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新阁、现代书院——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图书馆、档案馆方案设计论文_余金旺

求是新阁、现代书院——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图书馆、档案馆方案设计论文_余金旺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位于杭州城西,与已建成的东区成为百年浙大承前启后发展的主校区。西区图书馆、档案馆工程,居于校区中心,是南侧校区主大门及东校区大门进入校园的干道交点,是紫金港东西校区的连接地带,拥有周边优越的自然景观。根据《紫金港西区建筑风貌控制导则》,项目位于环湖湿地风貌带,建筑群定义为青砖黑瓦,平坡结合的体现文化底蕴的风貌带。

关键词:设计理念;设计策略;绿色建筑

一、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根据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整体建筑风貌的要求,体现浙大底蕴与特色,具有标志性;在建筑细部处理和色彩运用上注重建筑外观对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承。

(2)在总平面布置上,应在基本满足建筑规模的基础上,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交通组织设计、室外交流空间设计,尽力营造优美、舒适、安全的室外环境。

(3)建筑在设计理念、科技应用、空间组合等方面体现出创新创意。

二、设计理念

1、一脉相承,靡故匪新

浙江大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浙大之江、玉泉等老校区内,中西结合的红砖、青瓦、垂花门彰显了浓郁的大学氛围和人文底蕴。而在紫金港校区东区,几乎清一色现代风格,外在环境中传统意象有所缺失,因此在西区规划中,确立加入适当的传统及老校区建筑元素,传承浙大人文精神,体现历史底蕴,延续老校园的文脉精髓。

校歌有云: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任何的创新与改革都包含对传统的批判与继承,否则一味抛弃传统,终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图书馆及相邻地块被定义为青砖黑瓦,体现传统的环湖湿地风貌带。更重要的是,紧贴图书馆南侧为书院文化元素建筑群,并将图书馆用地西侧划为求是书院仪式性广场,以示浙大办学之源,昭示以此区域作为重塑浙大历史文脉之地,因此,图书档案馆外观采用适当的传统形制,传统符号,与求是书院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意象,共同承担起传承浙大文脉的重任。

2、求是新园、现代书院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应该有现代的内在支撑。在当今的时代,建筑必然要反映当今的技术条件。特别对于图书档案此类具有严格技术要求的建筑,最新的保护技术,最好的设备配备,最恰当的结构形式都是需要的。于是传统的文脉、形制和现代的建构、材料形成时空的张力,在设计中相互冲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设计策略

在延续规划理念基础上,汲取我国古典图书馆“藏书阁”的文化意向及浙大“求是书院”的历史渊源,充分考虑东侧道路及地下隧道,北侧道路景观,西侧行政中心,南侧求是书院文化元素建筑群,以及西南侧校区中心湖面的关系,提出:”求是新阁、现代书院”的设计概念,具体运用以下六项策略:

一、筑阁造院、传承历史

“倚水筑阁”,西侧退让出礼仪性的公共广场,作为连接档案馆、图书馆以及求是大讲堂的公共空间。将图书馆置于南侧,使阅览空间获得南面朝向及较好景观视线;档案馆以库房及技术用房为主,位于北侧;展厅作为联结两馆功能的纽带,位于两者之间。

在档案馆与图书馆之间设计学生街步行走廊和中心庭院,使形体错落,连廊环绕,延续求是书院文化元素建筑群的建筑布局。引入传统建筑的文化元素,修饰立面,使建筑群各主要空间界面形成良好过度。最终与求是书院形成和谐共生的书院组群建筑意象和校园标志性的传统建筑群。

“连廊造院”,运用内院、通廊、檐廊构筑出的半室外架空步行系统纵横贯通,与西侧广场空间形成良好的过渡和渗透。廊道空间连接档案、展览、图书馆等各主要出入口,并与求是书院建筑群相连,形成便捷的人行交通体系。

“层进入境”,传统建筑讲究层层入境,营造多层次空间序列。图书馆东西进深大,高低差异明显,设计通过外廊、前厅、中庭不同空间组合,由广场至主楼形成了”院-廊-厅-径-堂-阁”渐进的空间序列,由低到高通过变化的通高空间层层叠筑出丰富的空间体验。

