设计中,BIM技术可以协助设计人员构建三维建筑信息的实体模型,全方位了解施工地点的地形、道路状况及建筑物信息等,直观、可视又可靠,有助于最大可能地实现项目地点的一体化开发。
2.3在协同设计方面的应用
在轨道工程的协同设计方面,BIM技术能够集中工程建筑、实体结构及施工设备等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另外,不同任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项目工程下构建出的专业的BIM模型,进行与项目中心文件的连接以同步并添加信息。整体来看,这项应用能够整合各项数据信息,应用网络通信技术构建起三维建筑模型数据信息库,帮助设计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文件的查阅与交换。
2.4在设计优化中的应用
传统的二维设计手段,传达出的建筑工程信息毕竟有限,但凡建筑设计出现稍许变更,就要重新进行多视角手工绘图,人力消耗巨大且耗时长,很有可能导致施工延误情况的发生;再加上施工时工程实物有时会与二维工程图出现些许偏差,造成工程返工的境况。但这些问题,利用BIM技术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首先,BIM技术属于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在设计时便有了一定的空间构图,直观、可视;其次,BIM技术有着一体化的建筑物信息系统,具有一致性与关联性,遇到有问题需要修改的情况时,会自动反馈并及时修改,不仅减少了设计环节中的人力消耗,还能将出现施工错误的可能降到最低,大幅度提升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
2.5在碰撞检测中的应用
在地铁工程设计中,应用BIM技术的碰撞检测功能能够对项目工程中的管线施工和设备应用等进行即时检测,反馈给地铁工程设计者直观可靠的信息、建议等,有助于他们设计出最优的布局方案,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2.6设计管理应用
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对设计进行审核,确认其可行性等。此时设计人员可以在BIM技术数据库当中,将保存的设计文件取出,之后通过TOS精细化平台将文件导入审核人员处,此时审核人员终端会接收到通知,在平台中将模型文件取出,进而对其进行审核。而当审核出现调整需求时,审核人员可再次通过TOS精细化平台,将自身反馈建议发送回设计人员终端,设计人员即可在原有基础上,依照反馈建议进行修改,实现精细化设计管理。
2.7施工应用
进入工程施工阶段,实际工程中因考虑到人工不稳定性,需要在施工现场安排相应的监督人员。监督人员可以通过TOS精细化平台查看利用BIM技术生成的3D模型,基于3D模型的全面性,监督人员可以从各个层面了解施工的目标,进而对施工进行管理,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结语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BIM技术的横空出世,正是时代所需,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进程中,工程设计行业向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BIM技术虽然大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在地铁工程方面的应用已显现出成熟之势,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俊雄,林洁,韩玉麒.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建筑,2016(8):10-12.
[2]董为万,冯天明.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中BIM虚拟技术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7(17):97-98.
[3]石琅.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江西建材,2018(4):230.
论文作者:刘高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模型论文; 技术论文; 地铁论文; 精细化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构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