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论文_金莹,闫含洋

【摘 要】格式塔塔心理学又称完型心理学,该学派主要研究了人类知觉和意识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格式塔图底互换原则、相似性连续性原则、闭合性原则、接近性原则、及其完型的手法来论证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在建筑学上的运用。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建筑创作;视觉组织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认识是客体在主体知觉中的呈现,主体有对图形进行“整合”的能力。这种有意义的自组织和构建使建筑而呈现出有意义的表达。本文试图通过格式塔视觉组织规律来探寻对建筑形式启示。

1.关于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也成完型心理学或完型主义,是现代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主要研究知觉、思维、意识、思维、问题解决方面的问题。由于它可以直接来解释美学、视知觉和艺术创作中的一些问题,也对当代西方美学艺术领域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

该学派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人具备这样一种倾向:尽可能的将得到的东西以完整的形式进行认知。如果对象不完整,人脑会自动的重新组织,指的就是完型化。格式塔学派创始人惠特海默提出了有关知觉的几个著名的原则,即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闭合原则和完型原则等。

2.1图形-背景组织原则

丹麦心理学家埃加德.鲁宾在著名的“鲁宾”杯中实现了图底的反转。(图1)说明在具备一定对象的场内,有些对象比较突出而成为图形,其他的对象则退出成为背景。一般来说图形和背景的区分度越大,突出的部分就会越明显。相反二者之间的区分度越小背景和图形就越难区分。

图底关系在建筑学上运用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体系。丹麦建筑史学家拉斯姆森在《作为经验的建筑》中最先把“背景”“图形”的概念运用于建筑中和城市空间分析。丹麦建筑理论学家诺伯格.舒尔茨在《存在.空间.建筑》也引用了“图形”背景的概念,来解释城市建筑街道广场之间的相互关系。“背景”“图形”的概念已经成为格式塔心理学在建筑领域最为成功的运用,是建筑创作中一种有力手段。图底关系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筑作“图形”将建筑实体以外的空间做为图形,这样一来建筑与外部空间就有了一种可以反转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清晰明了的研究户外的空间关系。

(2)、研究建筑空间尺度、密度、外部空间分布、建筑空间界面等问题。

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了外部空间模数理论并革命性的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等概念。在外部空间秩序建立方面提出了加法空间、减法空间并结合实例对建筑、庭院、广场等外部空间设计做出了独到的分析。

(3)、由于人类处在环境场当中趋向于将认知作为图形,把环境当做背景。所以在建筑当中要提取能够作为图形的抽象特征。例如:a、建筑的部分是一个自足的部分或者具备自身独特的个性。卡拉特拉瓦设计的密尔沃基美术馆中脊采用了拉索结构,十根拉索固定在高挑的桅杆上,拉起室外的百叶窗,将人的视线引入天空。建筑的结构部分从整体中突出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b、建筑部分采用简单地形体或与整体对立的关系从而背景中脱离。赫尔佐格德梅隆工作室在以色列国家图书馆的竞标方案中建筑的入口虚化与主体建筑雕刻的石板形成对比。在形体关系上入口与主体建筑也突出了一种角力关系,活跃了建筑气息,突出了入口体量。c、建筑比周围的环境焦距度更高、更显眼更吸引人。贝聿铭设计的法国卢浮宫入口金字塔,采用了简介的形体,材质选用玻璃的,将入口从整个建筑中脱离开来。具备明确的导向性。而且虚化了入口,解决了主客之分,不会对主体建筑产生喧宾夺主的感

2.2相似性和连续性原则

互相相似的部分,如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被看做是群体的倾向。连续性使人趋向把刺激中可以平滑的、连续的、对称的、个体看做是连续的图形,即使它们之间并没有联系。

有韵律的部分总是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但是有时候略显呆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相似性元素来打破这种呆板,也就是异型同构法。由于每个元素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具备了相似的元素,我们仍然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在建筑的立面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手法,使立面既富有韵律又不失活泼。

