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内涵拓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内涵论文,群众路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它以其民主性、科学性,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同样具有重大的作用,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一条生命线。
群众路线具有广泛的内容,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内涵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了相应的拓展,主要体现为群众观、权力观、作风观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群众观是基础
群众路线的前提是正确的群众观,也就是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
正确的群众观是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群众观点能成为群众路线的前提,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在于这种观点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体现了一种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首先,群众观点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发展过程是一致的。其次,群众观点所坚持的“从个别指导到一般号召,又从一般号召到个别指导”的决策方法与“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过程是一致的。由此可见,群众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我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它不是哪个人一时兴起所提倡的一句口号,而是党必须永远奉行的思想方法。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原理作为方法论指导实践,形成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以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残暴的敌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紧紧依靠群众,自觉地坚持群众路线,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从而为我们党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建国初期,我们党继续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从而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群众路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群众路线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扬。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不能同群众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坚持群众路线是新时期我们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法宝。党的历史证明,群众路线同党的政治路线以至整个党的事业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与完善,改革开放的成功与深化,无一不与党的群众路线相联系。
党的群众路线反映了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保证。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具体活动。因此,要实现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如果脱离了群众,也就脱离了实践,那么实事求是就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党的一切政治路线,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集中群众智慧,总结群众的经验,征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以此作为制定党的政治路线与政策的依据。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不坚持群众路线,就没有了民主,这就势必造成主观臆断,对党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任务,这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这场变革是根本不可能的。特别是我们所从事的改革开放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保证党的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加快前进步伐。
(二)科学的权力观是核心
群众路线的主体是各级党政干部,是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在这个意义上说,群众路线也是一种工作原则与工作作风。党政干部手中都掌握一定的权力,如何认识手中的权力,如何使用手中的权力,就成为其能否自觉地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可见,要贯彻群众路线,既要有正确的群众观,更要有科学的权力观。
与群众路线相联系的科学的权力观包括如下基本内容:(1 )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就决定了,干部的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人民享有对干部的监督权;人民还享有一定的罢免权,对于不称职的干部特别是行政干部,人民有权通过法律程序加以罢免。(2 )用人民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他们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尽职尽责,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如果利用权力为个人谋利益,则要受到法律和行政的处罚。(3 )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实际的政治平等,任何人都是相互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担任领导职务,只是意味着一种职业,领导管理职业同其他职业是平等的,不允许有特权,不允许享受特殊的待遇。党政干部不允许存有特权,是由党和国家政权组织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先锋队组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干部不仅不能享受特权,而且应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机关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各级各类行政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在行政机关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之后,其廉洁勤政、为民谋利的性质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4)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权力的权限化。任何组织包括党组织、政权组织,任何人不管其职务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允许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动。党领导人民制定了法律,就必须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地遵守法律。同时,权力是最无定性的,失衡的权力必然带来灾难,因而,通过法律的形式限制权力的膨胀,实现权力的制衡化、权限化,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现象的发生,才能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健康有序的发展。(5)各级党政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率先垂范,甘当公仆。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事事走在前面,为人们作出表率,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样需要发扬这种精神,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带动全体人民的工作热情,重塑党员干部在民众中的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用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的净化。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事事走在前头,做群众的表率;在作风上,不搞官僚主义,不打官腔,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生活上,关心群众疾苦,为人民谋福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求实的作风观是表现
正确的群众观、科学的权力观,是以民主求实的作风观作为支撑的。
党员干部民主求实的作风观最终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党的性质、人民政权性质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的一致性。正如党章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员干部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就标志着其作风是符合党性原则要求的,也是求实的,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自己的一切活动之中。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的历史上,虽然我们党也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出现过各种失误,但是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党及时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坚决地纠正了这些错误和失误,使党在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改革开放和坚持党的宗旨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所讲的改革开放,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发展生产力,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新时期坚持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实际利益,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坚持党的宗旨,施展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因此,共产党员只有更好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改革开放中建功立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早日建成。其次,从党员队伍的现状看,强调坚持党的宗旨也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给党员干部坚持党的宗旨提出了新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取得了执政地位以后,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这种危险会更大,能否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就成为能否坚持党的宗旨的最实际的考验。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也乘机加紧推行和平演变的阴谋,妄图使我们的党放弃宗旨,蜕化变质,对此,我们也应保持高度警惕,只有时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把党建设成为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整个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能够自觉坚持党的宗旨,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势下,也确有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淡漠了党的宗旨,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些现象虽表现在极少数人身上,但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损害了党的肌体,败坏了党的声誉,从根本上违背了党的宗旨。这从反面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党的建设中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