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美生态环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只有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建成美丽中国。
关键词:发展模式,绿色生态,美丽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对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可以说是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对老百姓最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
一、粗放发展是污染成因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用超大规模的人口优势、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奇迹。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生态环境质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受损严重、环境风险突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仍然较低,部分区域流域污染仍然较重,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趋紧张。土壤污染状况已经影响到了耕地质量、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人们在享受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品尝污染问题带来的苦涩。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成为发展的“最大短板”,成为人们的“心肺之患”。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忽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子孙后代利益和人类整体利益,漠视对自然生态和其他生物的保护,由此催生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而我们在过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恰恰忽视了这种精神,对大自然破坏多过建设,索取多于奉献。结果就是,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污染了。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决定了我们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注定不可持续。不可否认,过去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是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二、美丽中国是追求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解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人们生活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就会越来越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建设美丽中国,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都表现出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他讲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云南大理的洱海边,他要求“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更清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他勉励工人“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在人大代表团座谈时,他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总书记对环保高度重视,正是因为把握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发展规律,认清了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责任。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认识进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转变,是一个国家向着全面小康的绿色进军,一个民族为了永续发展的坚定抉择。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使全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就必须加快美丽中国建设。
三、绿色发展是路径选择
破解生态难题,建成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理念的秉承,更是路径的选择。在中国现阶段,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是这发展必须转型,“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所以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更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中国以前所未有、全球罕见的力度,治理污染、保护生态。首次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彻底去除GDP考核的“紧箍咒”,把经济增长从单纯的速度导向,转为更加重视环境和民生。“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更重要的目标追求,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严格的硬性指标,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尤其明确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要审计。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这体现的是党中央炽热的民生情怀,更是坚定的责任担当。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的脱钩,使生态优势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这就需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形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只要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一定能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论文作者:吴红乔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生态论文; 中国论文; 美丽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绿水青山论文; 民生论文; 金山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