在场地设计中可以通过控制建筑的形式、高度、轨迹、色彩、纹理等手法来达到建筑的统一的效果。建筑虽然没有明确的轮廓线,人的视觉任然可以创造出一种不容置的整体性和秩序感。在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贝聿铭简化了中国传统的屋顶、窗户和徽派建筑的山墙将苏式建筑灰瓦飞檐以几何形式呈现。使建筑获得了一种抽象的美感,简洁明了。建筑的高度被控制在16米以内,色彩以粉墙黛瓦为主,使得苏州博物馆取得了群体统一又富有变化的效果。

2.3闭合性原则的启示

人的知觉趋向把将彼此具备相同属性的个体视为一个整体,反之不同的部分则容易被隔开。人的心理趋向于将不连贯的图形进行一种自组织的闭合倾向,为图形提供完整的边界、形式等属性。

当视觉单元越是简单就越容易被人识别理解,这也符合现代建筑流动和工业化的特点。建筑的性格特点也就越鲜明、越容易突出。在建筑构图中排除掉与设计预期表达无关或者相抵触的部分,只保留绝对必要的部分,达到简化视觉的目的。因为人在复杂的环境场中趋向于做出最简单和最有效率的判断。吸引人的表达往往是伴随着简单地形式和规则的集合形体,进而突出建筑鲜明的特点个性。

例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简化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的力学关系。英国盖茨黑德千禧桥(图6)独特的外形引人注目:它不是一般的直桥,而是弯成弧形的。吊索也是斜拉状的,通过几十组的钢索将桥面固定。当塔索升到顶部时,塔索和主桥宛如一只巨大的眼睑又如一只蝴蝶。这种开闭式的设计不仅达到了一仲简洁的力学关系,使其充满了紧张感和力感。2、序的纯粹关系。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图7)由可以随意组合的20个功能组合而成,代表了意大利20个区。它共采用了12000片透明的混凝土和4000片玻璃。从外观来看它是一个60×70×20的方“盒子”被切割成20个部分,宛如意大利微型的城市。它在建筑的转角处采用了透明的混凝土,并设计了像刀锋一样的切口,既使得建筑富有动感,又富有科技感,整个建筑形式简约,建筑秩序一目了然。

2.4接近性原则

空间或者时间彼此接近时,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两个或者多个视觉元素集合在一起容易被认为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近缘关系创造出简洁而富有个性的视觉效果。例如古典主义的双柱式,通常被看做是一个整体,再通过一定形式的排列叠加就会产生层次感。相对于单个视觉元素排列叠加会更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又不失韵律感。法国卢浮宫东立面设计中,为了突出立面主体的构图,左右采用五段,上下三段式构图,主体采用双柱式形成空廊,并辅以壁柱倚柱,整个里面简洁洗练,层次丰富,对立统一。它并不是一个构图单元机械的重复,而是有主有从,取得了明确和谐的效果。

3.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在建筑学中应用中反思

上述基于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对于建筑学启示在建筑学上的影响主要在于建筑形式的塑造以及对人的心理的研究。其中的背景图形的转换关系、相似性和连续性下的统一和变化的关系、接近性原则下的简单和复杂的关系、规整和不规整之间的关系、整体性原则下的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关系都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格式塔视觉组织理论在建筑的视觉效果分析和形体结构方面任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基础是康德唯心主义哲学。它试图通过先验的模式和主体的内在的规律来解释心理。所以不可避免的导致先验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忽视了经验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过分的夸大了心理机能,从而忽视了建筑的自明性和其内在的自组织性。这种建立在整体性是建立在视觉的自组织性的基础之上和先验的基础之上,是否是一种普世的法则还有待商榷。

参考文献:

[1]王鹏,潘光华,高峰强,经验的完型—格式塔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1

[2]余卓群.建筑视觉造型.重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3]程光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论文:建筑完形论[D],2004,11.

[4]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M].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金 莹(1979年8 月),女,吉林省,副教授。闫含洋(1991年10 月),男,河南省,研究生。

论文作者:金莹,闫含洋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浅谈格式塔视觉组织原则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论文_金莹,闫含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