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李霞,梁良,谭超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2660)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肠造口治疗的6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量表、总体健康状况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症状量表、单项测量项目评分中如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等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造口感染3例、造口脱出2例、造口周围皮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而观察组患者术后造口感染1例、造口脱出0例、造口周围皮炎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改善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75-0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肠造口治疗的66例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41~73岁、平均年龄(51.2±4.5)岁,永久性造口5例、临时性造口28例;观察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40~71岁、平均年龄(50.8±4.2)岁,永久性造口5例、临时性造口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以及肠造口类型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1.2入选标准 本研究所有对象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都通过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直肠癌;(2)所有患者都需进行手术治疗;(3)病人及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并配合完成量表测评。

1.1.3排除标准 本研究对象排除以下几种情况:(1)存在精神疾病或疾病家族史的患者;(2)存在严重合并症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我院以往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其基本干预内容如下:

1.2.1成立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实施小组,确定集束化护理的内容

首先成立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实施小组,由副高以上技术职称护理人员作为指导专家,护士长作为组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组员。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基础,全面分析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病情,设计5个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的元素,确认每个元素均被广泛认可,且能具体操作,然后将这些元素捆绑成一个集束。告知病人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再具体实施集束干预措施。

1.2.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主要围绕着患者术后因永久性造口所致的自我形象紊乱无法对自己现有的形象进行接纳和认同而实施。由于肠造口病人粪便正常出口改变,易引起患者产生自卑、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应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实施护理,提供情感及社会支持,提高病人心理承受力,纠正患者不良疾病感知,帮助指导且提供信息支持提高患者正确的疾病认知水平;此外,还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肠造口的目的和必要性,交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做好心理准备。

1.2.3造口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造口情况,选择合适肛门袋。在造口开放早期,医护人员应该将患者的造口与腹部切口利用塑料薄膜进行分隔,防止患者流出的粪便感染切口,对患者造口周围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并对患者的皮肤运用复方氧化锌进行保护。在患者每次排便后和造口开放均利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外翻的肠黏膜,在患者的造口和皮肤发生明显愈合后再采用合适的肛门袋。用温生理盐水对患者的造口进行定期灌洗,保持患者造口周围的清洁和干燥;若患者发生腹泻,可以给予一定量的洛哌丁胺口服进行治疗,减少患者的排便次数,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开放造口者可以训练其进行定时排便,通过长期反复的刺激训练,让患者可以养成进行造口定时排便的习惯。

1.2.4饮食护理 在饮食护理中先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助于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指导患者遵守饮食调理原则,鼓励患者摄入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及低纤维素的食物;指导病人规律饮食,在饮食中禁止患者饮食过量,防止使用吸收后产生臭气的食物,手术后1周内食用流质食物,在2周后适当增加事物硬度,注意患者的饮食规律,防止出现便秘。告知病人及家属禁食粗纤维、坚硬或油炸食物,产气食物、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

1.2.5健康教育 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知度,让其明白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穿紧身裤,以免对患者的造口产生摩擦;在患者的病情稳定且体力恢复后,也应该注意防止进行举重等剧烈运动;患者外出活动时应该随身携带造口用具,以便及时进行更换;患者如果肠道产气较多,常发生造口袋胀气等情况,这时可以用大头针在造口袋顶部处刺一个小孔,利用普通的不干胶带封住小孔即可。此外,患者因病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程度的降低,社会角色隐退,可导致患者的低自尊水平、低自我价值感。对此,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拥有接受现实的态度,帮助患者设计创造未来景象,教授患者摆脱困境的技巧和帮助患者重新价值定位,完善并充分的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此外,对于护理人员也应该定期进行培训教育。定期每周举办一次讲座,培训护理人员学习直肠癌肠造口护理的新知识及集束化干预的应用现状,使其掌握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特点及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利用集束化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护理重视和责任的意识。

1.2.6舒适护理 选择通风、清洁且明亮的病房,保持床铺整洁,合理安排护理时间,防止过多干扰病人休息;尊重病人隐私,行暴露操作时应遮挡。

1.3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采取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是采取自我报告的形式,一共有30个项目,包括3个量表。其中功能量表分5个方面,即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症状量表分3个方面,即疲乏、疼痛以及恶心呕吐;单项测量项目分为6个方面,即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以及经济困难。其中,功能量表的得分数值越高,则表示病人的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量表的得分数值越高,则表示病人的生活质量越差。

研究人员统一由具有中级职称的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组成。在收集资料之前,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制定并且实施研究质量的控制措施,并安排专人对研究资料实施复查与核查。每位入选病例在护理后实施次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调查,全部病人都在统一指导语提示下填写调查问卷,病人在15~20min之内完成问卷后,由研究人员统一收回。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单项评分比较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量表、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症状量表、单项测量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最近一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直肠癌发病率及患病人数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5]。肠造口作为现今临床治疗直肠癌的一个主要手段,其可显著提高病人排便功能,并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6]。但在手术同时需将肛门切除,在腹壁行结肠造口以获得人工肛门,而造口部位张力、血运及营养状况等对病人的生命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口部位积液、感染化脓以及液体刺激等也经常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和后续治疗[7]。此外,由于这种人造排便系统的存在,经常会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等变化,从而造成病人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严重影响肠造口患者的生命健康,给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8]。过往有研究显示,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在术后半年内无法正常融入社会就会造成康复成功率大大减小[9]。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相关辅助措施则成为促进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疾病康复的一大关键。

生活质量作为全面评估生活优劣的一个重要概念,其通常指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日常活动的机能动力与主观感受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基于新医学模式下产生并发展的全面评估病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总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10]。所以,医护人员在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采取全面治疗措施的同时,也应注重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集束化护理可以将传统临床护理中分散的护理方法进行系统化,将政策及指南转化成具体的临床护理实践,使传统的经验主义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护理模式转变,强调治疗过程的管理,体现了过程评估与过程管理的理念[11]。千艳红等人[12]研究显示,实施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概念水平,并能显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本研究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进行了干预,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量表、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单项测量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4.结论

直肠癌是临床中非常严重的一类肠道疾病,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最近一些年来集束化干预迅速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护理的多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发展。本研究对在我院治疗的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进行了集束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常规护理比较,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改善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是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一个理想辅助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红霞,刘红梅,陈勇.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3):42-44.

[2]兰艳平.综合护理干预对肠造口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9):2301-2302.

[3]曹影.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4,32(4):397-398.

[4]张岚,宋婷婷,戴世英,等.集束化干预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38-2040.

[5]李晓霞.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促进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随机对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6):790-792.

[6]史晓蓉.临床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5):1030.

[7]张蕾.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15-116.

[8]陈于湘.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2010,9(19):1475-1476.

[9]叶新梅.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9(1):12.

[10]曾明秀.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0,10(1):66-69.

[11]张卫星.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564-1566.

[12]千艳红.集束化护理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概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8):935-937.

论文作者:李霞,梁良,谭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李霞,梁良,谭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