二、传统符号、现代演绎

考虑到和设计场地紧邻的求是书院建筑群落建立和谐自然的整体氛围,我们试图以当代的设计手法传达出富有传统内涵的建筑形象。通过蓝灰色金属屋面,冷灰青砖,棕褐色的木纹铝合金以及白灰的透光釉面玻璃等体现传统质感的当代建筑材料的重构,将碧、青、黛、褐、白等朴实素雅的色彩融入建筑群落,在浙江大学的新校区里,穿越百年历史,与求是书院珠联璧合。

三、功能重组、空间活力

设计强调各功能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将档案库房与技术办公用房、信息中心、专业藏阅与内部研究三组功能独立设置,将展厅、信息共享、文化交流等服务空间拆分融合,作为联系档案馆与图书信息中心专业功能的公共空间体系。

档案馆一层布置对外服务大厅及业务与技术用房,二至五层布置各类档案库房,四层布置档案办公用房。图书馆一层布置信息中心,公共空间结合入口大厅在布置在一层、二层,办公业务用房及密集书库布置在二层,三至七层设置藏阅合一阅览室、特色藏书区布置于顶部三层。)校史展厅悬空布置于档案馆与图书馆之间,形成东西贯通的一层通廊,衔接紫金港东区人流与西侧广场主入口,并沿走廊布置咖啡吧、书吧、展厅等公共空间。西侧在广场与建筑之间设置大连廊,结合室外展览并作为图书信息中心入口前厅。连廊一侧布置报告厅、图书馆门厅,与东西通廊连接成集合师生学习、交流、休憩及餐饮各功能与一体的“学生街”。

图书馆、档案馆内部功能空间设计汲取人性化、开放化、数字智能化理念,定义各功能空间形态。

四、动态流线、促进交流

在地块东侧设置机动车道,作为机动车主要出入口及通道,沿南侧结合求是书院停车区域布置适量地面停车位。结合道路为为校园大量的自行车流提供便捷的出入口和停车场所。

地块内人行流线结合广场及内廊设置,西侧广场成为区块内公共活动主广场,作为图书馆、档案馆的公共主入口,其他后勤办公和货运入口分别位于场地的北侧与东侧档案馆公共门厅面向广场,门厅向北可进入对外服务大厅及查档区,门厅进入后向东,为层层递进的各类展厅。档案馆北侧分别布置办公技术人员入口,及档案货运入口,

图书信息中心公共人流自广场向东,经门厅、服务大厅进入阅览区,通过内部的垂直交通盒作为主要交通路径,同时围绕阅览中庭多变的开敞楼梯将上下空间动态串联,便于各阅览室间的联系互通。开敞楼梯与互动学习空间相结合,形成便于交流的区域场所和多变的空间体验。图书馆及信息中心内部人员出入口位于东侧,临近内部电梯及内部办公区

五、景观体系、内外交融

主广场作为校园礼仪广场,设计强调公共性、仪式感及多元化。结合已建造的铜牌坊,布置可游可憩的树池绿化,结合步行铺地,为集会、交流、休憩营造宜人的空间。西侧滨水绿带结合水景设置绿地、步道、滨水平台及阶梯等多样休憩交流及亲水场所。作为广场空间的延伸,东西向通廊布置内庭院,结合室外展场设置景观。

六、绿色建筑、生态节能

设计采用主动与被动绿色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充分展示低碳,生态、智慧理念,将项目建成为校园中低碳新建筑的典范。引入中庭,通透的天窗有利于室内空间的自然采光,上下的空气循环有利于室内空间的自然通风。而中庭周边采用玻璃隔断灵活分隔,使各层能单独使用,降低空调能耗。

此外,还采用多项楼宇智能化技术,通过结合南向建筑屋顶及挑檐造型合理设置太阳能光伏电板,为整个建筑提供了补峰、应急的环保能源;设计响应海绵城市要求,采取局部绿地设置为下凹绿地,广场采用透水铺装地面。

求是新阁,一脉相承,从创办求是书院至今浙大已走过百二十载,现代书院,和而不同,新图书馆、档案馆将成为未来浙大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园林化的校园地标。

论文作者:余金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  ;  ;  ;  ;  ;  ;  ;  

求是新阁、现代书院——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图书馆、档案馆方案设计论文_余金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